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團、魏村會戰 五代晉天福元年 (936 ), 石敬瑭為借助外力當皇帝, 割燕云十六州賄契丹。但契丹并不滿足已得領土, 仍不斷南侵。泰州 ( 保定)為晉國北邊重鎮, 屢遭侵犯。開運元年(944)正月 , 契丹軍陷泰州。三月, 晉將馬全節克復泰州。十二月, 契丹軍大舉南下, 泰州復失。并占領河北大部和河南部分地區。二月二十六日, 馬全節等諸將次第北上。二年(945)正月二十八日 , 晉出帝北上親征。遼軍 ( 是年二月改契丹為遼國 ) 在各地軍民的打擊下, 乃北歸。三月九日, 杜重威等諸軍集于定州, 十四日北攻。遼泰州刺史晉延謙舉城降。十八日取滿城 , 獲遼酋長沒剌及兵卒2000 人, 并克遂城。遼主聞晉軍取泰州, 率八萬余騎南下。杜重威等聞訊恐懼, 二十日退守泰州。二十二日遼師進迫泰州。二十三日, 晉軍南退,遼軍追至陽城, 晉軍反擊, 向北追逐十余里, 遼軍越白溝退去。二十六日, 晉軍結隊南行,遼騎突至,從四面圍攻晉軍, 晉軍奮力抵抗, 且戰且退, 人馬饑乏。二十七日, 晉軍退至白團、魏村, 埋鹿角為行寨以御敵。遼軍圍之數重, 并以騎兵出擊, 斷晉軍糧道。 是日, 東北風大起, 破屋樹折, 營中掘井才得水。土井又崩, 人馬俱渴。至晨, 風益大。遼主坐大奚車 ( 奚人所造之車, 利于山中行 ), 令其部下:“晉軍止此耳, 當盡擒之, 然后取大梁。”并命鐵鷂 ( 遼鐵甲精騎)下馬, 拔鹿角以短兵進擊, 又令順風縱火揚塵, 以助風勢。晉將士皆奮怒, 請出戰。杜重威曰:“俟風稍緩, 徐觀可否 ?”李守貞曰:“彼眾我寡, 風沙之內莫測多少, 惟力斗者勝, 此風乃助我也, 若俟風止, 吾屬無類矣。”請重威守寨, 自將中軍決死擊敵。馬軍左廂都排陣使李彥澤召諸將問計, 皆以為敵得風勢, 宜俟風停再戰。獨馬軍右廂副排陣使樂元福以軍中饑渴已甚, 若俟風停 , 必為敵擄, 敵謂我不能逆風以戰, 應出敵不意, 攻其不備。馬步左右廂都排陣使符彥卿亦為與其束手就擒莫若以身殉國。乃與彥澤、元福及左廂都排陣使皇甫遇等, 引精騎出西門擊敵, 諸將繼至, 遼軍退卻數百步。彥卿等謂守貞曰:“且泄隊往來乎? 直前奮擊以勝為度乎?”守貞曰:“事勢如此, 怎能回馬, 宜長驅取勝。”彥卿等躍馬而進。時風勢益大, 昏晦如夜, 彥卿等擁眾萬余騎, 橫擊遼軍, 呼聲震天動地, 遼軍大敗而走, 勢如山崩, 李守貞亦令步卒盡拔鹿角出戰, 步騎并進, 逐北 20 余里。遼軍鐵鷂既下馬, 倉惶中不能復上, 皆棄乘馬、鎧杖而退。遼散卒至陽城東南水上, 稍復部陣。杜重威曰:“賊已破膽, 不宜更令成行。”遣精騎向遼軍猛擊, 遼軍渡河敗走, 遼主乘奚車走10 余里, 追兵已迫近, 急忙騎上一匹駱駝逃走。諸將請急追敵, 杜重威曰:“逢賊幸不死, 更索衣囊耶 ?”李守貞曰:“兩日來人馬俱渴, 今得水飲之, 皆足踵難行, 不若全軍而還。”乃還軍定州。遼軍敗后, 退至幽州。晉出帝于四月十九日還大梁。泰州治所移駐滿城。
