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不僅以悠久的歷史、眾多的文物古跡著稱于世,而且還有很多燴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民間傳說。這些成語典故的成因,有些出自定州歷史故事;有些出自定州名人詩句;還有些因涉及此地的某些情況。寓意深刻,表現力很強,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中山狼:明朝馬中錫著寓言小說《中山狼傳》,記述戰國時期趙簡子在中山(今定州)打獵,追逐一狼,狼中箭而求救于東郭先生,東郭先生救之,狼不但不感激救命之恩,反而加害于東郭先生。小說揭示對狼一樣的惡人不能講仁慈的道理。后世常以“中山狼”比喻忘恩負義的人。
千日酒:傳說春秋時中山國有一個名叫狄希的釀酒能手,他釀出的“千日醉”,只要吃上一杯,便可以使人沉醉一千日。其友劉玄石喝了一杯,果然酩酊大醉。家里人以為他醉死了,就把他安葬了。過了一千日,狄希趕到劉玄石家,把劉玄石從墳里挖出來。劉玄石睜開惺忪的睡眼,打了個哈欠說:“好酒!真是醉人的好酒!”這件事傳出去后,民間便有了“玄石飲酒,一醉千日”的俗語。后來,“千日酒”這一典故用來形容美酒濃郁,飲了能使人久醉不醒,多數寓有因飲酒而忘掉世上一切俗事的意思。
中山貓:據《郁離子·拘櫞篇》載:趙國有一戶人家被老鼠害苦了,便從中山國討取捕鼠的貓,中山人給了他一只。那只貓很會捕老鼠,也喜歡捉雞。一個多月后,他家的老鼠被捉盡了,但他家養的雞也被吃光了。他兒子認為那只貓是個禍害,就問他父親:“為什么不趕跑它呢?”他父親說:“這件事不是你能理解的。我們的禍患在于有老鼠,不在于沒有雞。有了老鼠,便偷吃我家的糧食,咬爛我家的衣服,鉆穿我家的墻壁,啃壞我家的家具。這樣,我們就要挨餓受凍,比沒有雞不是更有害嗎?僅僅沒有雞,我們最多不吃雞罷了,離開挨餓受凍還遠得很呢,為什么要趕走那只貓呢?”這個典故說明:做事、用人要權衡利害大?。蛔鍪虏灰赂冻龃鷥r,因噎廢食;用人不要責備求全,以瑕掩瑜。
老石機杼:石曜,北齊時安喜(今定州)人,因通曉儒學被任命為官。他居官清廉,生活儉樸,深得百姓擁戴。武平年間,他任黎陽郡太守,正值斛律武都出任兗州刺史。武都是一個極端貪婪暴虐的人,所到之處都橫征暴斂,索取大量絲絹禮品,榨取民脂民膏。到了黎陽之時,就有意讓隨從人員向石曜及其轄區內官吏透露索賄的意思。于是,石曜就拿了一匹縑,對武都說:“這是我老石自家織成的,暫且奉贈給大人,還望笑納。除此之外,其它一切都屬于黎民的東西,我絲毫不敢斂取。”武都素常也深知石曜為人清廉,笑了笑也未加責備。后來,人們便習慣以“老石機杼”這一典故,用來贊頌那些兩袖清風、清正廉潔的好官。
平地倒馬與谷賤傷農:五代時,后唐明宗召集朝中大臣議事。他問端明殿大學士馮道:“泰豐之年何為?”馮道說:“我從前在先皇幕府做事時,有一次到中山(今定州)之地出差,一路山道險峻,唯恐倒馬,韁繩執得很緊,行路格外小心,幸而沒有出事。結果走出山地,進入中山平川腹地,索性讓馬放勁馳騁,自己卻不留意,突然跌下馬來,差點丟了性命。治天下也是這樣,農家遇上災年要餓死,碰上豐年又苦于谷賤,所以無論災年豐年百姓都是受害。應從民生計議,圖匱于豐,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泵髯诜e極采納,在其當政幾年中革除弊政,使百姓休養生息,國家相對得以穩定和富強。所以中山平地倒馬的故事和谷賤傷農這一成語,便成了千古流傳的警世忠告。
眾喣漂山,聚蚊成雷:漢中山靖王劉勝進京朝見漢武帝劉徹,在宴會時劉勝聽見奏樂后而流淚,武帝驚問其故,劉勝趁機訴說在中山為王的困難時有“眾喣漂山,聚蚊成雷”的話,比喻眾人吹氣可以使山漂動,讒言多了,能產生很大影響。
