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人物志》專家座談會紀要
2011年7月28日,保定市地方志辦公室邀請市內外專家召開了《保定人物志》專家座談會。到會專家有《求是》雜志社原副總編劉潤為,市政協原主席賈瑞增,中共保定市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任牧辛,河北大學教授呂志毅,河北閱讀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成占民,河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時永樂,保定市文化局原副局長、河北大學教授謝美生,保定市旅游局原局長趙靜,保定市政協文史委主任崔玉林,保定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孫彥君,中共保定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盧金婷。
會上,市地方志辦公室匯報了《保定人物志》的編纂情況。市政府副秘書長王濤在書面講話中說: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推進文化建設。宋太平書記在今年3月召開的全市文化建設電視電話會上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的心靈家園和精神追求。”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務必把文化建設擺上戰略高度,放遠戰略眼光、拓寬戰略思維、強化戰略舉措。在保定的發展中打好低碳牌和文化牌。低碳重在產業,是硬實力;文化重在內涵,是軟實力。李謙市長也指出,要高度重視,全方位推進文化建設。可以看出,市委、市政府已經把文化發展提高到戰略高度。
修志工作是文化基礎建設的重要方面,“盛世修志”自古而然,當前第二輪修志工作正在全面開展,《保定人物志》的編纂出版可以說恰逢其時,是按照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戰略思維而開展的文化建設工程。
與會專家對《保定人物志》進行了認真講評,綜合專家意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保定人物志》的編纂出版,充分說明市委、市政府對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視。與會專家認為,《保定人物志》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這部志書的出版從文化意義上說,凸現了地域文化,弘揚了人文精神。收錄人物之多,時間跨度之長,在地市級人物志中是少見的。在短短一年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這樣一個大工程,沒有一支過得硬的編纂隊伍,沒有全市各界的廣泛參與,沒有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支持,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說,這部人物志的出版,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對于本地歷史的高度自覺。史的自覺,就是文化的自覺。在文化軟實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這種自覺正是掌握發展主動權的重要體現。
二、《保定人物志》是一部精品志書。首先資料豐富,準確客觀。這樣多的人物,是從更多的人物中根據一定標準精選出來的。人物從帝堯時開篇,是符合歷史真實的,因為有史料和出土文物可以佐證,可以肯定全書從唐堯時寫起這不是虛構。其次,嚴格把握住了人物的收錄標準,志書在凡例中規定了各類人物的收錄標準,并在寫作實踐中予以貫徹,以保定歷史人物為中心,真實再現了保定的人文歷史,體現了修志工作者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尊重;第三,人物資料選擇恰當。在資料的選擇和記述上細心斟酌,在對人物的記述上不因其過而掩其功,也不虛美夸飾,注意反映歷史的本來面目,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體現了客觀公正的原則;第四,在記述語言上注意樸實真切、簡潔明白。全書文風基本統一,可見在語言的加工上下了很大的工夫。第五,在全書的體例安排和設計上突出了方便閱讀、樸素大氣的原則,如在正文后設立了漢語拼音索引和現當代人物籍貫索引,極大地方便了讀者對書中人物的查閱,有利于提高閱讀興趣。總之,《保定人物志》稱得上是一部精品志書。這部志書的出現,不但在保定文化建設中是一件大事,在河北省文化建設上也是一件大事,在全國修志界也應有一定影響。
三、修志是增強文化軟實力的基礎性工程。中國的文化軟實力,不同于美國的文化霸權主義,我們中國所說的文化軟實力,則完全是靠中華文化的獨特品性和現實功能來提升我們自己的精神境界,進而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同時通過這種文化在育人興國中取得的積極成果,自然而然地對其他國家產生吸引力,從而成為其他國家可以分享、愿意分享的精神財富。
一個國家可以形成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一個地區、一個單位也可以形成地區或單位的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不是無源之水,它必須依托優秀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在哪里?就在歷史中。但是,歷史如果不為今人所了解和利用,就是一種自在的存在。要讓歷史變成一種自為的存在,變成現實的文化軟實力,必須做很多的工作,而修志無疑是其中的基礎性工程。方志修得越精細、越完備,搶救的文化資源就越多,文化軟實力的資源供給力就越強。
四、用合適的方式,弘揚保定的優秀歷史人文資源能為現實發展注入強大活力。毛澤東說:“國民黨怎么樣?看它的過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現在;看他的過去和現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將來。”一個政黨如此,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也是如此。所以人們一直強調“為史”與“知道”的關系、“史鑒”與“資治”的關系。對于保定來說,毋庸說了解全部歷史,僅在讀了《保定人物志》之后,就可以毫不猶豫地得出一個結論:這里自古以來就文史繁盛、人杰薈萃、群彥汪洋。
祖國和家鄉是人們的根基所在。那里歷史底蘊的深淺,猶如“家底”的厚薄和“地位”的高低。這往往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自信心和在外界受到尊重的程度。《保定人物志》的編纂、出版,是從歷史人物的角度對保定家底進行的一次盤點,對保定地位作出的一種評估。其結果顯示:保定的歷史家底非常雄厚、保定的歷史地位非常高貴,這對于增強保定人民的自信心、提高保定市的美譽度,意義極大。
方志助人升華。讀方志,學歷史,能夠增長知識,凈化心靈,塑造高尚品格,獲得創造新的歷史的力量。讀過《保定人物志》,人們相信:在未來的歷史進程中,這里的文教之風將更加興盛,因為這里是祖沖之、酈道元、顏元、牛滿江的故鄉;這里的民族氣節將更加高揚,因為這里是荊軻、孫承宗、狼牙山五壯士的慷慨悲歌之地;這里的社會主義信念將更加堅定,因為這里深深印下了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實踐科學社會主義的堅實足跡。
但是,如果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僅僅止于史志,其轉化為現實文化軟實力的作用就是相當有限的,因為這樣大的一部志書,發行量有限,難以普及。必須千方百計在讀志、傳志、用志上下工夫。比如,能否精選其中的故事性強、有影響力的人物,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編一本故事書,作為保定中小學的輔助教材;又比如,能否將其中典型性很強的人物,如荊軻、趙廣漢、祖逖、孫承宗、趙云霄、官大奶奶等,拍成電影、電視劇;能否在保定的媒體上搞一次地方史知識競賽等等。總之,辦法很多。另外,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現代生產方式打造包括旅游業在內的文化產業肯定是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歷史文化資源就變成了街談巷議、口耳相傳的東西。只有這樣,其中蘊涵的優秀精神元素才能和時代精神結合,只有這樣,其中蘊涵的優秀精神元素才能和時代精神結合,轉化為人們內在的精神素質,進而提升保定人的精神品位、塑造保定市的美好形象。精神品位提高了,美好形象定型了,不但對他人、他方產生榜樣的力量,而且能夠吸引人才和資源,從而直接促進保定經濟社會的發展。
五、《保定人物志》應在現實基礎上進一步修訂。一是進一步補充人物資料,尤其是對于在記述中履歷較多、事跡較少的人物,應補充事跡資料,務使其事跡突出,把人物寫得更加豐滿。二是補充應該收錄的人物。因為保定曾經是省會城市,省屬以上文教單位也比較多,省會在保期間的省領導,駐保文教單位的知名專家教授,應該盡可能全面地收錄到人物志當中來,不要出現遺漏。三是對個別資料要進行訂正,尤其是對帶有傳說性的資料,要注明出處,保證資料的權威性。應慎重使用評價性語言,以免引起爭議。四是應該有圖片資料。圖片也是歷史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收集到圖片的,盡量配圖。圖文結合,形象地表現人物,更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