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保定市委員會
【綜述】政協保定市委員會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地方委員會之一,在中共保定市委的領導和河北省政協的指導下開展工作。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政協保定市委員會設置29個委員界別,2008年十一屆一次會議時安排委員656名。
2008年,市政協機關被評為全市工作實績突出單位、社區建設先進集體、扶貧開發先進集體、幫建文明生態村工作先進單位、奧運安保工作先進單位,并被省政協評為社情民意工作先進單位,獲省政協宣傳工作組織獎。
【市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主席崔啟慧
副主席陳占國孫建恒張國立趙桂良姚秀珍劉建立郭普李小亭許皞
秘書長陳占國(兼)
常務委員((共81名,以姓氏筆畫為序))
萬進儒馬會杰馬河王士芳王玉祥王紅艷王麗華王連群王炳剛王勝利王謙王新利王福友王慧燕馮文堂馮鶴菁左群田雙喜白紅敏龍蘇梅劉立新劉偉音劉利忠劉國旗呂玉錦孫建設孫樹貴孫新懷師蘊珩許紅琳邢彥學閆克軍吳劍松張云彩張文龍張志民張志茹張懷明張英俊張榮芳張敬東張瑞春張冀明李大忠李旭輝李連才李明凱李榮月李曄李桂瓊李雁鳴李獻強杜亦大杜建強楊坤龍楊學舉楊益存狄國良陳玉忠周文琪周連生范艷艷鄭明慧宮娜景趙立柱趙志國趙清華郝春海賈春順崔和平梁山曾剛焦冠軍程寶山葛長青董桂武釋真廣臧瑞平顏世民冀學明霍占利
【市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于2008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保定百世開利會展中心舉行。會議應到委員656名,實到635名。市委、市人大、市政府、軍分區領導和政協歷屆老領導應邀出席了大會開幕式、閉幕式。市委副書記王會平在開幕式上代表市委講話,指出,過去的五年是全市改革發展進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在這五年里,第十屆市政協團結帶領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與和諧穩定大局,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在全市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第十屆市政協五年來的工作,市委是滿意的。本次政協全會是一次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換屆大會,是一次團結合作、協商議政的獻策大會。為此講了三點意見: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強市興縣富民”獻計出力;二、充分發揮人民政協職能作用,為構建和諧保定貢獻力量;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對政協工作的領導,努力提高全市政協工作水平。
王慶明代表市政協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報告對過去五年的工作做了回顧,對在新形勢下做好政協工作提出幾點體會,并結合新的形勢和任務提出工作建議。一、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七大精神,進一步推動全市政協工作再上新臺階;二、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促進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三、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進一步維護全市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四、主動適應新時期政協工作新要求,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王萬族代表政協第十屆常務委員會作提案工作報告。
在以后的幾天中,與會委員列席了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聽取并討論了市長于群所作的市政府工作報告,協商討論了保定市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保定市2007年市本級預算及市總預算執行情況和2008年市本級預算及市總預算(草案)的報告,協商討論了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完成了各項議程。會議期間,與會委員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高度關注,通過委員提案、大會發言、小組討論、社情民意等形式,就促進優勢產業發展,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推進新農村建設,打造綠色宜居城鄉環境,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改革開放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市政協2008年常委會議】2008年,市政協共召開3次常委會議。
市政協十屆二十二次常委會議于3月27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召開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草案)、政協保定市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及報告人(草案)、政協保定市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及報告人(草案),聽取市委統戰部作有關人事安排說明,協商決定了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名單,審議通過了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大會主席團、秘書長、大會主席團主持人建議名單(草案)、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案審查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建議名單(草案)、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編組辦法、委員編組、各組討論地點及小組召集人建議名單(草案)、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議程、日程(草案),會議還通過了有關人事事項。
市政協十一屆一次常委會議于6月17日召開,此次常委會是十一屆政協成立以來召開的第一次常委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政協保定市委員會2008年工作要點、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守則、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置工作機構的決定、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副秘書長任命名單、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研究室、各專門委員會主任任命名單、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各專門委員會副主任名單。
