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軍敗劉秀
東漢建武元年(25)光武帝劉秀追殺尤來、大槍、五幡于北平(今滿城),破之于順水(今滿城縣漕河)北岸。后光武帝劉秀為義軍所敗,退保范陽(今定興固城)。
吳柱起義
北魏登國五年(390),北平(今滿城)人吳柱集聚民眾千余人,立法長和尚為天子,破北平郡。高陽王元隆遣將討吳柱,起義民眾潰散,吳柱被捕遇害。
宋遼之戰
北宋承五代周之疆域,保州、滿城成為宋北部邊界軍事重鎮,宋遼交戰頻繁。端拱元年(988),遼軍南侵,破狼山(今狼牙山,宋時屬滿城),攻徐河(今境內沙河)。遼主親督攻陷滿城,并連克祁州、新樂。宋定州監軍袁繼忠身先士卒,出其不意攻入遼主滿城大營,大獲全勝。
積谷貸民
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帝去五臺山,道經縣境。時值大雨,命發積谷給旗兵。知縣朱元春回答:倉內已無積谷。康熙帝震驚。朱元春繼續回答:因歲儉,已將積谷貸給民眾,秋后還倉。康熙問:奉何文書?朱元春答:若等來文,饑餓者已死溝壑中。康熙帝很是稱贊。
捻軍入境
清同治七年(1868)正月,捻軍張宗禹由望都攻入滿城縣境,沿途與清軍作戰,雙方死亡千余名。時按察使潘鼎新遣將駐扎東馬村,由保定城垣至西山口,伐木樹柵,以遏捻軍北進,綿延六七十里。捻軍東進,過5月始撤柵防。
涿保戰役之保滿防線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為抵御日本侵略軍南侵,國民政府軍沿房山山區至良鄉、涿縣一帶,淶水、高碑店、新城一帶,滿城山區漕河到保定城垣共設置了三道防線。自8月1日起,經過近50日的激戰,房山、良鄉、涿縣等防線失守,淶水、高碑店、新城第二防線的第三軍和四十七師不戰而南退。日軍為截擊沿太行山南撤的中國軍隊,調集第二十師團、十四師團、六師團主力及炮兵旅團等,向易縣及滿城西部山區進攻。8月19日,為對付由平漢線西側南下的侵略軍,國民黨軍高級指揮官在保定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在保定以西沿漕河一線與日軍決戰。1937年8月至9月22日,國民政府駐軍有:五十二軍第二十五師七十五旅一四九團、一五○團,駐龍門至市頭村段;七十三旅一四五團、一四六團,駐市頭村至賢臺段;第三軍之第十二旅駐滿城、東馬;趙壽山部十七師駐奇村、馬廠一帶。9月19日,日軍出動飛機對滿城及漕河一線進行轟炸。20日,日軍步兵第二十師團5000余人在飛機掩護下,向漕河西部山區陣地進攻。中國守軍第二十五師七十五旅一四九團官兵奮起反擊,混戰一夜,雙方死亡2000余人。次日拂曉,中國守軍以肉搏展開反擊,驅逐侵入陣地的日軍,收復陣地。21日,日軍第十四師團進入大冊河(漕河的一段,下同)北岸。夜間,開始向大冊營及大冊河中國守軍陣地攻擊,遭守軍第二十五師七十三旅一四五團阻擊。但左翼防線一四九團兵力不足,奉命增援的第三軍十二旅未按時到達,經一天一夜苦戰,守軍傷亡過重,許多山頭被日軍控制。一四九團的四二○高地十分重要,守軍控制它,可向進攻的日軍側翼射擊;如丟失,守軍側翼就會暴露在日軍火力之下,整個陣地就難以保住。一四九團二營營長李正誼率該營死守四二○高地,日軍多次向四二○高地強攻,利用槍榴彈射擊二三百米的優勢,對二營守衛的四二○高地構成很大威脅。戰斗進行一晝夜,日軍飛機不斷轟炸,經過幾十次沖鋒和反沖鋒,四二○高地失守。22日,日軍又以坦克為先導,向守軍猛攻。苦戰至下午5時,一四九團陣地被沖破,該團官兵陣亡500余人,忍痛撤退。一四九團守衛的西部山區陣地被突破后,大冊河陣地左翼受到側擊,一四五團第三營仍與日軍激戰,傷亡慘重。團長韓梅村帶領二營之一個連和團警衛排增援三營,浴血奮戰,固守陣地。日軍第十四師團2000余人,在飛機、坦克、大炮的掩護下,向大冊營附近駐軍猛攻,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斃敵數百人。隨后,日軍第六師團向大冊河陣地守軍猛襲,一四五團官兵傷亡近半。因戰線長,援軍不至,漕河防線被日軍突破。從此,滿城淪陷到日軍手中。
