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營生態園區
位于定州市東亭鎮黃家營。黃家營歷史悠久,相傳上古時期黃帝要到涿鹿跟蚩尤打仗,走到此處發現唐河水波浪翻滾,阻住了軍兵的去路,只好在此安營扎寨,一連三日,風浪不停。于是黃帝撮土為爐,插草為香,跪天拜地,祈禱保佑,果然奏效,頓時風平浪靜。黃帝指揮大軍到涿鹿打了個大勝仗,可是他留下看營的士兵卻失去了聯絡,便在這里長久駐扎下來,開始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因此該村莊就取名叫黃家營,這里的土地叫黃家地,墳塚叫黃家墳,村民們都姓黃,都是黃帝的子孫,當年黃帝祭拜時撮的土則變成了后來的黃家疙瘩。20世紀90年代,在黃家疙瘩旁的黃土地里投資建成了集種植示范、加工釀造、觀光游覽、科技推廣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科技園。2006年12月,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2007年10月,又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AAA級旅游景區。
園區由觀光葡萄種植園和葡萄酒莊組成,占地67公頃。觀光葡萄種植園引進法國優良葡萄苗木,采用滴灌、果實套袋、人工捕蟲等標準化管理措施,保證了葡萄的純天然、高品質等特性。園區環境優美,布局合理,既注重農莊的生態環境建設,又注重人與自然的協調和諧,形如一個“葡萄公園”。酒莊的鮮食葡萄——峰后,2004年在煙臺鮮食葡萄大賽上獲得第一名,被專家譽為“天然果凍”。
葡萄酒莊主體建筑具有東方韻味和歐洲風格,包括葡萄酒博物館、葡萄釀酒車間及酒窖。建筑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設計新穎,以大量翔實的圖片和實物展示國內外葡萄和葡萄酒的生產、釀造、營養、歷史、文化。酒莊頂層設有“陽光”酒吧,游人在品嘗純天然葡萄酒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優美、恬靜、溫馨的自然風光,享受“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愜意夢境。園區內保留和再建了許多旅游景點。
葡萄詩亭
唐朝詩人劉禹錫祖籍定州,本人一生在洛陽等地為官,久不回鄉,一日午覺夢游故鄉,在黃家疙瘩園林和詩友游園,嘗葡萄,品葡萄酒,興致盎然,作葡萄詩一首。一覺醒來,將夢中所寫抄了兩份,一份給了白居易,一份寄回故鄉。此詩膾炙人口,流傳很廣。
鯰魚丘、三十六郎冢和官家墳
相傳黃家營有一個姓黃的老人活了120歲,老人40歲娶妻,生了6個兒子,每個兒子又生了6個孫子,老人這36個孫子長大以后行俠仗義,保護全村及一方百姓的平安。有一年唐河鬧大水,沖來了一條鯰魚精。鯰魚精每天都要吃一男一女兩個人,老百姓被嚇得四散逃命??h太爺派了100多人來打鯰魚精,都被鯰魚精吃光了。老人為了替百姓除害,就派自己的36個孫子手持利刃出村向鯰魚精挑戰。一場搏斗后,鯰魚精還是把這36郎吞到肚子里,然而這36郎在鯰魚精的肚子里亂扎亂打,翻江倒海的折騰,鯰魚精終于被制服死在了這里,這36個孫子從魚脊梁里鉆出頭來向爺爺揮了揮手,也都累死了。鯰魚精死后就變成形如鯰魚的大沙丘,沙丘上長出了36棵槐樹,人們說是老人的36個孫子。后來老人死后就埋在了他們孫子的東北角,人稱老人墳,因老人生前威望極高,能號令鄉里,人們又稱這個墳為官家墳。
日月潭
分東西兩個,東邊是日潭,西邊為月潭,兩潭地下相連,是當年葡萄酒莊建設時取土留下的兩個坑,酒莊主人就地取材,建成了兩個潭,供游客觀賞和垂釣。在月壇旁邊還有十余棵百年柿樹,樹高10.8米,樹干周長1.8米。
黃家疙瘩
據傳是黃帝當年撮土為爐、插草為香的地方,現用石塊堆砌保護,上面大樹成蔭,萬物茂盛?,F在還保存著一塊巨石,是當年施工時出土的,巨石上有“人”字形天然痕跡,故稱“人文石”,預示著“以人為本”。
老饕館
宋代詩人蘇東坡,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在其任定州知州時,曾根據定州飲食文化,結合自己的愛好寫詞一首《老饕賦》。這首詞不僅抒發了蘇東坡對美食的渴望和對生活的浪漫情趣,也表現了他對葡萄酒文化的愛好追求。為了進一步弘揚定州美食和葡萄酒文化,葡萄園特規劃建設了“老饕館”,以飲酒、品酒和享受定州名吃服務游客。
晏陽初農家院
據記載,1930年晏陽初在翟城搞平民教育,他經常帶領人們到這里的核桃樹下講課,他親手栽下的核桃樹,如今枝繁葉茂。這里還存有晏陽初用過的石磨、石碾等勞動工具,另保存并展出晏陽初當年教學時的珍貴照片。
梨園占地2.4公頃,主要是定州鴨梨,有的樹齡已有78年歷史。當年晏陽初在此搞平民教育時,發現有一片片叢生的杜樹林,當地百姓用來燒柴或做籬笆墻,沒有一點經濟效益,于是晏陽初就指導農民用杜樹做砧木,嫁接成定州鴨梨,效益從此增加。此后,為了擴大梨園規模,當地村民對老梨園進行了梳理和補栽,后來又不斷進行品種改良。如今這里已成為歷史傳統教育基地,同時也成了晏陽初紀念園。
張寒暉文化廣場
位于定州市區中山中路北側。為了紀念人民藝術家張寒暉,1960年河北省文物主管部門撥專款,由定縣博物館興建了張寒暉紀念館。紀念館占地面積1706平方米,設有音樂廳、文物陳列室、前廳及后廳。展覽大廳陳列著先烈遺物、遺稿、劇本、照片等文物414件。“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破壞。2002年,在張寒暉紀念館舊址處,建張寒暉文化廣場。占地面積1.21萬平方米。廣場中央雕塑張寒暉銅像一尊,高3.2米,由銅像、底座、臺基三部分組成。臺基四周有臺階,臺階右側鐫刻張寒暉作詞作曲的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左側鐫刻張寒暉作詞的歌曲《軍民大生產》。廣場南側入口處有張寒暉生平簡介。文化廣場內設有體育設施和文化娛樂場地,已成為人們休閑、娛樂和紀念張寒暉活動于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