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
財政·稅務·財政
【保定市財政局】保定市財政局是主管全市財政收支、財稅政策、國有資本金基礎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門。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和省財政稅收的方針政策,指導全市財政工作;參與全市經濟的決策和管理;擬定全市財政稅收收入計劃,管理市本級財政支出;監督各縣(市、區)財政收支和各部門的財務活動;調控和綜合平穩全市的社會財力;負責行政事業性收費、國有企業清產核資和農業開發的資金調度等。內設辦公室、人事教育處、預算處、監督處、國庫處、行政政法處、教科文處、社保處、農業處、經濟建設處、涉外處、企業處、綜合處、農稅處、會計處、法規處等16個職能處室和監察室、老干部處、機關黨委、工會、婦委、團委等6個綜合處室。下轄預算編審中心、集中支付中心、政府采購辦公室、行政事業資產管理辦公室、信息中心、政府采購中心、契稅征管所、財經稽查辦等8個全額事業處室。農業開發辦公室和非稅收入管理局為財政局管理的副縣級事業單位。
【概況】2009年,面對經濟增速減緩、稅收增幅明顯下降、政策性增支大量增加、收支矛盾異常尖銳的嚴峻形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級財政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這條主線,堅決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各項政策措施,狠抓增收節支,優化支出結構,壓減一般性支出,集中財力保重點、保民生、保穩定、促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超額完成全年預算任務,重點工作實現了創新提高。2009年全市全部財政收入完成166.7億元,為調整預算的107.3%,比上年增長11.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3.3億元,為預算的107.3%,增長10%;基金收入58.2億元,為預算的118.6%,增長25%。全市一般預算支出200.4億元,增長20.5%。2009年度,保定市財政局受財政部通報表彰一次,受省財政廳和保定市委、市政府通報表彰先進單位24次、先進個人20人次。
【落實各項財稅政策】一是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多方爭取中央擴大內需資金9.6億元,擴內需,促增長。認真落實家電和汽車摩托車下鄉財政補貼政策,補貼資金達15783萬元。二是大力支持企業發展。建立了重點企業信息交流平臺,開通了財稅政策咨詢熱線,編印了《扶企業促增長結構性減稅宣傳手冊》、《稅收優惠政策適用指南》。清理規范收費行為,取消7項、停收7項、合并2項、調整為經營服務性收費20項,并對33戶重點監測企業實行“一口收費”,發放崗位補貼9600萬元,減免各項社會保險費511萬元,減輕了企業負擔。三是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圍繞支持重點產業振興發展,研究制定了支持產業發展資金的籌集、使用、管理意見,籌集5050萬元,支持了企業改革、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產業發展。籌集775萬元,支持成立了創元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推動自主創新。四是支持擔保體系建設。組建了市中小企業擔保股份公司,設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風險補償資金,共為120家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5278筆,累計擔保額達到4.8億元。
【著力保障改善民生】一是支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投入1.4億元,資助各類學生9.5萬人。投入2389萬元,落實城市義務教育免雜費政策,7.5萬學生受益。投入7183萬元,支持了職業教育發展和重點高中建設。籌措3931萬元,推進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建設。落實中小學績效工資改革政策,保證了教師工資及時足額發放。二是推進城鄉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撥付專項資金5.5億元,用于醫療衛生事業建設,全市新農合補助資金7億元,參合率達到86.7%,全面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消除了醫療保險政策的盲區。三是支持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市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6.7%,養老金發放標準人均每月增加130元。積極落實城鄉低保提標擴面和社會化發放政策,城鄉低保對象按時足額領到了低保補貼。確保了再就業四項補貼和小額貸款貼息政策的落實。進一步完善離休干部保障機制,對困難企事業單位離休干部醫藥費統籌給予補助;市直84戶改制破產企業317名離休干部上收到主管部門管理;落實了企業和機關離休干部拉平待遇有關政策。