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諶(284~350)字子諒。東晉范陽涿(今涿州)人。盧植五世孫。晉武帝選其為滎陽公主婿,拜駙馬都尉,未成婚而公主卒。后州舉秀才,被征為太尉掾。永嘉五年(311),石勒、劉曜攻陷洛陽,隨父盧志北依并州刺史劉琨,西晉時為劉琨主簿,又轉(zhuǎn)為從事中郎,深得劉琨信任,曾與劉琨有詩歌贈答。建興四年(316),隨劉琨投段匹石單,段匹石單以盧諶為幽州別駕。段匹石單殺害劉琨不久后自己也兵敗被殺。當時南渡通路斷絕,盧諶投遼西段末波。在此期間上表為劉琨陳述冤情,文旨甚切,表文載于《晉書·劉琨傳》。
東晉咸康二年(336),盧諶被晉成帝征召為散騎中書侍郎,為段末波兄弟所留,不得南歸。段末波死后,其弟段遼立,任盧諶為長史。遼西破,為石虎所得,仕后趙,被任命為中書侍郎、國子祭酒、侍中、中書監(jiān)。后又跟從冉閔誅石氏。冉閔建立魏國后,任命盧諶為中書監(jiān),隨冉閔軍隊進攻后趙的石祗,大敗,于永和六年(350)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為石氏所害。盧諶常以陷于北地,仕于異族為恥,生前常對兒子們說:“吾身沒之后,但稱晉司空從事中郎爾。”盧諶好老莊,有聲譽。撰《祭法》,注《莊子》,有文集,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