宋遼戰爭 北宋王朝繼承五代周之疆域,以白溝、易水與遼為界,保州成了北邊軍事重鎮,呼延贊、李繼宣、楊延昭、楊嗣等名將曾先后任保州知州,鎮守邊關。宋太宗平定北漢后,率師伐遼、太平興國四年(979)六月十三日,自鎮州(正定)北進,十九日至金臺頓(今保定)募百人為向導。二十三日至幽州(今北京),七月六日,高梁河之役,宋軍戰敗南逃。七日,太宗至金臺頓,恐遼軍乘勢南侵,繪陣圖授將,令諸將如圖會兵設伏夾攻遼軍,即可大捷。太宗在金臺頓駐蹕半月余,二十八日還北京。雍熙三年(989),遼在瓦橋關勝后,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向宋發動進攻,先后侵占祁州、河間、深州等地,雙方戰死數萬人。咸平二年(999)宋將傅潛率步騎兵8000余屯于定州,遣先鋒田紹斌、石普增援保州,普暗與知州楊嗣出兵擊敵,為遼軍所困,渡嚴涼河(今保定新市區廉良村一帶),頗喪士卒,及夜未還,紹斌領眾增援,合軍反擊,斬遼軍千余,獲馬500匹。遼軍避實擊虛,越保州疾馳南下。咸平五年(1002)四月十一日,遼軍南侵定州,定州路駐泊兵馬行營都部署王超,命副都部署王繼忠率1500人御敵,轉戰于望都、滿城、清苑之間。繼忠連日征戰,又與遼南路宰相那津諾兗戰于康村,自午至夜、敵勢稍卻。翌晨復戰,為左右翼御之。遼軍悉眾攻東翼,直出繼忠背后,斷其來道,繼忠率麾下禁兵馳去,被圍,激戰中士卒皆拼死搏殺,突出重圍,且戰且退,日傍西山,退至白城,人困馬乏,力不能支,繼忠被俘。景德元年(1004年)閏九月八日,遼主與太后率大軍南侵,進至北平寨(今完縣),被田敏所拒不得進,東趨保州,遭楊延昭所阻,攻城不克,后會兵望都,欲攻定州。王超等軍列陣于唐河沿線,遼軍避實就虛,自清苑境突破唐河防線,師眾進駐陽城淀。遼軍號稱20萬,分三路南下,直驅貝、冀、天雄等州軍。宋真宗聞訊,命河北之威虜,保州、北平寨部署及山西岢嵐軍等速入敵境腹背夾擊遼軍。保州張凝、楊延昭,北平寨田敏,皆率軍進抵易州之古城(燕下都),擄遼人畜鎧杖數萬計。遼師至澶淵,被阻戰敗,與宋締結“澶淵之盟”,宋遼戰爭宣告結束。
李自成起義軍破保定城 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義軍破太原后,兵分兩路取北京,李自成率一路由晉北出居庸關入京,劉方亮等率一路出娘子關北上。劉部入冀后,饑民響應,義軍長驅北上,所過州縣不戰即降,二月下旬,義軍前哨至保定城,往城上投勸降書,知府通知邵宗元、吏部光祿寺卿張羅彥等倍加戒嚴,并堵水門,以示決戰。隨后,義軍大隊抵保定城,晝夜攻城,月余未下,劉方亮取河間后,擬北上京師,聞保定未下,乃揮師西進,共同破城。起義軍屢次勸降無效,于是奮力攻城。三月二十一日,攻守戰正熾,李自成命降將李建泰從京師星夜兼程,趕赴保定城作為內應,賺取府城,建泰率軍入城,義軍尾隨到城下,欲掘西南穴入,城上以火器、磚瓦亂投,掘城者不得近,又聚眾爬城,城上投以滾木礌石,義軍稍退。二十三日,義軍轉攻北城,李建泰阻止守軍放炮轟擊義軍,義軍仍不能登城。二十四日,義軍架炮于土阜上,炮矢齊發,猛攻西北城,義軍以數千人攻城,守軍傾力以炮火矢石并下,義軍傷亡慘重。劉方亮殺怯陣數將,復猛攻,李建泰等人密遣人約定獻城事宜。10時左右,南北城樓起火,南城王登州投降,義軍蜂涌而上,隨建泰城內內應,馳馬揮刀,左右沖突,趕殺官軍、鄉勇。城內大亂,守軍首尾不得相顧。隨后,西城、北城失守,義軍潮水般涌入,混殺一團,尸骨滿街,保定城被義軍攻破。
義和團攻打東閭教堂 光緒二十六年(1900)五月,義和團運動在保定和清苑一帶日趨活躍。保定城南各村教民紛紛逃進東閭,他們在東閭筑圍墻,壘碉堡,在八國聯軍的支持下,以洋槍洋炮對付義和團。教徒多達4000人,在神甫張芳濟、王保羅的指揮下,教民運來了洋槍、洋泡,購制了大批火槍、土炮,并儲備了足夠的糧草。6月中旬,義和團在首領張玉瑢的領導下,集結全縣團民,把東閭層層包圍。在義和團圍攻東閭的3個多月中,張玉瑢組織指揮40多次進攻,死傷團民近2000人,仍未攻下,最后失敗。
