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座屏和玉璧
在定州市博物館珍藏著兩件東漢玉器國寶,分別是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和二龍銜環(huán)谷紋大玉璧。這兩件玉器都出土于東漢中山穆王劉暢墓。劉暢是東漢第六代中山王。1969年冬,定縣博物館對劉暢墓發(fā)掘清理,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其中包括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和二龍銜環(huán)谷紋大玉璧。
屏風本是集遮擋和欣賞功能于一身的家具,而這件玉座屏顯然是擺設品。玉座屏通高16.
從劉暢墓出土的另一大件玉器是二龍銜環(huán)谷紋大玉璧。玉璧是古人祭祀活動中的一種禮器。這件玉璧通高30.
窖藏國寶——保定元青花瓷
1964年5月的一天,保定市建筑公司的工人在市區(qū)永華南路小學施工時,發(fā)現了一處地下圓形窖穴,里面排放著一批器型碩大、瓷體厚重、紋飾縝密、色澤艷麗的青花瓷和幾件精致的藍釉描金瓷器。經過文物工作者清點,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6件元青花瓷,分別是青花釉里紅開光鏤花大罐2件、青花海水龍紋帶蓋八棱梅瓶2件、青花八棱玉壺春小瓶1件、青花八棱執(zhí)壺1件,這幾件國寶級文物的發(fā)現,轟動了中國文博界。河北省博物館在《文物》1965年第2期刊登了考古報告。
出土的兩件青花開光鏤雕紅藍釉花卉大罐,一件通高42.
專家分析,這兩件大罐采用了繪畫、鏤雕、堆塑、貼塑等多種裝飾技法,工藝水平較高,且時代特征明顯。直口,短頸,溜肩,上腹較鼓,下腹?jié)u收至底,寬圈足,底足露胎。胎質堅硬致密,但不夠細膩,胎色白,底伴有粘砂、鐵質斑點和釉斑,胎釉結合處有火石紅。通體施青白釉,釉層凝厚。頸部繪青花纏枝菊花紋,肩部飾卷草紋和大朵如意云紋,云頭內用青花地白花技法繪水波蓮花,如意云頭之間綴以折枝花卉紋。腹部主題紋飾為四組菱花形開光,開光以雙重串珠堆貼而成,開光內鏤雕四季花卉和山石,枝葉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紅涂繪,花卉間雜有濃淡不一的綠色斑點,紅、藍、綠交相輝映,具有極強的裝飾效果。下腹飾卷草紋和變形蓮瓣紋。罐有覆盆形蓋,蓋頂置蹲獅鈕,蓋面繪青花蓮瓣紋和卷草紋,口外沿飾青花回紋。
一對青花海水龍紋帶蓋八棱瓶,通身呈八棱型,胎骨厚重,釉質細膩。繪青花海水及火焰,襯托四浮雕白龍。一件缺蓋,另一件通高
元青花瓷大罐青花和釉里紅是我國元代創(chuàng)新出的產品,釉里紅對窯爐的燒制溫度要求極為嚴格,青花開光鏤雕紅藍釉花卉大罐將青花和釉里紅兩種創(chuàng)新集于一身燒制,使青花和釉里紅的發(fā)色都如此精美。青花呈色濃艷,聚釉處有黑褐色“錫光”斑點,系使用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燒制而成,是研究進口鈷料的重要實物資料。專家認為,其埋藏時間應是元朝末年的動亂年代。
失落的國寶——遼三彩大羅漢
20世紀30年代,《易縣志稿》記載了世紀初與敦煌文物、西夏文物同時期盜失的八佛洼(百佛洼)三彩羅漢塑像的一段史事:“峨眉寺百佛洼瓷佛在縣西北五十五里峨眉寺后,百佛洼亦稱百佛洞或稱百佛山、八佛洼,山腰鑿石虎,內有大瓷佛八尊,小瓷佛七十二尊,又依山建閣,內有三彩瓷觀音一尊,后為邦人盜去售諸國外,今在英倫者有三,彼邦人以為唐三彩慈(瓷)云……”。
在易縣城西
睒子洞口一通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造像圓滿之記》碑,記錄了造像主人宋均為明大寧都司茂山衛(wèi)后所人,所造佛像大多獻給了睒子洞。根據碑文可證明睒子洞曾是佛造像龕的主要存放地。但后來被盜一空。
據關注八佛洼的歷史學者金申在《河北易縣八佛洼三彩瓷羅漢》一文中所記,在民國初期,德國漢學家貝爾契斯基與中國文物販子勾結把易縣八佛洼的大羅漢盜賣至國外,在盜賣過程中有多尊被打碎。有確切下落的羅漢現分散于歐美及日本,計為: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一尊、美國波士頓美術館一尊、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二尊、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一尊、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一雅堅斯藝術博物館一尊、美國克里夫蘭博物館殘像一尊、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一尊、法國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館一尊、日本松方幸次郎私人收藏一尊,共計10尊。此外,據說古董商和個人手中還有四尊。
20世紀初,建筑學大師梁思成留美期間在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及人類學博物館見到了易縣八佛洼所出的一尊三彩羅漢像,后來在其名著《中國雕塑史》中評價說:“其貌皆似真容,其衣褶亦甚寫實。……或容態(tài)雍容,……或蹙眉作懇切狀,要之皆各有個性,不徒為空泛虛緲之神像。其妙肖可與羅馬造像比。皆由對于平時神情精細觀察造成之肖像也。不唯容貌也,即其身體之結構,衣服之披垂,莫不以寫實為主;其第三量之觀察至精微,故成忠實表現,不亞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最精作品也。”透過這段精彩描述,可感知筆者初見八佛洼三彩羅漢像時的激動心情。
由于造像是白色的陶胎,上敷三彩釉,與唐三彩的質地極為接近,所以有人認為是唐三彩。但專家根據造像的風格和造型,認為這些羅漢與唐三彩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經過熱釋光測定,羅漢像的燒造年代應在十一二世紀之間,是北宋與遼并存時期,當時易縣是遼的屬地,所以這批羅漢像應該是遼三彩。
直至現在,這些被掠奪的“羅漢”仍遠在異國他鄉(xiāng),期待著回歸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