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秋,直隸總督王文韶為推動直隸教育維新,上奏清廷,準于省會保定創建畿輔大學堂。第二年春,清苑知縣勞乃宣于西關外靈雨寺行宮籌辦開學。這是保定第一所新式大學堂,開直隸高等新式教育之先河,也是中國首批創建的高等學府之一,與京師大學堂同年創辦。
為辦好大學堂,王文韶、勞乃宣草擬了《畿輔大學堂章程》,對辦學總綱、課程設置、入學條件、聘用教習、經費等,都有詳細規定。光緒二十四年《直隸總督王文韶奏折》說:“學堂正課經史之外,參以皇朝三通會典通禮律例,近代名臣奏議,中外通商條約,及西國史志輿圖公法刑律官制學校工農兵商諸政書。延聘學識純正、縱貫本末之儒,為之講授大義,稽究得失。其算學乃六藝一端,為格致諸學所從出;文字亦方言支裔,為通譯西學之本根。于正課外,立算學、西文二門,延請京滬同文方言館藝學已成者二人,分教英、法言語文字,并中西圖算。”從課程設置看,引入科學,中外兼習,較書院前進了一大步。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法德英意四國聯軍侵入保定,焚毀了靈雨寺,已有一定規模和辦學經驗的畿輔大學堂破壞殆盡。
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后,改原畿輔大學堂為直隸高等學堂,亦稱保定大學堂。在毀壞的基礎上進行重建,1902年4月,直隸高等學堂正式開學。美國教育家丁家立受袁世凱委任擔當直隸高等學堂總教習,并將該學堂建為天津的北洋大學堂預備學堂。
據當年在此讀書的學生薛允中回憶:1905年8月,他們從廣平府(永年縣)來到省城保定,同級學生500人,分10個班上課?!爸彪`高等學堂校址在保定城外西南隅,校舍建筑巍峨壯觀,瀕臨河曲,遠隔鬧市。亭臺樓榭,散布其間,河水支流繞穿校內曲折而出。環境清幽,人跡罕至,誠為育才講學勝地。該校監督為王景禧,翰林出身。下設齋務、學監,及其他職員多人。中文教務長為清末科狀元劉春霖;西文教務長為新自英倫歸國之吳烓靈,外有總教習丁家立,往來于津、保北洋大學及本校之間,不時在校小住?!敝形恼n程為國文、倫理、經學、論理各科,由中國教員任教;西文課程為英文、數學、史地、理化等科,由外國教員分擔,課本購自國外之英文原版。
學校重視體育運動,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元月,《教育雜志》第一期刊登《保定高等學堂創始運動會章程》,其中規定,保定高等學堂為運動會創始者,并主持每年3、9月舉辦的兩次省城運動會,各學堂報名參加,設銀件獎品3種,跳高得銀虎,跑快得銀馬,踢球得銀獅。得此彩者攜回本堂,以示光耀,交學校監督(校長)收存,待下次比賽交回。1911年長辮子學生比賽照片刊登在英國報紙上。
1913年,直隸高等學堂撤銷,并入天津的北洋大學。直隸高等學堂的監督、總教習,除丁家立這樣的外籍教育家,均為國內著名文化學者、教育家,如王景禧,曾為翰林院編修;劉春霖,清代末科狀元;張伯苓,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創始人,等等。學生,也是集天下英才,如后來成為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就是從畿輔大學堂走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