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中(1915~1983)又名梁祥。淶源城里村人。1931年考入保定第二師范學校。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反帝大同盟。1933年在淶源縣泉坊任教期間,宣傳革命道理,發展革命力量,秘密組織建立了淶源縣第一個農民革命組織——農民會,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協助駐淶源的騎兵團在城里建立了平民夜校,培養革命積極分子。組織了勞動大同盟、小朋友會兩個黨的外圍組織,開展抵制日貨和宣傳抗日救國的革命活動。1934年,中共淶源縣第一個黨支部建立,擔任書記。5月,和其他3名黨員被國民黨逮捕入獄。在獄中同敵人進行堅決斗爭。1935年7月,在親屬及社會進步力量的營救下出獄。
1937年9月13日,日本侵略軍占領淶源城。10月10日,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收復淶源城。梁正中與團政訓處主任羅元發創建淶源游擊支隊,任政委。12月中旬,在地委書記王國權主持下,正式建立中共淶源縣委,任縣委書記。1938年初,為了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登門拜訪有影響的士紳名流、國民黨代表人物,在淶源形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3月上旬出席晉察冀邊區第一次黨代會,邊區政府授予淶源縣“對敵斗爭模范縣”稱號。1940年調到地委,任民運部部長。翌年到晉察冀中央分局黨校學習。
1942年,由于日軍的大規模“掃蕩”,淶源的抗日工作處于極端困難時期。梁正中任中共淶源縣委書記兼地方武裝一區隊政委,將全縣分為敵占區、游擊區、隱蔽根據地、鞏固區四類,同日偽進行斗爭。還親自帶領一區隊、公安警衛隊化裝進入縣城和其它據點,先后鎮壓了幾名鐵桿漢奸,又爭取了一部分偽軍及偽職人員,暗中為抗日武裝提供情報及武器彈藥,形勢很快向有利于抗戰的方向變化。除縣城以外,敵占區基本上變成了兩面政權。1943年1月,晉察冀邊區政府再次授予淶源縣“對敵斗爭模范縣”稱號。1944年5月,任一分區地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
抗日戰爭勝利后,任一分區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1945年至1958年,先后任察北地區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察北騎兵師政委、省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59年,轉業到北京市,任中共北京市委建工部部長、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等職。“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誣陷和迫害。1972年恢復工作。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當選為北京市政協副主席,關心人民政協工作,經常帶病參加政協的重要活動。在他病重期間,還為搜集黨史資料做了大量工作。1983年8月15日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