城垣保衛戰 抗日戰爭爆發后,日軍大舉進犯華北,利用4個步兵師團,2個炮兵旅,1個坦克大隊和2個空軍中隊進逼保定城。9月16日,日軍數十架飛機,對保定城西及周圍守軍陣地狂轟濫炸,炸塌西門以北一段城墻。炸死炸傷無辜群眾100余人,炸毀房屋200多間。火車站站房、月臺、車皮等被嚴重毀壞,站房防空洞被炸后,車站工作人員、護路軍警、侯車難民等進入防空洞避難者200余人被窒息而死。17日清晨6時,日軍飛機13架,連續轟炸3次,每次投彈30~50枚,轟炸一直持續到21日、22日日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滿城、漕河守軍陣地發起猛攻。守軍第五十二軍軍長關麟征原設在城西富昌村的指揮部,于夜間11時移入城內,但城內居民已大部逃出,通訊聯絡基本中斷,關麟征遂將指揮部移至城東南5公里清苑縣連莊村。23日清晨,滿城高地和漕河防線被突破,日軍第二十師團前鋒部隊進抵方順橋附近,第十四師團進入保定城西南地區,10時許,日軍第六師團到達保定城下,與守軍越壽山部隊激戰后,從東、北、西三面攻城,五十二軍第二師師長鄭洞國等部利用城墻為工事,與敵展開激戰,日軍用重炮猛轟城上 工事,出動飛機30余架次,到處投彈。俯沖掃射,西門、北門一帶戰斗激烈,城墻多處傾倒,守軍冒著槍林彈雨搶修城防工事,敵人在炮火掩護下,從被炸毀的城墻缺口沖上城墻,與守軍展開肉搏戰,被守軍殺退。激戰一日,日軍未能越城垣一步,入夜后,日軍仍以炮火轟擊城內,守軍傷亡甚重,24日拂曉,日軍發動全面進攻,多架敵機反復俯沖轟炸,城內硝煙彌漫,多處起火,接著日軍幾十門大炮猛烈轟擊城垣工事達1小時之久,上午8時許,日軍第六師團第十一旅團從城西北角被炮轟開的突擊道進行猛攻,11點40分占領城墻一角,隨后攻破西門,接著北門失守,日軍沖進城內,守城官兵且戰且退,由南門退出,日軍占領全城,屠殺城關群眾兩千余人,當時《大公報》記者報道:保定城垣保衛戰,抗戰激烈,犧牲悲壯。
改造四十八莊聯會 1938年,在清苑縣唐河以北,清水河以南曾成立一支數千人的地主武裝,稱四十八莊聯會。這支武裝既遠避日本,又不和抗日武裝接觸,實行中立政策,自成一體。民團首領張蔭梧多次拉攏,日本人也曾兩次到西王莊找民團首領王老亭,但聯莊會都沒接受。為把這股地主武裝爭取過來,人民自衛軍團長于權紳首先通過張登醫生劉雨田和張登民團取得了聯系,并和政治部主任楊經國親自到張登,直接與劉全章等民團領導人會談,詳細講解共產黨抗日救國的主張。經過反復的耐心說服和爭取,民團負責人王文奎逐漸認識到了打日本、救中國的道理,同意接受人民自衛軍的改編,編為人民自衛軍二團第一營,王文奎任營長。之后,聯莊會又在西王莊召開會議,會后不久,就成立了冀中人民自衛軍獨立支隊,支隊長是張登愛國人士史云卿,支隊下轄兩個大隊,第一大隊長是王老亭,第二大隊長是王文奎。1938年六月,聯莊會在人民自衛軍的護衛下,進一步整編,獨立支隊一大隊編為冀中區警衛營,王老亭任營長。獨立支隊二大隊改編為冀中二分區警衛營,劉全章任營長。歸冀中軍區直接領導,從此,四十八莊聯會的全部武裝都被爭取過來,走向抗日戰場。
