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中(1075~1134)字履道。曲陽人。少年中舉,譽為神童。進士及第后,初任瀛州(治今河北河間)司理參軍、大名縣主簿、秘書省著作郎。北宋政和年間(1111~1117),天下爭言吉兆,廷臣亦上疏慶賀,徽宗觀王安中之作,稱為“奇才”,遂自制詔立題,王安中當即作答。徽宗御批其為中書舍人,即而轉為御史中丞。期間,開封巡邏軍卒晚上抓捕逃賊,錯認一受驚嚇的平民為盜賊,將其捆綁,屈打成招。王安中明察案情,放良民,懲污吏。權臣蔡京欺上壓下,王安中上書劾其欺君、蛀國、害民數事之罪,使徽宗將其罷免。宣和元年(1119),拜為尚書右丞,三年(1121)轉左丞。
宋、金滅遼后,被任慶遠軍(治今廣西宜山)節度使和河北、河南、燕山府路宣撫使,兼燕山知府,后被罷為觀文殿大學士,責授秘書少監,分司南京,復貶單州(治今山東單縣)團練副使。南宋紹興初年(1131),授左中大夫。后卒于泉州(今屬福建)。王安中精通詩文,才華橫溢,擅長詩和駢文,在當時很受推重。今存作品以詞為主,著《初寮集》77卷。紀昀等在《四庫全書總目》中稱其“亦南北宋間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