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幫鐵底金線河
在清苑縣境內,有一條河曲曲彎彎從遠方流來,又從清苑流向幾十里之外的白洋淀。當地人都叫它銅幫鐵底金線河,傳說是宋朝楊家將抵抗遼兵時修的一條運糧河。為什么叫銅幫鐵底金線河呢?這里面還有一段故事呢?據說當年那楊門名將六郎楊延昭就駐扎在清苑縣石橋一帶抵抗遼兵,這仗一打就是一年半載的,帶的糧草不夠,楊六郎就給朝廷寫信,讓朝廷速運糧草來。可是由于道兒遠,還不好走,后方的糧食總不能按時運到。將士們吃不飽飯怎么能打勝仗呢?楊六郎發愁了,絞盡腦汁想辦法。有一天,他的心里豁亮了,他想:陸地上不好走,就走水路啊!可是這一帶沒有河道,怎么辦?于是楊六郎立刻調集兵士,沒日沒夜地挖起河來,很快河就挖好了,楊六郎寫信告訴朝廷說以后再運糧草就走水路。這下可好了,朝廷的運糧隊走水道以后,再沒耽擱過時間,糧草源源不斷地送來了。楊六郎沒了后顧之憂,將士們也沒了饑餓之苦。那勝仗是一個接一個。于是楊六郎上奏朝廷說,之所以打這么多勝仗,多虧修了這條河呀。
皇上看了楊六郎的奏章后很好奇,說是什么樣的河助我軍連打勝仗呢?我倒要去看看。于是率眾臣來到了楊六郎這里,犒賞三軍之后,就讓楊六郎帶他去看看那條河。楊六郎說,正好那河還沒起名字呢?請萬歲賜名。皇上一見那河,對楊六郎說,這還真不是一條普通的河呀!楊愛卿,你看,這河沿上的泥土是黃色的,河床的泥土是黑的,簡直就是銅幫鐵底呀!遠遠望去,它曲曲彎彎又像一條金線,我看就叫它銅幫鐵底金線河吧。
金頭玉葬
在北王力村北唐河灘上,至今仍殘存著一座南北長3丈,東西寬2丈,高約4尺的古墳墓。相傳這就是西漢梁王彭越的墓葬。當年,楚漢爭奪天下,彭越在漢王劉邦部下為將,功勛卓著,被封為梁王,都定陶。后有人告梁王“謀反”,漢高祖劉邦聽信讒言,將彭越貶為庶人,發配四川。呂后認為留下彭越,終為遺患,不如殺掉,遂命從人復告彭越謀反,劉邦降旨誅滅九族。梁王彭越得知,帶著少數隨從和家人星夜逃命。逃至北王力被追兵捉住就地斬首,臨刑前,梁王慷慨陳詞,向監斬官訴說了自己蒙難的真正原因,是呂后妒賢嫉能,漢王聽信饞言,要求監斬官伸張正義,刀下留情。監斬官聽后深表同情,但無奈“王命在身,不敢違命”,只能答應不殺梁王的家人和隨從。梁王聽后,感激不盡,便凜然挺立,引頸請斬,不料人頭落地僵尸不倒,官兵見狀,呆若木雞,監斬官只好帶領眾人,跪拜在地,并說:“知你含冤九泉,忠魂不散,尸身不倒,下官回朝后,定上稟朝廷,為你平反招魂。”言罷,僵尸倒地。監斬官將梁王人頭帶回京城,向劉邦稟告了斬彭的經過,并為他進了許多美言。劉邦聽后悔之莫及。為彌補過失,賜給梁王金頭一顆,并降旨對梁王進行金頭御葬,按王侯興建墳墓。梁王尸首分葬兩地,頭埋在京城,配有金頭的尸體,埋葬在北王力。因梁王彭越有金頭御葬的傳說,多少年來,不少人曾到北王力偷墳掘墓,挖洞尋寶,但都空手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