對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給予獎勵。四是支持文化體育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實施了農村電影公益放映、農家書屋、博物館圖書館免費開放等惠民文化工程,支持了新編戲劇創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成功舉辦了第七屆古城戲劇節、首屆河北梆子節、空竹藝術節、敬老健身節、白洋淀旅游文化節等。推進“計生惠民”工程,落實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五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力度。為市區低收入家庭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保證了市區興華苑小區750套廉租住房開工建設。
【全面落實惠農政策】一是認真落實各項涉農補貼政策。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全部落實到位,共發放各類補貼資金10.1億元。二是積極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爭取貸款6118萬元,用于王快、西大洋等4個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籌措1.5億元,支持大水系建設;投入8545萬元,支持退耕還林、太行山綠化等;投入9805萬元,重點支持了耕地開發整理等項目。三是深入實施“龍頭工程”。集中資金670萬元,重點支持了奶業、果品和蔬菜三大主導產業。爭取上級資金1135萬元,對全市35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成長型企業給予貸款貼息支持,提升了全市農業產業的競爭力。四是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爭取上級農發項目財政資金1.2億元,實施土地治理16.3萬畝、農業科技示范項目3個,產業化經營項目8個。五是積極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全市共實施財政獎補項目3261個,比上年增加1081個,增長50%;申請中央和省財政獎補資金1.1億元,比上年增加2257萬元,增長25%,重點支持了農村街道硬化、飲水設施建設、文體活動中心等農村公益事業發展。
【深化財政管理改革】一是推進財政體制改革。研究制定了《市縣政府間財政支出責任劃分試行方案》和專項資金配套管理辦法。全面推進縣鄉財政體制改革,實現了“規范的分稅制”和“統收統支加激勵”兩種體制模式的全覆蓋。二是深化財政改革。擴大市級績效預算改革試點面,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完善。強化預算項目庫管理,完善評審制度。積極推進縣級部門預算改革,明確管理規程,統一文本格式。深化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市本級建立了規范的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全面實行了零余額清算方式改革,縣級規范模式的改革試點進一步擴大。強化政府采購管理,程序進一步規范,規模不斷擴大。全市完成政府采購10.9億元,節約資金1.3億元,節約率達10.9%。三是強化財政監管。在全市開展了“小金庫”專項治理,及時糾正了治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收繳資金1232萬元。全面應用財政專項資金即時分析監控系統,加強對各類專項資金的監控管理。組織開展了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支農惠農資金等專項檢查工作。四是深化政府投融資改革。成立了財興資產經營公司。經市人大常委會批準,融資50億元,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五是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出臺了保定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出租出借管理暫行辦法》和《資產配置管理暫行辦法》,在全省處于領先位置。對市直330個單位實施了固定資產產權登記,實現收益1790萬元。
【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認真組織“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扎實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廣大財政干部職工的科學發展意識進一步增強,服務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高。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和系統行風建設,在民主評議行風群眾滿意度測評中,再次榮獲經濟和社會管理類第一名。狠抓基礎工作,健全臺賬、梳理政策、完善制度、提高財政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監控機制,制定了項事權的《權力運行流程情況表》和動態運行流程圖。