石井地道戰
抗日戰爭時期石井地道戰事跡在北京軍事博物館展出。石井村位于滿城西75公里,三面環山,南面的河套是保定通往晉北、察南的交通要道,是抗日山區根據地與平原日軍占領區(或游擊區)接壤的山口,是日偽軍襲擾根據地的必經之路。為封鎖、控制這個軍事要道,近200名日偽軍曾短時駐扎石井村和渝河村,并在渝河山嘴修筑了碉堡,對石井一帶實行燒、殺、搶、掠。1939年,為打擊侵略者,石井村成立了民兵游擊小組。1940年,以石井民兵為骨干成立武裝小隊。1941年,縣青抗先隊長劉云、區大隊和村民兵小隊長李全子、射擊組長肖德順等,分析了斗爭形勢與任務,認為要堅持對敵斗爭就必須充分發揮地理優勢,開展地道戰。當時村內只有二三個很簡單的暗洞,用來躲人藏物。武裝小隊帶領民兵和群眾大挖地道。1942年冬,東西干線挖通,改善了斗爭環境,鼓舞了群眾斗志。就這樣邊打邊挖,形成東、西、南、北四條地道總干線,數十條大小支線,總長10公里。
石井地道設計巧妙,結構完善,在村內外設有高房工事、屋角槍眼、門樓和土坎射擊孔等。在碾臺下、墳頭旁、佛像下、土溝里有60多個出入口,與地道相通,到處都能展開火力,既能消滅進入村內的日偽軍,還可迂回到村外打擊過路的日偽軍。地道與水井相通,作戰時群眾通過水井給民兵送情報、送飯,地道內設有會議室、休息室、廁所、倉庫、牲口洞,并有隱蔽的通風孔;地道內還挖有陷井,井下有木杈、尖刀;井口安著翻板,敵人踏上翻板就掉入陷井中;另有翻眼、卡口和雙層地道,若敵人放毒、放煙,只要把翻眼和卡口堵住,就能保證安全。形成了能攻善守,堅固隱蔽、縱橫交錯、村里村外、地上地下、四通八達的地下堡壘。
1944年秋,中共滿城縣委在石井舉辦部分縣、區干部和村武裝干部訓練班。日軍得知消息,糾集日偽軍千余人,分東、南、北三路乘夜向石井撲來。晚上七八點鐘,石井一帶總交通孫長山得到情報,黨支部和民兵小隊迅速安排人員隱蔽,進行地道戰方案部署。拂曉三四點鐘,崗哨用信號報告敵情,四面山頭都出現敵人,南山、北山響起槍聲,石井村面臨一場劫難。李全子和肖德順帶領3個民兵小隊在村東阻擊,連續打退日偽軍3次進攻,爾后進入地道。8點多鐘,日偽軍依仗人多勢眾,瘋狂地闖進村子,到處亂挑亂翻。一個洞口被發現了,逼著偽軍下地道,偽軍剛一探身,就被民兵擊中,倒在地上。敵人再不敢接近洞口,只是向內扔手榴彈。11點多鐘,日偽軍仍無撤退跡象,村里到處是濃煙烈火。樹木被燒焦,房屋被燒毀。經縣委批準,民兵小隊部署了反擊作戰方案,把堅壁在地道內的彈藥全部發給各組民兵,充實火力,加強偵察警戒,隨時掌握敵情。下午兩三點鐘,反擊戰斗打響。民兵小隊通過地道沖到南門樓和東門樓,打散了集結在那里的幾百名日偽兵。當日偽軍集中火力向兩個門樓射擊時,民兵繞到村東一處高房,對附近的日偽軍一陣猛打,斃傷數名日偽軍。日偽軍調集火力射擊高房,民兵又轉移到南門樓,“轟”、“轟”幾聲巨響,手榴彈在收尸的日偽軍中開花。與此同時,民兵先后拉響地雷,日偽軍一個個應聲倒下。民兵在地道、暗堡、高房工事里機動靈活地與日偽軍周旋了10多個小時,斃傷日偽軍49名,粉碎了日偽軍的圍剿。干部群眾和民兵無一傷亡,堅壁的財物安然無損。
