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實甫(生卒不詳)名德信,字實甫。定興易上村人。約活動于元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所作雜劇今知有14種,現存《西廂記》、《破窯記》、《麗春堂》三種,《芙蓉亭》、《販船記》各存一折曲詞,另存散曲數首。王實甫曾在金朝任縣令,聲譽頗佳,升陜西行臺監察御史。因與臺臣議事不恰,40多歲時就棄官隱居,從事雜劇創作。60歲時寫成商調《集賢賓·隱退》一套散曲,描寫他隱退后詩酒琴棋、嘯傲林泉的生活。以他親身經歷為素材,寫了以金朝為背景的《麗春堂》雜劇,道出了滿腹牢騷,感情真實貼切。
《西廂記》是王實甫的代表作品。寫書生張珙在蒲東普救寺遇見崔相國之女鶯鶯,兩人發生愛情,通過侍女紅娘的幫助,沖破封建禮教的約束而結合的故事。他打破了元雜劇每劇四折的體例,大部分刊本分五本二十折或二十一折。情節也較豐富,把張、崔追求愛情的復雜過程描寫得細致入微。幾個主要人物,如大膽熱情的鶯鶯、誠摯瀟灑的張生、聰明活潑的紅娘和古板頑固的老夫人,塑造得十分成功。該劇的突出特點是注重內心世界的刻畫。在《寺警》一折里,主人公鶯鶯在強盜面前奮不顧身,準備犧牲自己的青春或生命,解救母親、弟弟、父親的靈柩、廟宇和300僧眾的危難。說出了“三便五計”,最后一計是愿與能退賊者結親,被老夫人采納,免除了這場災難,表現了她的靈魂深處之美,為她美麗的形體賦予了內在的美。另一個成功的角色——紅娘,機智勇敢,坦率真誠,富有正義感。她是該劇最受人喜愛的人物形象,中國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亦因演她而聞名。
《錄鬼簿續編》作者為其寫的吊詞說:“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王實甫的雜劇以詞藻華麗著稱,《太和正音譜》謂:“如花間美人,玉環(楊貴妃)之出浴華清,綠珠(晉代美人)之采蓮洛浦。”“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被譽為“花間奪魁之作”。明末金圣嘆批注為“第六才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