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成(586~653)字德立。定州義豐(今安國)人。少時師從學者劉炫,劉常對人說:“行成文才過人,虛懷若谷,乃國家棟梁之才。”隋大業末年(618),被舉為謁者臺散從員外郎,后事王世充,任度支尚書。唐武德四年(621),王世充兵敗,降唐任谷熟尉,遷陳倉尉,后被薦為富平主簿,才華顯露,升殿中侍御史。張行成為官清廉,執法嚴明。太宗李世民繼位后,一次宴中李世民談及關中、山東人時言語失之偏頗,行成直言道:“天子應以四海為家,不能有地域之分,否則會在百姓中造成隔閡。”太宗深以為是,賜行成名馬一匹,錢十萬,衣一稱。此后,每議事,均令行成參與,行成直言不諱,所提建議,大部分為李世民所采納,累遷給事中,刑部侍郎,太子少詹事。
張行成隨太子李治駐定州時,向李治推薦了不少人才。李治每有要事奏報,均令行成前往。一次,太宗巡視靈州(治今寧夏靈武),欲詔皇太子隨行,行成勸阻道:“皇太子當留京都掌管國事,料理朝務,既能控制京師重地,又能詔示盛德于天下。”太宗采納。以其忠,封侍中,兼刑部尚書。李治繼位,封張行成北平縣公,監修國史。后出任尚書左仆射,太子少傅。永徽四年(653)三至五月滴雨未下,人心浮動。行成引咎請辭,高宗勸道:“國家遭災,乃我寡德,非宰相之過。”又賜以宮女、黃金器。行成執意要走,高宗哭求作罷。不久逝于尚書省舍。高宗下詔,九品以上官吏為其陪靈送葬,謚“定”。弘道元年(683)配享高宗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