市政協十一屆二次常委會議于9月24日召開,會議學習并討論了《政協保定市委員會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兩爭兩為”活動的實施意見》,審議通過了《政協保定市委員會關于建設“白溝·白洋淀溫泉城”次中心城市的建議案》(草案)。
【2008年主要工作】2008年是市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組成的第一年。市政協認真貫徹落實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帶動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積極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充分發揮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作用,為促進“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作出了積極貢獻,實現了新一屆政協工作的良好開局。
【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獻計出力】市政協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服從服務于全市工作大局,緊緊圍繞“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的中心任務,深入調查研究,積極獻計出力。
圍繞全市經濟建設獻策。構建“一主三次”城市發展格局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戰略決策。市政協緊緊圍繞保定東部次中心城市建設,組織經濟界的專家、教授,多次深入白溝鎮、白洋淀溫泉城及周邊縣域進行調研,到廊坊的勝芳、浙江的義烏、廣東的獅嶺和虎門進行針對性考察,經過反復研討論證,提出了明確階段發展思路、完善發展規劃、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創新體制機制等9個方面48條具體建議,經市政協十一屆二次常委會審議通過,形成了《關于加快建設“白溝·白洋淀溫泉城”次中心城市的建議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建議案”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多條建議被有關部門吸收采納。《人民政協報》對這項工作進行了深度報道。市政協高度關注全市主導產業發展,配合全國政協、省政協對新能源及能源設備制造產業進行調研視察并提出建議,強力宣傳推介“中國電谷”這張保定名片;組織科協、科技界委員到汽車生產骨干企業進行專題座談,提出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打造民族汽車品牌等建議;組織工商聯、經濟界委員針對紡織服裝出口面臨的困難進行調研,提出制定扶優促強政策、調整產品結構、打造出口基地、實施品牌戰略等建議。圍繞振興縣域經濟進行調研,就實施“工業西進”戰略、發展特色產業、壯大民營經濟、鼓勵全民創業提出建議;圍繞推進節能減排工作進行調研,就加大環保力度、推進“藍天行動”、建設“低碳保定”提出建議;圍繞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進行視察,就完善規劃體系、規范開采秩序、推進清潔生產提出建議。為了有效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市政協多次舉辦企業家座談會和經濟學家專題講座,組織經濟界委員參加了有關培訓和論壇。
圍繞全市社會事業發展鼓勁。2008年是奧運之年,為推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活動蓬勃開展,市政協組織委員對群眾體育活動情況進行視察,提出健全保障機制、加大宣傳力度、加快場所建設等建議。為推進文化名城建設,對重點文化工程進行視察,提出加強文物保護開發利用、彰顯保定古城風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等建議。為促進民辦教育發展,對民辦院校進行視察,提出認真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加大扶持力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建議。開展了《河北文史資料全書·保定卷》、《根治海河》、《省會在保定》的史料征集和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書畫作品征集工作,與中央電視臺及有關部門共同組織了戲曲進校園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廣大群眾熱愛保定、建設保定、奉獻保定的熱情。
圍繞全市重大專項工作出力。推進“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是全市上下關注的一項重點工作。市政協組織省、市政協委員進行專項視察,召開專題座談會,提出了突出城市特色做好規劃、加大管理力度鞏固成果、統籌兼顧打造魅力保定等建議,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市政協主席、副主席按照全市的總體安排,多次深入分包重點項目施工現場,協調解決難題,推進工程順利開展。4位副主席分別帶隊,參與了全市城鎮綠化考核工作。全市政協系統中的領導干部,扎實開展“親民愛民”活動和“優化發展環境、激活市場主體”活動,對困難家庭和困難學生扶貧扶智,到結對企業走訪調研,幫助協調解決了大量實際困難和問題。一大批政協機關干部和政協委員,深入基層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為奧運安保做出了積極貢獻。市政協還出色完成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四個征集”工作,獲得了“優秀組織獎”。
【為維護全市和諧穩定發揮作用】市政協堅持在全局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動,充分發揮代表性強、聯系面廣、位置超脫等優勢,切實做好團結各界、凝聚人心的工作,為全市的和諧穩定做出了貢獻。
積極反映民意訴求。市政協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開展調研視察,積極反映群眾的意愿和呼聲。“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及時對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專項視察,提出了迅速做好嬰幼兒篩查救治工作、嚴格市場監管、召回問題產品等意見和建議。組織委員就社區物業管理工作進行調研,提出了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提高物業服務水平、維護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合法權益等建議;就《勞動合同法》實施情況和社會保障工作進行調研,提出了廣泛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提高中小企業職工參保率、加強勞動監察力度等建議。采取切實措施,不斷提高提案和社情民意的辦理實效。市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以來,共收到委員提案307件,經審查立案296件,通過領導包案、聯合辦案、調度督辦、年度考核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大了提案辦理力度。全年反映社情民意18件,促進解決了一些群眾關注的問題。如關于“加強旅游景區防汛應未雨綢繆”的社情民意報送后,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責成有關部門和單位迅速落實。市政協還多次派員參加全市供暖、供水價格調整,出租車油運聯動機制,以及廊涿、張石高速公路收費聽證會,多方聽取不同利益群體的呼聲,客觀公正地反映了各方面意見。
