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638~713)亦作惠能。俗姓盧。范陽(今涿州人)。其父是一位官員,被貶到嶺南,落籍新州(治今廣東新興)?;勰苡啄陠矢?,與寡母又遷至南海,因家境貧寒,稍長以賣柴為業(yè)養(yǎng)母度日。他雖不識字,卻悟性極強,一次聽人誦《金剛般若經(jīng)》便心有所感,發(fā)愿學佛。
24歲時,他辭家往蘄州黃梅(今屬湖北?。?,投禪宗五祖弘忍門下作“行者”?;勰艹醯教I州,弘忍令慧能在寺內(nèi)做劈柴舂米等勞役,在僧眾中地位很低,大約過了8個月,弘忍為考察弟子們對佛教義理的理解程度,命寺僧們作偈語。作為教授師的大弟子神秀在廊壁上寫下偈頌:“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睕]有得到弘忍的認可。慧能也作了一偈,因不識字,請人代書于壁上,其偈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钡玫搅撕肴痰馁p識,讓慧能三更登堂入室,授以法衣,這就是“繼承衣缽”的出典。慧能得到法衣即刻南下,途中擺脫了眾多僧人的追奪,回到嶺南,在嶺南隱居了15年。一日到廣州法性寺聽印宗法師講《涅槃經(jīng)》。當時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爭論不已?;勰苓M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你們心動。印宗法師覺得慧能“定非常人”,于是執(zhí)弟子之禮,求教佛法真諦,并為他剃發(fā),慧能正式受戒為僧。
儀鳳二年(677)到韶州(今廣東韶關(guān))曹溪寶林寺,開講佛法30余年,弘揚禪學,宣傳“見性成佛”,提出“識心見性,頓悟成佛”說。因在南方倡導(dǎo)頓悟法門,稱為南宗?!邦D悟”說是禪宗南宗區(qū)別于其他教派的顯著特征,這是慧能將印度傳入的佛教本土化、平民化、現(xiàn)世化的思想和理論,開創(chuàng)了極具中國特色的佛教禪宗,被奉為禪宗“南宗”之祖,成為禪宗正系。禪宗作為佛教中國化的產(chǎn)物,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極為深遠。
近代學者錢穆指出:“唐代之禪宗,從上是佛學之革新,向后則成為宋代理學之開先,而慧能則為此一大轉(zhuǎn)捩中之關(guān)鍵人物?!逼湔f教后由弟子們匯編成書,稱為《六祖壇經(jīng)》,是中國人自創(chuàng)的唯一一部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