枕戈待旦,聞雞起舞:西晉時中山魏昌(今定州邢邑鎮)人劉琨與祖逖同為司州(今河南洛陽一帶)主簿時,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而起舞,相互勉勵振作,立志報國。劉琨在給朋友的信中說:“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從此,有了“枕戈待旦”、“聞雞起舞”的千古佳話。
飲槌亦醉:唐博陵(今定州)人崔令欽《教坊記》:“蘇五奴妻張四娘善歌舞……有邀迓者,五奴輒隨之前。人欲得其速醉,多勸酒。五奴曰:‘但多與我錢,吃槌子亦醉,不煩酒也。’今稱鬻妻者為‘五奴’,自蘇始。”其后人們便以此怒斥那些無恥的貪財小人。
茍延殘喘:茍延,勉強延續;殘喘,臨死前的喘息。比喻暫時勉強維持生存。語出自明馬中錫《中山狼傳》:“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以茍延殘喘乎?”
地名掌故
孔子子遠講學:相傳,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國,途經今定州子遠村這個地方,在這里講學。接連幾天,求學的人絡繹不絕??鬃雍退牡茏幼吆?,仍有一些人專程趕來,村里人只好掛上一個牌子,上面寫道:“孔夫子遠去矣!”此后每年一到這個時候,鄉賢儒士們便來集會紀念,感到非常榮幸,并將村名叫作“子遠”。
息冢:相傳,戰國時齊湣王見韓豐的妻子長得漂亮,要選她入宮。韓妻被逼無奈,提出條件,要求在宮內修起一座高七丈二尺的法臺,準其每天在上為自己的丈夫韓豐祝福,否則,寧死不從。齊王應允,便在都城臨淄王宮內筑法臺一座,韓妻在法臺上祝福一遍后,就跳臺自盡了。齊王發覺上當,大怒說:“我讓你夫婦死活不能在一起?!睘榇税秧n妻遠埋在這里,原稱媳冢,后來村名演變成息冢。
劉秀走國與雞鳴臺:西漢后期,劉秀到河北鎮撫諸州郡,發生了王郎追殺劉秀的歷史事件,或稱“劉秀走國”。隋朝郎蔚之《隋諸道圖經》記載:光武自薊州南行,途中宿于盧奴東南25里之處,因地勢低下,遂筑臺居之,雞鳴而去,村由此得名。
陵南、陵北:明月店鎮境內有一高大土阜,人稱五黑墳。傳說西漢末年,劉秀被王郎追殺,逃到該地,求救于一個正在田間耕耘的名叫郝五黑的農夫。農夫將劉秀埋在墑溝里隱藏。劉秀登基之后,差人攜厚禮專程拜訪,不料郝五黑已經去世。為報答救命之恩,劉秀為其重新厚葬,修建陵墓,俗稱五黑墳。后來,人們在附近建村,以此取名陵南、陵北,沿用至今。
七級與四內堡:東漢末,黃巾起義軍曾在中山活動,當地貧苦百姓紛紛響應?,F在的大定村、西城村等曾為黃巾軍的營地。光和六年(184),張角病死,官軍剖棺戮尸,傳首京師。黃巾軍被鎮壓后,當地貧苦百姓將張角尸體偷運到此地進行安葬,并按照當地民間習俗進行祭祀。今定州的七級村現有張角墓一座,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埋葬地村名稱作七祭,后為避官方查究改稱七級。現在定州的北內堡、東內堡和深澤縣的西內堡、南內堡(今為留村),均是以此為方位命名的地。
蘇泉:定州城北黑龍泉附近有個村,北宋以前叫南定村,是水草叢生的一片沼澤,百姓生活十分貧困。北宋元祐八年(1093),蘇東坡出知定州,利用黑龍泉的泉水教這里的百姓種稻。后來當地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黑龍泉邊的南定村改名為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