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擴(1157~1219)字充之。中山永平(今順平)人。金明昌五年(1194)中進士,調鄧州錄事,潤色律令文字。遷懷安令,改徐州觀察判官,補尚書省令史,授同知德州防御使事。被詔賑貸山東西路饑民,其中以棣州饑荒最重,王擴在限數外多給救濟。平章政事張萬公宣撫濟南,以德、博多盜,發文令王擴總督諸郡兵去征討。
一次王擴行走在章丘道中,遇一男子舉止異常,逮捕后訊問,果然是歷城大盜,眾人以為有神。泰和八年(1208),升任監察御史,被詔詳審冤獄。當時凡是斗殺上奏判決的,章宗都減死,于是內外斷獄,都以出罪為賢。王擴對同僚說:“我們活著的人這樣做,地下那些冤魂該怎么說呢!”努力革除以前的弊病,受到當時輿論的良好評價。張煒任職辦理西北路糧草多年,有很多虧空,尚書省上奏讓王擴考核,正當此時,張煒也舉王謙代任,王謙揭發他的不法之事,王擴經調查都屬實。張煒原來與王擴交情很厚,便讓人對王擴說:“君不念同舍嗎?”王擴說:“既奉詔,怎么能顧及故友情面!”大安三年(1211),授同知橫海軍節度使事,簽河東北路按察司事。貞祐二年(1214),上書陳述河東守御策。以保全太原功,晉大中大夫本路按察使兼同知轉運使事,第二年又被召為行省尚書、戶部侍郎,又任河南路都轉運使。
金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后,召為戶部侍郎,遷南京路轉運使。太府監上奏說羊瘦不可供御用,宣宗召王擴詰問。王擴上奏:“官無羊,皆取于民,今民心未安,宜崇節儉。廷議肥瘠紛紛,非所以示圣德也。”得到宣宗的首肯。有一次王擴因事入朝,正見到平章政事高琪在驗看皇帝吃的食物,王擴問什么原因,高琪回答:“圣主焦勞萬機,賴膳羞以安養,臣子宜盡心。”王擴當面指出:“這本是廚師們的事,何至于宰相親臨!”高琪默然,然而心里卻暗暗銜恨。有司搶奪市面上人們的衣服,以給前往戍衛潼關的軍士,京師擾動。王擴告訴宰相,請三日內制造衣服。高琪惱怒不從。潼關被攻破,元軍兵臨近郊,遣王擴行六部事,規辦潼關糧草,偕戶部員外郎張好禮前往商、虢,過中牟,已不可進。高琪奏王擴畏避,下吏論死。宣宗減其責罰,削兩階。
興定元年(1217),遙授隴州防御使,行六部侍郎,規辦泰、鞏軍儲。興定二年(1218),遷任陜西東路轉運使,行六部尚書,又遷嘉議大夫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