薛莊戰斗 1939年秋,日本增加駐農村據點的兵力,不斷對解放區進行“蠶食”、“掃蕩”。駐張登日軍騰本部隊,糾集鄰縣幾個據點的兵力,采取“分進合擊”戰術,對抗日隊伍進行圍剿。10月26日,清苑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劉壽彭帶領部分工作人員和縣大隊及一六區小隊250余人一起活動,為擺脫敵人,跳出包圍圈,縣大隊轉移到蠡縣宋莊,后又回到北王力、顧家營,碾轉奔波,避敵主力,但敵人一直緊追不舍。29日,縣大隊決定暫時離開縣境到望都縣薛莊宿營。為迷惑敵人,遂奔定縣方向兜了一個圈子,經過4個晝夜的長途跋涉,十分疲憊,當晚回到薛莊。薛莊是望都通往東南各縣的交通要道,因考慮薛莊地處唐河北岸,時至冬初,水面已結薄冰,是一條天然屏障。縣大隊夜間住下,估計敵人不會突至,午夜時分,薛莊聯絡員薛老彪報告說周圍村莊發現可疑跡象,但未引起縣大隊領導的應有警惕,30日拂曉前,張登、白城、方順橋等據點和安國、博野、望都等縣日偽軍600余人,從東、南、北三面向薛莊襲來,村北哨兵首先發現敵人,開槍報警。敵人也加快了進攻節奏。由于對敵人的突襲缺乏應有的思想準備,加之部隊居住分散,被敵人炮火分割,縣大隊失去統一指揮,各中隊只好各自為戰,一區小隊掩護政治工作人員和部分群眾向西突圍未成。全隊受損。二中隊向村南突圍,遇敵埋伏,傷亡較大,縣長劉壽彭在戰斗中不幸中彈,為國捐軀。二中隊在大隊副于煥文的指揮下,占據有利地形奮起抗擊,擊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敵人進村后,他們上房抵抗,敵人占據房頂,他們轉入室內反擊,子彈打光了,便用磚瓦拼搏。政委王友斌在生死最后關頭,高呼口號,帶領戰士冒彈殺敵,最后彈盡力竭,被俘后槍殺。于煥文帶領戰士據守一座高房,當戰斗只剩下他一個人時,隱于一間被燒塌半邊的房內頑強戰斗,用手槍斃敵9名。敵人沖進屋時,他用僅剩下的一粒子彈自殺殉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天黑以后,敵人開始挨家挨戶搜捕,堅守在各戶的戰士仍進行頑強搏斗,伺機殺敵,在某家,敵人堵住三中隊的兩名新戰士,強攻不下,妄想誘降。具有高度民族氣節的戰士,寧死不屈。將最后一顆手榴彈投向敵群。5個日軍當場喪命,殘暴的敵人在搜抓中對重傷者 進行屠殺,輕傷者捆起來吊在房梁或樹上,活活打死或燒死,把被俘的指戰員和被抓捕的群眾,集中到村東南薛家墳,排槍掃射,堆尸火焚。戰斗持續到31日晨,歷時一晝夜,共斃傷日偽軍200余名,在戰斗中,縣長劉壽彭,大隊副于煥文,政委王友斌及干部、戰士150余名壯烈犧牲,敵人殺害無辜群眾39名,燒房77間。
敵后武工隊在清苑 1942年“五一”反“掃蕩”后,冀中主力部隊轉移到太行山地區,冀中根據地淪為敵占區。為有力打擊敵人,粉碎“強化治安”,晉察冀第九軍分區決定,成立一支能文能武,能獨立作戰的敵后武裝工作隊(簡稱武工隊),深入敵人心臟地區開展斗爭。10月,武裝工作隊在完縣賈各莊建立,設2個小隊,每小隊兩個班,共57人。武工隊隊員都是多面手,既能打仗,又能做群眾工作,還會常用日語,懂些日本人的風俗習慣。1943年3月,武工隊開赴清苑保定外圍活動,駐地四平莊。隨后,在白團、林水、趙莊等20余村建立活動點。發動群眾,宣傳抗日,召開偽軍家屬會,歸勸親屬反正,瓦解敵軍。