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九疇(1174~1232)字知幾。易州(今易縣)人,3歲能識字,7歲能草書大字,被稱為神童。金章宗完顏璟知道后,將他召進宮問:“你進宮殿害怕嗎?”九疇回答:“君臣好比父子,子哪兒能害怕父親呢?”章宗大為驚奇。20歲被選入太學,很有才名。麻九疇隨金南渡后,寓居在河南郾城和蔡州一帶,到遂平西山后,開始努力研究古文,熟讀《五經》,尤其對《周易》、《春秋》的研究更為深刻。興定六年(1222),在開封府科考,麻九疇居詞賦第二,經義第一。參加省試再次奪魁,名聲大振,連婦女、兒童都知道他的名字。
朝廷開科考試,麻九疇因誤而被黜,大家都為他可惜,他也因此隱居不再參加科考。正大元年(1224),他的弟子王說、王采苓都考中了進士,皇帝見他們年紀輕輕就得中,感到奇怪,一問才知是麻九疇教育的結果。平章政事侯摯、翰林學士趙秉文聯名寫奏章舉薦他,皇帝特賜盧亞榜進士第,麻以有病為由沒有接受官職,要求歸故里,后又授他為太常寺太祝,行博士權,不久又到翰林院研究文學。麻九疇性情孤高,與人交往,一句話不投機,立即拂袖而去。他自知不能與世人合流,不久又稱病退歸。在郾城隱居時,他潛心研究算術,又喜歡射覆之術,晚年又研究醫學,為名醫張子和修改醫著。他的詩文精密奇健,后來為避免別人的誹謗,放棄了詩文。天興元年(1232),元兵侵入河南,麻九疇帶全家逃入深山,被元兵所虜,被驅趕至廣平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