1945年1月,全縣勞模大會在石井召開,縣委有關領導參加會議。日偽軍聞訊,糾集近千人,分三路對石井村進行合圍進攻。日軍不敢再橫沖直闖,偽軍更是怕得要死,連菜窖口也不敢接近,見了洞口就急忙用柴草蓋上,唯恐日軍逼其下去。日偽軍連個人影也看不見,可是子彈、手榴彈卻不時從各處飛出,爆炸聲連續不斷。日偽軍氣急敗壞,點燃柴草往洞里扔,還用風車往里吹,但煙火不往洞里鉆,反而飄出地面。日偽軍無計可施,在村里亂燒亂打一陣之后,把出謀劃策的漢奸推進火里燒死,狼狽地撤到村外。肖德順繞至村外,打死了幾個日偽軍。日偽軍丟下20多具尸體,撤回縣城。
1941~1945年,石井民兵小隊共與敵人進行大小戰斗百余次,斃傷日偽軍360余名,繳獲長短槍70余支,輕機槍兩挺,八二迫擊炮一門,攻打日偽據點7處,迫使日偽軍撤掉炮樓8個,到保滿公路及保定鐵路沿線割電線多次。同時,還出色地完成了護送縣區干部、到敵占區接運公糧和其他軍用物資、傳遞護送機要文件等重要任務。民兵小隊多次受到區縣及軍分區的表彰和獎勵。小隊干部肖德順、李全子被授予民兵戰斗英雄稱號。
收編“七路軍”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原國民黨衛立煌部的一個連長孟閣臣,逃到境內石板山一帶,在東趙莊、西趙莊、北趙莊、坎下村一帶打起抗日旗號,招兵買馬,隊伍發展到6000余人,自稱第七路軍。為團結其抗日,晉察冀軍區曾給予其晉察冀第六軍分區的稱號,任命孟閣臣為司令員,編為12個總隊,每個總隊號稱五六個連。孟在當地地主操縱下,從事破壞抗日武裝活動,對老百姓敲詐勒索,發國難財。一分區楊成武司令員寫信要他接受共產黨指揮時,他陰奉陽違。為此,晉察冀軍區和邊區政府下令,撤銷孟閣臣職務。1939年1月7日,楊成武從易縣南下,將孟閣臣抓捕,送軍區處理,對第七路軍進行了改編。
黃崖山戰斗
1942年5月1日,日本侵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開始進行殘酷“掃蕩”。5月15日拂曉,駐滿城縣大冊營、荊山和徐水縣大王店等據點日軍380余人,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駐鐘家店第六團之一部發動突然襲擊。部隊聞訊后,杜副營長率一個排26人,在撤退中占領了鐘家店村西制高點——黃崖山,據險阻擊敵人,掩護軍隊、群眾從歪巴桃山南側突圍轉移。日軍集中火力向黃崖山連續發動兩次猛攻,均被抗日健兒打退。日軍指揮官一連砍了兩個畏縮不前的日軍,繼續驅趕士兵向上沖,在陣地上留下60多具尸體。日軍進攻受挫后,一面佯攻,一面組織百余人繞道蒺藜山,迂回到八路軍后面,吼叫著沖上來。杜副營長率部分戰士阻擊上來的日軍。戰士們隱蔽在巨石后面和戰壕里沉著應戰,槍彈、手榴彈集中投向敵群。彈藥用完了,戰士們用石塊打擊日軍,無數石塊滾下山坡,砸得日軍鬼哭狼嚎。經過兩個多小時激戰,八路軍戰士彈藥已盡,陣地上的石頭也已用完,日軍又沖了上來,在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八路軍戰士們上好刺刀,沖向敵群,與日軍展開肉搏戰。杜副營長向敵指揮官撲去,不幸中彈犧牲。盧書元、梁風喜、張奎勝、黃老黑在連長劉富榮帶領下,退守到黃崖山北端的懸崖上,將槍摔斷,以狼牙山五壯士為榜樣,跳下懸崖殉國。26名指戰員中除一名通訊員突圍送信和一名負重傷未被發覺外,全部壯烈犧牲。
解放滿城