為便于掩護,武工隊經常住在偽職較高或有權有勢之家,敵人來了,房東主動把敵人應付走。為贏得群眾大力支持,武工隊為民除害,處決作惡多端,民憤極大的鐵桿漢奸。4月,在東閭集上擊斃偽軍中隊長“侯扒皮”,繳獲5個偽軍的槍支。在大魏村擊斃偽警備中隊長“張閻王”,收繳長短槍8支,8月中旬,日偽軍主力進入太行山區“掃蕩”,武工隊根據九分區指示,決定攻打烏馬莊據點。8名武工隊員化裝成偽憲兵隊,在“內線”帶領下,越過敵人封鎖線,偽警察恭敬地放下吊橋,請武工隊員進入據點,崗警舉手敬禮。進院后,偽警長以茶水,香煙招待。武工隊小隊長用槍逼住偽警長喊道:“不許動”!院內外武工隊員齊喊:“別動!”將崗樓內外的武器繳獲,把30多名偽警察集中起來,押著走出據點200多米,槍斃了罪大惡極的偽警長,經教育釋放了其余偽警,這次戰斗,繳步槍31支,自動步槍1支,花眼沖鋒槍1支。時隔不久,武工隊決定拔掉東石橋據點,東石橋是保定外圍重要據點,封鎖著通往高陽、任丘、河間、肅寧、滄州、蠡縣的交通要道,據點內駐有偽軍一個中隊,偽警察12人,特務5人,對人民武裝在這一帶的活動妨礙極大。武工隊在第二區小隊配合下,由敵工人員帶入據點,里應外合,當場擊斃罪大惡極的偽警長王和特務楊,除警備隊小隊長馮六逃脫外,其余89名偽軍全部被俘,繳獲長短槍70余支,彈藥百余箱,并將中心炮樓和所有碉堡,平房放火燒毀。
王力突圍戰 1940年4月16日,冀中九分區黨政機關,分區警衛營和三十三團二營,由博野縣城東村轉移到清苑縣西王力。分區黨政機關駐西王力,二營駐北王力。進村不久,部隊尚未吃早飯,定縣、安國、博野和清苑縣日偽軍千余人向駐地襲來。戰斗打響后,二營五、六連立即進入陣地,用密集火力阻擊張登來犯之敵,敵人被阻。分區機關部隊乘機從西王力、北王力之間向北突圍,安全轉移。二營營長涂云山,教導員劉光裕等帶領戰士,向張登方向猛插,越過唐河與分區機關匯合,完成掩護任務。分區警衛營攻防受阻,損失較重,這次戰斗斃傷敵百余名。
伏擊“剔決隊” 1943年4月,在高陽和任丘搞“強化治安”“戰功卓著”的日軍小久保,派“剔決隊”進駐石橋據點進行圍剿示范。為盡快消滅這股犯下滔天罪行的敵人,縣大隊多次派出偵察員,掌握了敵人的活動規律,決定在林村街進行伏擊。苑橋集日前一天夜晚,縣大隊在村干部的接應下,悄悄進入林村,埋伏在村內南北大街兩側。第二天上午10時,“剔決隊”20余人,偽軍70多人,從石橋據點出發分兩路奔苑橋集市搶掠。“剔決隊”進入林村街內,待兩名尖兵過后,縣大隊用機槍突然射擊,3名日軍當場斃命。瞬間,指戰員一齊開火,日軍無一活命,偽軍不敢增援,躲在遠處空放幾槍,逃回據點。這次戰斗全殲“剔決隊”,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雨夜襲擊田各莊據點 田各莊據點,是日偽在縣內修建較早,規模較大,駐兵較多的據點之一,也是保定至張登公路上的中心據點。1941年,敵人對據點進行了修固和擴建,周圍筑起了高大圍墻,墻外用深溝和鐵絲網作屏障,向北開的大門前,架有吊橋,是據點內外唯一的通道。圍墻四角和大門兩側,筑有碉堡、工事,行成交叉火力,敵人一向主認為田各莊據點是“神兵難入”,固若金湯的“保險窗”。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減少縣內駐兵,田各莊據點只有偽軍一個中隊和一個警察所駐守。他們憑借日軍的支持和堅固的工事,燒、殺、掠、搶,無惡不作,人民恨之入骨。