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在初夏季節,在素有“京畿重鎮”之稱的歷史文化名城保定,今天隆重舉行《保定人物志》首發式。這是保定地方志事業的一件盛事,也是保定文化建設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對《保定人物志》出版并首發表示熱烈的祝賀,對保定市委、市政府一直以來給予地方志工作的重視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對保定市地方志工作者表示誠摯的問候!
保定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保定志書的編修始于元代,現存世志書約有130余部,但歷史上并無人物專志問世。《保定人物志》的編纂出版既填補了保定方志歷史的空白,又推動了方志文化建設工作的發展;既是對保定歷代人物的系統調查與整理,又是對地方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這對包括保定民眾在內的社會公眾了解認識保定歷史和文化,推動保定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自古以來,保定市有兩大歷史文化資源比較突出,一是人物資源,二是文物資源。《保定人物志》的編纂是對人物資源的系統研究和利用;保定擁有千年古縣14個,“國保”文物單位40多處,“省保”文物單位100多處,文物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保定市地方志工作者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大開發和研究的力度,編纂出更多具有保定特色的精品佳志,不斷豐富保定市的文化內涵。為保定的地方志事業和經濟、文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人物志屬于專志,具有內容多、涉及面廣、政策性強以及選錄標準復雜等特點,編修起來難度相對較大。《保定人物志》共收錄古今人物1700余個,共約140萬字,編纂僅歷時一年,這說明保定市地方志工作者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同時,在編纂過程中,省編委會、省志辦給予了關心和支持,特別是保定市政府的主管領導馬譽峰同志親自對人物的選擇、資料的取舍、文稿的撰寫等工作給予了具體的指導,這既為該人物志編纂質量和編纂進程提供了關鍵性保障,又在全國修志工作中提供了一個典型的事例,值得其他地方借鑒。
目前,全國第二輪修志工作已全面展開,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地方志事業正在全面健康的發展,已進入歷史上的最好時期。2008年全國地方志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今后五年的地方志工作,要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更加注重志書質量,更加注重理論研究,更加注重讀志用志,更加注重隊伍建設,努力為全面完成二輪修志任務而打下堅實的基礎。”去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同志在全國地方志系統表彰先進會議的講話中指出:地方志事業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凝聚民族精神、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任務也更加艱巨。編修地方志不僅是地方志機構的任務,也是各級政府、各部門的重要職責。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認真落實《地方志工作條例》,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完善各項保障措施。今年3月,在深圳召開的全國省級方志工作機構主任會議上,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朱佳木同志從制度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工作內容創新、志書編纂創新、資料收集創新、質量管理創新、學科理論創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創新、修志隊伍組織與培訓創新等9個方面對地方志工作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論述,他要求全國地方志系統大力弘揚創新精神,把地方志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希望保定市地方志工作者,以開拓創新的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地方志工作會議精神,在修志工作中更加重視質量,以《保定人物志》首發式為契機,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再接再厲,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模式,在改革創新中不斷推動地方志事業再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