【落實職能業務目標】本局列入市考核的職能業務目標共36項,內容涉及收入增長、支出管理、農業開發、支持經濟建設、發展社會事業、落實惠民政策、完善管理體制、深化財政改革等方面。通過狠抓落實,提前完成6項,按時完成30項。主要內容:一是制定了支持西部工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并安排一定數額的專項資金給予保障。二是制定下發了《市縣政府間財政支出責任劃分試行方案》。三是安排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風險補償資金100萬元,建立了擔保機構補充和補償機制。四是制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出租出借管理暫行辦法》和《國有資產配置暫行辦法》。
局長
黨組書記呂寶生
副局長
黨組副書記康愛民
副局長
黨組成員 陳樹存張宗社
李照力
紀檢組長
黨組成員 翟彥更(8月退二線)
紀檢組長
黨組成員牟學珍(12月任)
非稅收入管理局局長
黨組成員趙留強
農開辦主任游劍虎
調研員趙景岳
副調研員姜揚
副調研員馮建虎
農開辦副主任楊勝偉
農開辦副主任陳景江
正縣級待遇康鳳琴
正縣級待遇崔義祥
副縣級待遇臧振生
(張志偉田永立)
國家稅務
財政·稅務·國家稅務
【保定市國家稅務局】保定市國家稅務局是中央垂直管理單位,為正處級全職能局,負責本地區增值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的征收管理、稅源管理、納稅評估、反避稅、稽查工作和納稅服務工作。市局機關設12個內設機構、4個直屬機構和3個事業單位。全市按照行政區劃及經濟技術開發區共設置26個縣(市、區)國家稅務局。保定市國家稅務局系統實行垂直管理的領導體制,設局長1名、副局長4名,紀檢組長、總經濟師、總會計師各1名。全系統共有正式干部職工4052人,其中在職人員3116人,離退休人員936人。
【概況】2009年,全市系統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稅收工作,按照“科學發展統領、作風建設領先、圍繞確保突破、高標管理求效、規范實現跨越”的工作思路,深入扎實地推進落實工作,圓滿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務,各項工作蓬勃發展。全年共組織稅收收入97.99億元,占省核計劃的101.6%,同比增長11.5%;辦理出口退稅21.98億元,同比增長73.1%;辦理免抵調增增值稅9.82億元,同比增長102.9%。市局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連續9年獲得保定市民主評議行風執法單位系列第一名;市局領導班子連續9年被市政府評為“實績突出領導班子”;3個基層單位獲得國家級榮譽。
【提高隊伍素質】班子建設方面,認真落實班子巡視、民主生活會等各項制度,使各級班子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明顯增強。按照省局安排,積極穩妥地推進機構改革,分四批對115名科級干部進行了調整任免。在隊伍建設方面,建立了崗位能力標準體系,完善了教育培訓制度,通過視頻課堂、巡回授課等形式,大規模開展干部培訓,共組織各類培訓45期,干部普遍輪訓一次。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圍繞“十個嚴禁”重點突出地加強思想教育和學習,加大明察暗訪和懲處力度,干部作風建設不斷得到增強,得到了省“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督導組的高度評價。
【落實稅收政策】增值稅轉型、消費稅改革等各項新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為2702戶一般納稅人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6.5億元;為小規模企業調減應納稅額1.2億元;為近4萬臺車輛減征車購稅1.4億元;落實卷煙產品消費稅政策增收1.4億元。推行執法信息管理系統,對13個單位開展了稅收執法檢查,對5個單位重大稅務案件進行了專項檢查,糾正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13個行業729戶企業開展了稽查,查補入庫2.07億元,各項考核指標均超過省局要求。嚴厲打擊假發票違法犯罪活動,檢查處理涉票犯罪案件6起,移交公安機關3起。
【加強稅種管理】加強了一般納稅人和“四小票”管理,金稅工程保持高質量運行;推行了新版車購稅征收軟件;加強了對虧損企業管理,虧損面大大降低;強化所得稅匯算清繳,清繳面達100%;完成了17戶大企業稅收自查的復查工作;健全反避稅管理機制,完成反避稅立案工作,加強非居民稅收管理,非居民稅收快速增長;加強征退稅銜接,退稅進度明顯加快,有力地支持了出口企業發展;全面推行普通發票分類管理,對萬元版普通發票和網上申報納稅人推行了機打發票。
【加強征收管理】全年共評估納稅人9645戶,評估補稅1.9億元,移交稽查270戶,查補稅款311萬元。狠抓納稅評估成效,由局領導和機關處長帶隊,抽調基層90名業務骨干組成10個重點評估小組,深入企業開展評估工作。開展“百日會戰”,評估入庫稅款5500萬元,稽查入庫稅款2200萬元,清繳欠稅249萬元。全面完成了稅源管理平臺測試和全市上線工作,平臺運行平穩,各項指標位于全省前列。