1945年9月,駐滿城的日本侵略軍龜縮到縣城內,當時日軍有一個中隊,共140余人,3個小隊把守南北門和城東南角日軍大碉堡;偽警備團一個團(團長馮炳武)300多人,分為6個中隊,據守縣城四角和南北城門;憲兵隊100多人,特務隊五六十人,偽政府各部門和偽新民會共300多人占據著偽警察所、偽警備隊及偽政府各機關。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新編第二團(原保滿支隊擴編)和滿城縣委,幾次把督促日偽軍投降的“通牒”送進城里,日偽軍仍頑抗拒降。據此上級指示攻打縣城。縣委成立負責后勤工作的指揮部,由縣委書記李陶廷、縣長陳希、武裝部長劉云、城工部長王興華、公安局長李紹周5人組成,分頭組織戰場救護、抬擔架、運送彈藥給養以及登城、攻城等方面的后勤準備工作,并組織區小隊民兵配合部隊攻城。第二團團長黃甫俊,副政委郭云彪,根據日偽兵力部署,把參戰部隊3個步兵連分別部署在南、北城門和西城,迫擊炮陣地設在城西陵山山頭,準備轟擊日軍碉堡,另有1000多名民兵配合。指戰員和廣大民兵紛紛請戰,民兵常漢臣、南和自告奮勇,要求參加爆破組,執行爆破城門的任務。
9月17日黃昏,攻城部隊開始隱蔽接敵,首先掐斷了日偽軍之間的電話聯系。為吸引日偽軍兵力、火力,攻城部隊派出佯攻東城小部隊,在迫擊炮火支援下,以突然密集的火力向東城守敵射擊,敵人立即加強東城守備。攻城全體指戰員在沖鋒號令下,從南、北、西三面沖向敵人。兩輛“土坦克”由爆破勇士操作向南北城門運動。爆破北門頗為順利,隨著一聲巨響,城門樓在濃煙中飛向空中,7個日偽軍葬身瓦礫之下。八路軍戰士冒著硝煙和塵土猛沖上去,被炸懵的日偽軍尚未蘇醒,就當了俘虜。戰士們迅速掃清城樓兩側殘兵,乘勝向城內進攻。爆破南門的勇士在地形不利的情況下,馱著“土坦克”向城門移動。剛進到城門時,城墻守敵拋下一顆手榴彈滾到車下爆炸,爆破勇士1人犧牲,3人負傷,南門攻擊受挫。這時守軍見八路軍已從北、西兩面攻進城內,感到大勢已去,擬下城躲藏,攻城勇士奮勇追擊,將其全部活捉。攻入南城的部隊占領了偽新民會;從西城墻攀登進攻的部隊,在猛烈火力掩護下強攻,同時展開政治攻勢。西北角炮樓的日偽軍用繩子從城墻上送下40多支步槍,攻城戰士隨即攻進城內,直撲偽警備大隊部,繼而占領偽警察局、偽縣政府和監獄,解救了被捕人員。攻進北城的戰士,占領偽警察分局后,迅速攻入日本憲兵隊。
攻城部隊按原計劃攻占各據點后,在南街勝利會師,殘余守軍全部退到日軍碉堡內。攻城部隊控制了除東南角大碉堡外的整座縣城,一面打掃戰場,清理戰利品,重新部署黃昏聚殲日軍的戰斗。18日下午5時左右,龜縮在碉堡內的日偽軍,在保定日軍增援接應下,脅迫不少群眾出逃,致使攻城部隊難以發揮火力。逃跑的日軍在城東南被打死10多人,其余逃往保定。滿城縣城獲得解放。在解放滿城縣城的戰斗中,殲滅偽警備隊、特務隊大部,俘獲偽縣長以下偽軍、警、憲、特人員大部,其中罪大惡極的漢奸、特務范一星、朱銀山、薄福山、耿振祥等20多人被處決。
滿東戰役
1946年12月中旬,國民黨軍用6個團的兵力分3路向滿城東部地區進犯,妄圖迷惑牽制人民解放軍兵力,策應國民黨右翼兵團(九十四軍)乘機進占易縣;左翼兵團(五十三軍及劉化南部)企圖攻取滿城、下紫口、大王店,逼人民解放軍退離平原,然后封鎖山區,控制平漢鐵路。為殲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粉碎國民黨軍的圖謀,晉察冀軍區決定在敵立足未穩之機,集中三、四縱隊共四個旅的優勢兵力,發起滿東戰役。第三縱隊的七旅部署在后大留以西地區;八旅在后大留以東,奉命圍殲后大留右路國民黨軍一三○師的三八八團。