1943年7月,之光縣大隊和二區區小隊決定利用內線,聯合行動,巧取田各莊據點。據點內,公開身份是偽軍班長的“內線”魏捷三先在崗哨上安排好可靠的人,為了開門不出聲音,在門軸上抹上油,然后把大門拉開,悄悄放下吊橋,迅速跑到炮樓上向隱蔽在外圍的部隊發出進攻信號,立即出擊。縣大隊長命令王文玉帶九班占據門樓制高點,投入戰斗。馬志謙、宋志義各帶幾名戰士直奔偽軍和警察宿舍,敵人正在酣睡,毫無戒備,被堵在被窩里,乖乖投降。縣大隊總支書記劉政由魏捷三帶領,直奔偽軍中隊部,活捉偽軍中隊長,槍斃罪大惡極的司務長——哈巴狗。這次戰斗共俘虜偽軍100多名,繳獲步槍百余支,輕機槍一挺,手榴彈數千枚。為防止敵人再次利用據點,放火燒毀了炮樓和平房,在沖天大火的照耀下,戰士們押著俘虜,帶著繳獲的槍支彈藥,浩浩蕩蕩地離開了據點。一路上大家高高興興,邊走邊談,用手指著一片火海的據點說:“什么固若金湯,拿下田各莊,只是濕了衣裳,費了一槍……”
夜襲偽治安軍司令部 1944冬初,日偽集中故城及鐵路沿線的軍人,對太行山區根據地進行掃蕩。晉察冀軍區在正面迎敵的同時,深入敵后,開辟戰場,使敵首尾難顧,11月下旬,冀中九分區根據上級部署,決定趁駐故城敵主力部隊外出“掃蕩”之機,奇襲偽治安軍第六集團軍司令部,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12月1月晚,縣大隊挑選80余人,在大隊長李鐘玉的帶領下,乘夜深人靜,從白城出發,直奔設在故城西關寡婦橋的敵治安軍司令部,在內線的協助下,巧妙地除掉7道崗卡哨兵,來到司令部房下,李大隊長剛要進屋,突然屋內竄出一日軍軍官,手持戰刀向他砍來,警衛員眼疾手快,一槍將其擊斃, 敵人聽到槍聲,亂作一團,漫無邊際的向屋外打槍。城內槍聲給城外各區小隊發出了信號。他們立即向已被包圍的保定軍校,小劉莊兵營及外圍據點發起攻擊。這次戰斗,繳獲輕機槍6挺、步槍100余支、手榴彈數百箱,子彈3萬余發。戰馬10多匹,擊斃日本顧問1名,偽軍20余名,俘虜30余名。縣大隊奇襲治安軍司令部,震驚華北,偽治安軍第六集團司令齊榮被革職。
奇襲北大冉據點 北大冉據點是偽軍中心據點和大部隊所在地,1945年4月,縣大隊決定化裝成冶安軍,奇襲敵人,拔掉據點。14日黎明前,部隊由中冉出發,悄悄來到北大冉,以排為單位隱蔽在老鄉家中待命。天亮后,化裝成治安軍的尖兵班走上公路,大搖大擺地直奔偽軍大隊部,要求進據點休息、喝水。偽軍匆忙放下吊橋,將尖刀班迎進據點,化裝的戰士按預定計劃分別占據有利位置并向據點外發出信號,縣大隊分幾路沖向據點。當敵人情況有變時,縣大隊戰士已沖過吊橋,控制了大門和制高點,兩挺機槍同時開火,偽軍倉惶逃進炮樓。這時,炮樓頂上傳出“繳槍不殺!我們是八路軍!”的喊聲,偽軍見大勢已去,只好舉手投降,此次奇襲生俘偽軍大隊長等150名,日軍“宣撫班”、“情報班”人員15名,繳獲步槍130支,子彈9000余發,其它物資十幾馬車,縣大隊無一傷亡。
南北溝頭戰斗 1946年4月18日~20日,國民黨駐保定城二十八軍兩個團800余人,劉化南部500余人攜還鄉團200余人,配備坦克3輛,大炮3門,輕重機槍10挺,連續3天向南、北溝頭發起瘋狂進攻,揚言7日內占領清苑全部解放區。清苑、博野、蠡縣三個縣大隊在分區七十九團和南北溝頭民兵連配合下,與敵展開激戰,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進攻,保衛了解放區。南北溝頭之戰,連續進行了三天,敵人死傷500余人。清苑軍民以地方部隊重創裝備坦克、大炮的國民黨正規軍,受到軍區嘉獎。
