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汲店戲樓 戲樓始建于清光緒十六年(1891年),正中匾額“盛世元音”,東墻山頭書有“風雅遺音”,西墻山頭書有“古今通鑒”。上場門“水中月”,下場門“鏡中花”。至今內墻上載有光緒年間各戲班登臺演出劇目。1997年市政府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每逢農歷正月,家家高掛紅燈,六棚燈會布滿條大街,三班花會上街義演,燈棚內有“西河大鼓”演出,有“外城府縣,趕不上大汲店”之說。
古碑 現存真武臺上明崇禎五年(1632年)創建三橋、重修興國寺碑。現存觀音堂院內道光元年西慈航寺碑,碑文:“賜進士出身,誥授朝議大夫,前翰林院編修,日講起居注官,國史館提調官,直隸真定府知府署保定府事,順天舉人李云章”。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修大汲店真武廟、雙石橋。清咸豐六年(1856年)重修真武廟、五圣廟、興國寺、慈航寺,存殘缺碑文。
一畝泉烈士紀念碑 1947年,在南奇戰役中,解放軍94名指戰員壯烈犧牲,安葬在新市區南奇鄉一畝泉村旁,并樹碑建亭。1985年6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為重建紀念碑題寫了“一畝泉烈士紀念碑”碑名。紀念碑采用紅色大理石板材鑲嵌而成,巍峨莊嚴。下方為臺階底座,正面為貼金碑文,背面為戰事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