認真開展社會公益活動。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來,市政協緊急響應市委號召,把全力支持抗震救災作為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動員全市各級政協組織、政協各參加單位、駐保各級政協委員和政協機關干部,以各種形式向災區捐款捐物,共折合人民幣近億元,其中有4位委員捐款超過100萬元。醫藥衛生界委員主動請纓,奔赴災區一線救治傷員;經濟界委員組織企業趕制帳篷板房,緊急運送救援物資;政協委員和政協機關的中共黨員,踴躍交納特殊黨費。這些都充分展示了人民政協與黨和國家共命運、同人民群眾心連心的優秀傳統和良好風范。市政協組織委員到基層農村開展“三下鄉”和“送溫暖、獻愛心”活動,發放科普資料,進行法律咨詢,捐贈御寒衣物和健身器材,送醫送藥到農戶家中,深受群眾歡迎。市政協還向上級政協積極爭取專項資金,為順平和曲陽各幫建了一所小學,改善了1000多名兒童的就學條件。市政協機關作為全市第三幫扶集團牽頭單位,積極協調17家單位對口幫扶曲陽縣16個貧困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廣泛匯聚各界力量。市政協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旗幟,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多方匯集力量,廣泛凝聚人心,努力促進和諧。加強同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合作共事,有計劃地邀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加政協組織的調研、視察、考察和協商活動,市政協秘書長到民主黨派機關走訪,就政協工作與黨派關注的問題加強協調溝通;加強與民族宗教界委員的聯系,增進民族團結和宗教和睦,就新形勢下宗教界人士培養以及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狀況進行調查,向上級政協報送了有關情況;廣泛聯系港澳臺僑界人士,大力宣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走訪部分臺資企業,協調解決臺胞臺屬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邀請知名專家到保定作了臺海形勢報告;通過舉辦茶話會、聯誼會、座談會,引導各界人士增進友誼、共謀發展,凝聚各方面力量,為社會的和諧穩定起到了潤滑劑、減壓閥、加油站、變速器的作用。
【立足換屆實際,加強政協自身建設】市政協針對換屆實際,把加強自身建設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基礎,努力提升委員履職能力,穩步推進“三化”建設,不斷提高政協工作水平。
大力加強學習培訓和宣傳工作。換屆伊始,市政協組織新任委員進行集中輔導培訓,重點學習了政協《章程》和提案工作、反映社情民意等政協基本知識,各專門委員會和委員活動小組也都把加強學習融于履行職能的全過程,政協委員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念、服務大局的觀念和履職為民的意識不斷增強。市政協向市政協委員贈閱全國政協編印的《政協委員手冊》和省政協主辦的《鄉音》雜志,為委員了解政協職能、熱愛政協工作、提升履職能力創造了條件。同時,不斷加強與《保定日報》、保定電視臺的聯系與合作,繼續辦好“政協聚焦”等專版專欄,對保定政協網站進行全面改版并及時更新,在中央、省、市多家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委員先進事跡,為政協工作和委員履行職責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
扎實開展“兩爭兩為”活動。在總結以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本屆政協繼續深入開展“爭做優秀政協委員、爭創先進活動小組;為保定發展作貢獻,為人民政協添光彩”活動,對活動的主要內容、活動方式、組織領導、評比表彰等作了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委員是“兩爭兩為”活動的主體,市政協及時將全體委員按界別和地域劃分為42個活動小組,專題召開了委員活動小組長會議,對小組活動進行了具體部署。年底,市政協各位主席分別帶隊,深入到10多個縣(市、區),集中開展了看望和走訪委員活動,與委員面對面座談交流,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了解他們本職工作和參政議政情況,協調解決委員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使委員們深切感受到政協組織的溫暖與尊重,進一步提高了服務發展、維護穩定的自覺性,增強了實現強市興縣富民的動力和信心。各位委員圍繞中心工作履行職責,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立業,在積極開展調研視察、咨詢論證等活動的同時,還在招商引資、拉動就業、科教服務、幫貧濟困、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兩爭兩為”活動進一步拓寬了政協履行職能的渠道,為委員建言獻策、貢獻聰明才智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有效增強了政協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響力。
穩步推進政協工作“三化”建設。相繼制定完善了市政協《常委會組成人員守則》、《調研視察工作程序》等文件,對各項規章制度進行了重申和強調,為政協工作的規范運行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市政協大力加強機關建設,健全工作機構,規范工作程序,嚴肅工作紀律,優化工作環境,強化機關干部思想作風建設,努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市政協機構及成員】
常務副秘書長楊坤龍
副秘書長龍蘇梅(6月任)張金山(6月免)張旭
研究室主任張云彩(6月任)
副主任張云彩(6月免)王健
經濟科技委員會主任龍蘇梅(6月免)趙立柱(6月任)
副主任趙立柱(6月免)
文教體衛委員會主任崔和平
副主任(空缺)
社會法制委員會主任馬會杰
副主任趙建民
學習宣傳委員會主任范艷艷
副主任(空缺)
提案委員會主任劉廷樂(6月免)李榮月(6月任)
副主任李榮月(6月免)
臺港澳僑委員會主任曾剛
副主任王庚申
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王勝利
副主任(空缺)
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臧瑞平
副主任張艷彬(3月任)
機關黨委書記(空缺)
副書記杜金榜(7月免)
(劉麗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