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堯(約公元前21世紀)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盟首領。據《史記·索引》等相關史籍記載,堯為黃帝四世孫,帝嚳之子,相傳生于今順平縣西部的伊祁山,故姓伊祁氏。初封于唐(傳說在今唐縣),唐河流域為其轄區。號陶唐氏,名放勛,堯為其謚號,史稱唐堯。
帝嚳去世后,其長子摯嗣帝位,執政9年,因為政不善,為人所棄,而唐堯卻把其侯國治理得繁榮昌盛,眾人便擁戴唐堯執掌國政,建都平陽(傳說在今山西臨汾西南)。堯是中華民族的杰出領袖,他統一華夏大地,建立了千秋功業。他注重農業生產,推廣良種,命重黎之后羲和掌管時令,制定歷法,敬授民時。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居東南西北四方,根據氣候變化安排農時。建造房屋,結束了巢住穴居時代。改革婚姻制度,劃天下為九州,設官職加以管理和教化。他愛護百姓,生活簡樸,住茅草房,食糙米飯,飲野菜湯,穿粗葛麻衣服,冬天就披件獸皮御寒。如果百姓缺吃少穿,或有人犯罪,他就反躬自責,認為是自己沒有盡到職責。他簡陋的宮殿“三尺土階,茅茨不剪”,而且在宮門外設置“欲諫之鼓”,百姓有什么冤屈,或有什么要表達的意見,都可以擊這面鼓,堯就出面接待,聽其訴說。
堯清正廉潔,任人唯賢,晚年為選擇賢德之人繼承帝位殫精竭慮,有人推薦其長子丹朱,他認為以丹朱的德行不能夠治理天下。眾人推薦平民舜,堯也聽說過舜的賢德,為進一步考察舜,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他,以考察他處理家事的能力,又讓9個兒子與舜相處以觀其處理外部事務的能力。舜把內外事務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堯便授他司徒之職,要他推行道德教化,舜教臣民做到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處理百官事務也井然有序。又讓他進入神秘難測的大麓,讓烈風雷雨和毒蛇猛獸考驗他的勇氣,他堅定果敢,而且任何時候都不迷失。經過一系列考驗,堯才確認舜確實能夠治理天下。于是由舜攝行天子政。攝政8年后堯去世。舜為堯守孝3年,又以帝位讓丹朱,天下人不許,舜才登帝位。
傳說堯去世后,百姓悲哀,如葬父母。三年之內,四方不舉樂,表達對其思念之情。《史記·五帝本紀》說唐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驕,貴而不舒。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堯帝在今順平、唐縣、望都、滿城等地皆有生活遺跡。相傳堯帝之子丹朱,曾在今順平縣大王、子城一帶筑城居住,遺址至唐玄宗開元年間方廢,當地人稱“丹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