12月20日2時,三縱將后大留的國民黨軍四面包圍。同時,阻擊打援部隊也進入預定地區。21日4時,各部隊發起攻擊,經一夜激戰,國民黨軍憑借寨墻和猛烈火力固守,幾次攻擊收效不大。據此,縱隊指示,白天暫停進攻,加緊改造地形,研究戰法,黃昏再行攻殲。21日8時許,國民黨軍第三八九團由曹莊出援,企圖解三八八團之圍,在大馬坊東南一線遭三縱七旅二十一團三營七連堅決阻擊,12次沖擊均被打退。敵軍不斷增加兵力,解放軍第七、八、九連從正側兩面實施反沖擊,一鼓作氣將國民黨軍逐出陣地。被圍的國民黨軍三八八團乘機反撲突圍,均遭解放軍十、二十四團猛烈打擊,約17時,將國民黨軍大部殲滅。殘部竄至漕河南岸,被二十二團截擊,掉頭向東、西賢臺逃竄,終被二十四團、二十三團殲滅;向東南逃竄的殘敵被二十一團三營殲滅。至此,國民黨軍第三八八團全部被殲滅。四縱于12月19日傍晚,進至滿城一畝泉地區。20日夜,十旅一部牽制北奇國民黨軍,主力包圍了溫屯、相莊守軍;十一旅主力包圍了東營、道口國民黨軍。21日拂曉,十一旅主力向東營、道口國民黨軍發起猛攻,正面屢攻不克,隨即以一部從側翼迂回突擊,步炮密切協同,迫國民黨軍棄村向南北奇村逃竄,又遭解放軍四縱三十三團截擊。同時,十旅殲滅了溫屯、相莊的國民黨軍。戰斗至10時許,劉化南部二、三團除少數逃往保定外,大部被殲,生俘二、三團團長以下官兵539人。國民黨軍一一六師聞劉部被殲,主力迅速退往保定。十旅乘勝向南北奇村發起猛攻,國民黨軍節節敗退,追至保定近郊,殲敵一部。此次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400多人,生俘2100余人。繳獲各種炮50余門,機槍上百挺,以及大量槍支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
南奇戰斗
1947年夏,國民黨五十三軍及劉化南部龜縮保定。盤據滿城的國民黨地方武裝在解放軍軍事勝利威懾下,于6月26日棄城東逃南奇,妄圖憑借南奇四周環水的地形優勢,與保定守軍相互策應,負隅頑抗。第二次保北戰役勝利結束后,解放軍華北野戰軍第四縱隊十旅奉命經滿城到完縣、定縣一帶休整。為消滅南奇這股國民黨地方武裝,滿城縣縣長陳希、副縣長史明金等代表全縣90多位村民,到上紫口會見了解放軍旅長邱蔚和政委傅崇碧,要求消滅南奇守軍,拔掉保定西部國民黨外圍據點。經縱隊批準后,四縱十旅結合地方政府、武裝部,發動群眾,做好支前工作,組織民兵做好戰斗配合、給養輸送和傷員救護。縱隊指揮部設在一畝泉,十旅指揮部設在北奇,十二旅在馬廠、南北章一帶阻擊保定增援的國民黨軍。十一旅在北奇村集結待命。7月4日22時,十旅二十九團攻克了謝莊、王莊的國民黨守軍,北奇村國民黨軍退至龍泉寺。
7月5日10時開始,十旅以猛烈炮火轟擊南奇外圍據點龍泉寺工事,二十八團三營打垮了龍泉寺守軍的抵抗,攻占了龍泉寺,再延伸炮擊南奇周圍碉堡。二十八團二營對南奇攻堅。南奇四周環水,水深濠寬,守軍據險堅守,二營進攻受挫。縱隊政委胡耀邦親臨陣地指揮,命炮火再次猛轟碉堡,由六連組成突擊隊,涉水強攻,命令部隊班長以上指戰員手挽手,沖鋒前進,突破敵人防線,攻入南奇。又經數小時巷戰、肉搏,守軍大部被殲滅。國民黨滿城縣保安警察大隊長盧化南率殘部退守村東北隅,憑借工事作最后掙扎,等待保定援軍。黃昏,滿城縣武裝部長劉云率民兵隨大部隊進入南奇,消滅零星散兵,清掃周圍戰場。6日拂曉,攻堅戰開始,解放軍指戰員在強大火力掩護下,泅過濠溝,沖入院內,展開肉搏,激戰兩小時,全殲守軍。這次戰斗共殲滅國民黨地方武裝千余人,其中斃傷240余人,生俘870多人,生擒盧化南。
在南奇戰斗中,解放軍94名指戰員壯烈犧牲。為銘記烈士的豐功偉績,黨政軍民安葬了烈士遺體,在一畝泉建造了烈士碑亭。自此滿城縣全境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