韓若愚(1263~1330)字希賢。滿城人。由武衛(wèi)府史授通惠河道所都事,因開河有功,詔賜錦衣一襲。遷留守司都事,不久升經(jīng)歷,出知薊州(治今天津薊縣),改中書左司都事。遷刑部郎中,提舉諸路寶鈔庫,擢吏部郎中。元仁宗即位,按照慣例,凡潛邸官吏,不次遷轉(zhuǎn),若愚建議以時間長短定其資品,遂著為令。皇慶元年(1312),遷內(nèi)臺都事,改刑部侍郎,不久升中書左司郎中。
當時議禁民田獵,犯者抵死。他說:“昔齊宣王之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孟子非之。”眾臣深以為然,遂輕其刑。當時參政曹鼎新辭職,皇帝說:“若效韓若愚廉勤足矣,何用辭為!”即命韓若愚參議中書省事。鐵木迭兒為右丞相,以憎愛進退百官,恨若愚不依附自己,給他羅織罪名。皇帝知道他是冤枉的,不但不聽,反拜若愚為戶部尚書。延祐六年(1319),命審理河間等路囚徒,輕重各得其情,復拜參議中書省事。丞相鐵木迭兒復入相,以舊恨誣告其有罪,欲殺之,皇帝不從,復奏奪官,除名歸鄉(xiāng)里。至治三年(1323),為其昭雪。泰定元年(1324),復其官職,未久,拜刑部尚書,遷湖廣省參知政事,未行,改詹事丞。當年八月,命宣撫江浙,復留為侍御史。
當時左丞相倒剌沙擅作威福,以事誣陷侍御史亦憐珍等,下樞密獄,沒人敢為其喊冤,韓若愚以計奏左丞相倒剌沙為右大夫,巧妙解決了此事。三年(1326),擢升浙西廉訪使,未行,拜河南省左丞。文宗平定倒剌沙等內(nèi)亂,他從中策劃,得文宗嘉許,晉為資政大夫。天歷三年(1330),遷淮西江北道廉訪使。逝后贈資德大夫、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追封南陽郡公,謚“貞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