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藏英(894~962)涿州范陽(今涿州)人,自稱是唐朝宰相張嘉貞的后代。唐末時,他一家為人所害,他千方百計尋到仇人,將其殺死,燕、薊間稱他為“報仇張孝子”。契丹任他為盧臺軍使兼榷鹽制置使,領坊州刺史。后周廣順三年(953),他率內外親屬及所屬軍士千余人,及煮鹽戶長幼7000余人,牛馬上萬,船數百艘,航海歸后周。至滄州,刺史李暉報告給朝廷。周太祖對他很懷疑,令人把他安排住在封禪寺,賜襲衣、銀帶、錢10萬、絹百匹、銀器、鞍馬等。
過了數月,周世宗即位,授為德州刺史。不久召回,在便殿詢問他備邊之策。張藏英請于深州李晏口置砦,及招誘境上流亡者從軍,愿為主將。世宗聽從他的建議,任他為緣邊招收都指揮使,賜名馬、金帶。于是筑城李晏口,幾個月時間,招募勁兵數千人。這時朝廷派遣鳳翔節度王彥超巡邊,被契丹包圍,張藏英率新招募的兵士前往解圍,與契丹軍轉戰十余里,迫使契丹兵解圍退走。改任濮州(治今山東鄄城)刺史,仍在邊防任職。契丹將領高牟翰以精騎數千擾邊,張藏英迎擊于胡盧河北,從早晨戰到下午,殺傷眾多契丹兵。黃昏時收兵,契丹兵逃走。后領兵巡樂壽,契丹幽州驍將姚內斌偵知張藏英兵少,以精銳騎兵2000列陣于縣北,張藏英率兵士向其攻擊,從上午一直戰到下午,張藏英部下士兵都殊死拼殺,姚內斌解圍而去。世宗降璽書予以褒獎。
從世宗征瓦橋關,為先鋒都指揮使,在關北擊敗契丹騎兵數百,攻下固安縣,改任關南排陣使。北宋初,任瀛州(治今河北河間)團練使,并護關南軍,逝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