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是“三國文化”的發祥地。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廣為流傳。“三國文化”在涿州產生著重要影響,至今,漫步街頭還隨處可見三國文化的遺跡。桃園飯店、桃園大街、三義小學、三義宮、張飛廟無不展示著涿州人對先祖的仰慕和對忠義、誠信思想的崇尚。
涿州人杰地靈,漢昭烈帝劉備、漢桓侯張飛、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苦吟詩人賈島皆出于此,是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地,中央電視臺涿州影視基地、劉備故里、張飛古井、酈道元紀念館、京都和京南兩個高爾夫球場等景點對外開放,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投資八億元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將使涿州構成集旅游、文化、商貿于一體的京郊型經濟新格局,進一步豐富旅游資源,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250 多年前,清乾隆皇帝南巡路過涿州這塊京畿重地時寫下了“日邊沖要無雙地,天下繁難(音“南”)第一州”的詩句。如今的涿州,正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承接著難得的發展機遇。特是 2005 年,涿州市被確定為擴權縣(市),被賦予與設區市相同的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這為涿州的騰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涿州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北京周邊文化底蘊最深厚的縣(市)之一。在 2300 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了漢昭烈帝劉備、漢桓侯張飛、東漢政治家盧植、北宋哲學家邵雍、禪宗六祖慧能等一大批歷史名人,使這座擁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的古城更加顯得厚重、輝煌。
以東漢政治家盧植為代表的盧氏,望出涿郡,名人輩出,千百年來,“文武兼備,詩禮傳家”,成為在中國大陸除孔氏家族之外的另一支經久不衰的家族文化。
與歷史文化遙相呼應的是這些珍貴的古城遺跡。經專家認定的中國第一長石拱橋——永濟橋;國家級重點文物——遼代雙塔;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古建筑都將按照《涿州歷史文化資源挖掘、保護與利用》整體規劃得到全面挖掘和修復。 一座歷史文化資源集中、特色鮮明的涿州古城將以嶄新的風貌重現在世人面前,成為“人文涿州”的精品名片。不同于北京的“皇城文化”,涿州在京郊正以無法克隆的歷史文化優勢搶占著旅游與文化產業發展的先機。
如果說,歷史文化是城市文化環境與文化品位的重要內涵,是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那么,在省級旅游度假區內具有國際水準的高爾夫球場和北方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為涿州現代文化品味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成為京南獨具特色的旅游熱線。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該市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