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果(1195~1270)字正卿。蒲陰(今安國)人。幼喪父母,成年后在亳州、許昌流落十余年,以教書為生。金正大元年(1224)中進士。他才思敏捷,性格幽默詼諧。在許昌時,與參政李蹊交往甚密,李極為賞識他的才能,經舉薦,出任偃師縣令,后改任蒲城、陜縣縣令,所任皆為大縣,政績卓著。元初,中原經金末戰亂,民生凋敝。楊果非常關心人民疾苦,跟隨楊奐征收河南路(治今河南洛陽)課稅,蒙古憲宗二年(1252),史天澤經略河南,以其為參議,“隨宜贊劃,民賴以安”,對安定民心、恢復生產起到很大作用。中統元年(1260),楊果任北京(今遼寧凌源以西)宣撫使,次年遷參知政事。至元六年(1269),出任懷孟路(治今河南沁陽)總管,在任期間力倡教育,修文廟,辦學校。旋告老還鄉。
楊果工于文章,長于詞曲,也是促進“曲”這種形式由民間轉向文壇的重要曲家。著有《西庵集》(已失傳),傳世有散曲小令16首,最著名者是\[越調·小桃紅\]小令11首,曲風清麗漪艷,典雅之中透露出淡淡傷感情緒。《太和正音譜》稱其曲詞“如花柳芳妍”。楊果品行高尚,為人稱道。微賤時與一流離女成婚,雖歷任顯官卻始終如一,與之偕老。逝后謚“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