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嗣暉(?~1172)一作嗣輝,字唐臣。易州(治今易縣)人。金天眷二年(1139)中進士,為懷安縣丞,又為縣令,進補為尚書令史。嗣暉有才干,善辯論,很受海陵王完顏亮器重,海陵王繼位前,以其為幕僚,繼位后,以其為諫議大夫、吏部侍郎、左宣徽使,修起居注。后又拜為參知政事。正隆六年(1161),海陵王征伐南宋,令嗣暉隨征,到南京(今河南開封)后,又令其留守,權知尚書省事,總理朝政。
金世宗繼位后,盡改海陵王暴政,斥退奸佞之臣。御史大夫完顏元宜上書彈劾嗣暉為海陵王親信,不當再用,遂降為通議大夫,放歸田里。但金世宗知道其為人正直,并未參與海陵王暴虐之事,故不久又起用為丹州(治今陜西宜川)刺史,繼而入朝為左宣徽使、參知政事。金世宗與嗣暉談論道術,嗣暉建言世宗不要在宮內宰殺牛羊,朔望前7天有司不得奏刑名之事。不久,有人在大街上揭匿名榜,說海陵王時的舊臣不滿當朝圣上,圖謀不軌。金世宗知道這是針對敬嗣暉的,便勸道:卿性情明達,能辨是非,只因太自負,惹怒眾人,才有此謗言,以后當改之。嗣暉聽后沉默不語,不久離職。大定十一年(1171)十月,復任參知政事,十二月二十六日(1172年1月13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