【優化納稅服務】在市縣兩級設立了專門的納稅服務機構,制定了《加強納稅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國地稅聯合辦證、自助辦稅和小規模納稅人按季申報工作,實現了財稅庫銀聯網和“同城通辦”,全面推行“一窗通辦”,辦稅效率大幅提高。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組織了100個“送政策、送服務、促發展、惠民生”小組深入重點稅源企業宣傳稅收政策;大力推行辦稅服務廳工作禮儀,積極開展辦稅服務廳人員操作技能競賽,制定并落實了辦稅服務廳《涉稅業務操作規范》和《考核管理辦法》,促進了納稅服務工作的系統化和規范化。
【建立稅收工作規范體系】把近年來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加以總結歸納,形成了覆蓋市局機關、縣(市、區)局、稅務分局、辦稅服務廳、稽查局五大系列的稅收工作規范體系,涵蓋了業務建設、隊伍建設、行政管理等工作,從崗責分工、工作流程、內容標準三方面進行了歸類區分,既總結了稅收管理的成果,又為各崗位干部提供了工作遵循,使各項工作在新的起點上得以延續和發展。
【開展全員能力達標活動】著眼各崗位應知應會知識,分別明確了辦稅服務廳人員崗位、稅收管理人員崗位、稽查人員崗位等7個類別的崗位達標標準。通過遠程教育系統開展崗位練兵活動,并開展定時課堂視頻培訓,抽調32名兼職師資從9月份起到基層巡回授課。12月19日,1729名稅務干部集中到市區參加了首次全員崗位能力達標考試,參考率達到55.6%,及格率94.6%。
【抓好工作落實】圍繞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科學確定符合保定實際的工作思路,引導各縣(市、區)局創造性地開展好各項工作。著力推進組織收入、機構改革、百日會戰等重點工作,深入總結稅收管理經驗做法,為國稅事業的長遠發展構筑了科學的發展平臺。在基層和機關建設上,本著基層抓規范、機關抓服務的指導思想,加強基層規范化建設,大力改進機關工作作風,提升為基層、為納稅人服務意識和水平。深入貫徹依法治稅思想和組織收入原則,堅持依法治稅不動搖,按照收功夫稅、辛苦稅、服務稅的要求加強稅收分析預測、強化重點稅源監控、提升稅源管理水平。完善落實制度,加強典型教育,強化效能考核,加強監督檢查。在省局組織的執法檢查中,未發現虛收、擅自越權減免現象,未發現區域性、行業性稅案。全市系統在省局績效考核中的14項關鍵指標和21項關鍵任務全部達到了優秀標準,20個集中考核指標全部滿分。
黨組書記
局長楊樹民
黨組副書記
副局長郭福霖
黨組成員
紀檢組長于國榮
黨組成員
副局長張志宏
黨組成員
副局長張惠敏
黨組成員
副局長劉孟延(掛職)
黨組成員
總經濟師王勝軍
黨組成員
總會計師呂永強
調研員孟崇進
副調研員王山嶺
副調研員劉文造
(桑巍)
地方稅務
財政·稅務·地方稅務
【保定市地方稅務局】保定市地方稅務局是負責保定市地方稅收征收管理的職能部門,受河北省地方稅務局和保定市人民政府雙重管理,以垂直管理為主。市局機關內設16個處室(中心):辦公室、人事處、監察室、教育處、計統處、財裝處、征管處、法規處、稅政一處、稅政二處、稅政三處、機關黨委、發票處、后勤服務中心、計算機管理中心、干部培訓中心。直屬單位4個:稽查局、直屬一分局、直屬二分局、直屬三分局。管轄26個縣(市、區)地方稅務局。共有干部職工2393人。
【概況】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開展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緊緊圍繞“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方式,推動地稅事業科學發展”這一主題,解放思想,積極創新,大力推進依法治稅,深化稅收改革,強化科學管理,狠抓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稅收職能,全面完成了以組織收入為中心的各項工作任務。
2009年市局再獲“全國文明單位”;創出了地稅系統成立以來首個“全國稅務系統先進集體”和“國家級青年文明號”,17個基層稅務所被團省委命名為省級“青年文明號”;9個基層稅務所被團市委命名為市級“青年文明號”。
【稅費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全市共組織各項稅費收入79.42億元,同比增收12.36億元,增長18.43%。其中,稅收完成50.01億元,同比增長20.46%,社保費完成26.23億元,同比增長15.59%;教育費附加等其他收入完成3.18億元,同比增長11.47%。收入總量、稅收總量均創歷史新高,其中稅收增幅高于全省地稅平均增幅4.45個百分點。在組織收入過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科學制定稅收計劃,適時調整收入目標。年初,合理制定全年稅收計劃,并且準確把握稅收經濟運行的規律性,適時調整收入目標。二是加強重點稅源監控。市局對年納稅100萬元以上的637戶企業、縣局對年納稅10萬元以上的3188戶企業實施重點監控,監控收入占全市稅收總量的78.49%。三是強化社保費征繳。對繳費單位進行了重新分類和認定,完善了費源檔案,加大了清欠和對破產企業的催繳力度,全年全系統共清理欠費1.23億元、催繳破產企業入庫費款2000萬元。四是積極開展稅務稽查。全市稽查系統充分發揮“尖刀”作用,對房地產、電力等行業和個稅等稅種實施了專項檢查,全年共檢查企業1807戶,大口徑稽查收入入庫3.38億元,同比增收1.11億元,四環節稽查入庫11721萬元,同比增長174.37%,在全省排名第一。