西福村保衛戰 西福村北臨敵占區,是縣境內解放區的門戶和前哨之一,也是國民黨部隊妄圖“蠶食”的主要對象。1947年11月,國民黨駐故城劉化南部一個團進犯西福村。西福村和南大冉村民兵組成民兵聯隊,憑借地道,暗堡等工事同敵人激戰1個多小時,斃傷敵10余人,保衛了村莊和群眾的生命財產。1948年3月下旬,敵出動一個團包圍西福村,民兵利用地道和高房工事靈活地與敵人周旋。戰斗持續了一天,敵人死130多名,劉化南無奈,撤回保定城。西福村保衛戰,是解放戰爭時期,地方民兵與國民黨軍隊正面作戰并獲得全面勝利的典型戰例之一。
解放保定城 1948年11月,平津戰役序幕揭開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野戰軍命令冀中軍區七縱,楊羅耿兵團八縱攻保定城,尋機殲敵,并“調動”傅作義部轉移到平(北平)保(定)線,掩護東北野戰軍入關,粉碎國民黨平津保三角防御體系,為進行平津戰役創造條件。11月5日,小股部隊開始試攻飛機場。12日,七縱、八縱和地方部隊將故城團團圍住。總的戰斗部署是七縱往東,八縱在西,東西并進,先掃清外圍據點,兵臨城下,相繼攻城,七縱十九旅攻南關,二十旅打北關及北來援敵,二十一旅打東關,八縱二十二旅為機動作戰部隊,二十三旅打西關火車站、河北大學、思羅醫院、汽車修理公司等地,二十四旅占領域西南前屯、三間房、北劉各莊等據點,而后為縱隊預備隊,協同二十三旅相繼攻城。13時22時,七、八縱隊向敵發起猛攻,攻打南關的十九旅與敵激戰,先后攻克青堡、樊莊、東西焦莊、大小韓蔣等據點。14日下午6時30分,向南關市溝推進,在飛機場與敵保安三團激戰,斃團長楊德藩,占領飛機場,又向八里莊、東西馬池、南大園、窯上村、五里鋪等據點進攻。8月30分掃清外圍據點。10時向南關發起總攻,相繼攻克同仁中學、南閣、公教醫院、乾義面粉分公司等據點,殲敵一個營,俘敵200多名。15日,南關敵人據點均被攻克,城內敵人幾次向南關反撲,均被擊退。進攻東關的二十一旅,13日攻破敵第一道防線——市外溝,先后占領銀定莊、小營坊、大小康各莊、克三角樓、占螺旋堡和王家胡同,全殲電燈公司守敵,16日拂曉,全部占領東關。同日,七縱二十旅占領北關。
13日夜,八縱二十三旅冒著槍林彈雨猛攻西關,連克敵人據點。在思羅醫院浮滿城保安隊50余人,在汽車修理公司俘徐保安隊80余人。警察三分局的警察被繳械,駐河北大學的保安三團一部被俘,余眾逃入城內。經三晝夜激戰,敵在城外的所有據點都被攻克,斃傷敵千余名,俘敵368名。16日夜,開始進行試驗性攻城,20時30分槍炮齊鳴,成千發炮彈傾瀉敵陣地,突擊隊在民兵的支援下,把部分越壕爬城的梯子運到城下,敵以為就要攻城,急用大炮、小炮、機槍胡亂射擊,火力點統統暴露出來。這時,平津戰役已經打響,東北野戰軍進駐關內,楊羅耿兵團八縱奉命撤離,歸還原兵團序例,包圍宣化、下花園之敵。11月22日清晨,駐保定城國民黨軍政人員,在國民黨三十四集團軍司令李文所率7個師兵力的接應下,逃往北平。冀中軍區七縱奉命北上,參加平津戰役。部分軍隊配合地方政工人員當日進城,肅清殘敵,建立民主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