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思道(約531~586)字子行。幽州涿(今涿州)人。年輕時師事“北朝三才”之一的邢劭(字子才),以才學重于當時,仕于北齊。齊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擇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時稱“八米盧郎”。北齊末待詔文林館。北周滅齊后入長安,官至散騎侍郎。一生主要文學活動在北朝。
盧思道詩可分為古詩、樂府兩類,風格也迥然不同。樂府詩大多模仿南朝艷情詩,明顯受到南朝詩華艷軟媚的影響;但其《從軍行》變傳統的五言短詩為七言長篇,把征人思婦的鄉思離愁與常年不斷的征戰生活結合在一起,融柔婉輕倩的情調于剛健俊逸的氣勢之中,對仗工整,用典貼切,較好地融合了南北文風。開初唐七言歌行之先聲。古詩多為贈別、應酬、詠物,內容無甚新意,但善于從蒼秀清遠的景色中尋味一種凄迷的情調;《聽詠蟬篇》以蟬聲的哀嘶對應游子的悲鳴,用蟬的高潔反襯塵世的鄙俗,表達作者出世的愿望。今存《盧武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