【干部隊伍建設得到加強】一是認真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做到了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使干部職工的作風大為轉變、各級班子領導能力大為增強。二是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強化觀念、嚴格程序,提高民主生活會質量,促進了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三是積極優化班子結構。對14個征收單位和4個機關處室的主要負責人集中進行了交流;對9個單位,分管同一工作5年以上的15名班子副職進行了分工調整;對市局和基層單位10個副科位置,進行了公開竟職上崗。四是加強培訓。完成了軍轉干部、新錄用公務員、新任分局長、新任職科級干部、稽查干部和省級業務骨干培訓。組織全市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到陜西省委黨校學習,進一步提高了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
【稅收管理質量進一步強化】一是夯實征管基礎。通過對全市4516戶國地稅登記信息進行比對,將2667戶錯誤信息進行了更正,更正稅務登記信息849戶,補辦稅務登記664戶,對符合條件的13821戶納稅人開展信用等級評定。二是開展“四位一體”互動機制百日大會戰。從4月28日至8月6日全市地稅系統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四位一體互動機制“百日大會戰”。大會戰期間共評估企業2339戶,入庫稅款1.49億元。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四位一體”互動機制。“四位一體”工作,獲得了省局2009年度優秀工作創新獎。三是加強分行業、分稅種管理。先后出臺了娛樂業分類管理辦法,餐飲業所得稅征管補充規定等有關制度,全年娛樂業、餐飲業、建筑業、房地產業四大行業共計實現稅收149629萬元,同比增長17.2%。在分稅種管理上,針對不同稅種采取了不同辦法,使營業稅、個稅、企業所得、土地增值稅等稅種全面增收。四是搞好發票管理。大力開展發票“雙獎”活動;處理違規用票企業14戶,罰款5.1萬元;新認定貨運自開票企業6戶;開展了全市范圍的發票大檢查。五是完善信息化建設。舉辦了16期計算機知識與技能培訓班;對征管、行政辦公、決策支持、外部信息四大系統、近40個應用軟件進行了運行維護。全年完成數據處理分析報告12期,為領導決策和部門工作提供了依據。
【稅收執法水平進一步提高】首先,強化執法檢查,對6個縣級局進行執法檢查、4個縣級局進行復查,4個基層單位進行解剖檢查。對查出的問題,督促其嚴格整改。其次,加大重大案件審理力度,全年共審理重大稅務案件135件,占稽查立案數的36%,涉及稅款3082.96萬元,罰款679.04萬元,分別同比增長54.45%、68.62%,。再次,認真開展“五五”普法,被市法制宣傳教育辦公室授予“普法先進集體”稱號。稅法宣傳方面的經驗,在全市“法律八進”工作經驗交流會上進行交流。同時,認真落實執法責任制,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全年共追究1009人次,經濟處罰總額27471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追究人次減少70.85%,執法效率和水平明顯提高。
【稅收服務進一步優化】一是與電視臺、報社等新聞媒體合作,開辟稅法宣傳陣地,舉辦了地稅杯征文比賽,開展了稅法知識有獎問答、稅法進學校、進社區等活動。二是大力推行多元化申報納稅方式。全市實現網上申報20467戶,繳納稅款20.66億元。雙定戶委托銀行批扣實現15401戶。三是進一步完善辦稅服務廳的功能,各單位根據實際需要增設排隊叫號系統、評價器、電子顯示屏等設施,全系統已全部實現了“一窗式”辦稅服務。四是充分發揮12366納稅服務熱線短信群發、ICC遠程服務、網上留言等功能,全年,共處理話務18470個。五是認真落實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免征了全市4000多輛出租車的營業稅及相關稅費;減免二手房交易營業稅5088萬元;為711戶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9262萬元。
【行風、黨風廉政建設再上新臺階】首先,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逐級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層層進行分解。其次,認真搞好廉政教育,每月收看一次廉政教育專題片,每月組織一次廉政法規學習,每月寫一篇廉政讀書筆記。同時,建立了廉政文化走廊,將地稅干部創作的書法、繪畫、篆刻等作品陳列其中,受到了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司存喜的充分肯定。再次,制定民主評議實施方案,明確評議內容、評議方法和工作步驟,推動了全系統的行風評議工作。并對南市區局等14個離任局長進行了離任審計;對徐水縣局、定興縣局進行了全面解剖,對于查出的問題,要求被解剖單位嚴格整改,因此,有力地推動了全系統的廉政建設。
局長馬志華
副局長周紀趙樹朋
張景然顧建明
紀檢組長劉立峰
(趙亞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