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
教育·教育工作
【保定市教育局】保定市教育局是主管全市教育事業和語言文字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門。內設16個職能處室:局辦公室、財務處、人事處、局機關黨委(局黨委辦公室)、發展規劃處、基礎教育處、職成教處、思政體衛處、高等教育與師范教育處(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紀檢監察室、法制安全處、教育督導團辦公室、局老干部處、教育系統團委、局婦工委、教育系統工會委員會。
保定市教育局直屬事業單位有:市教師進修學校、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市教學儀器站、市電化教育館、市校辦產業管理辦公室、市教學勘測隊、校辦企業總公司、教育人才分中心。
【綜述】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509所,在校生194.6萬人,教職工13.32萬人(含專任教師12.31萬人)。其中幼兒園1593所,在園幼兒27.28萬人,教職工1.54萬人;特教學校23所,在校生1919人,教職工530人;小學2289所,在校生76.74萬人,教職工4.99萬人;初中426所,在校生34.15萬人,教師1.16萬人;普通高中82所,在校生19.18萬人,教師3.75萬人;中等職業學校85所,在校生16.81萬人,教職工9575人;高等院校11所(其中市屬公辦院校4所,民辦、省、部屬院校7所),另有不計校數獨立學院4所,在校生總計20.22萬人,教職工1.35萬人。
【領導班子建設和制度建設】1.抓作風建設,扎實開展“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做到了“四到位,四突出”。即:活動部署到位,突出抓了快、細、實;工作謀劃到位,突出抓了“兩個結合”:與教育重點工作相結合,與優化教育發展環境相結合。規范行政行為,辦好教育利民實事;組織實施到位,突出抓了領導干部“四帶頭”:帶頭參加學習,帶頭進行調研,帶頭征求意見,帶頭進行整改;工作落實到位,突出抓了“四重”:重教育,重改革,重踐諾,重獎勵。2.抓班子建設,發揮率先垂范作用。進一步修訂完善了黨委會議事制度和局長辦公例會制度,規范了議事程序。堅持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十個嚴禁”規定,落實領導干部“一崗雙責”和節日期間封存公車規定,出臺了機關公務接待規定。3.抓隊伍建設,發揮中樞橋梁作用。組織了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的直屬學校、單位領導干部理論培訓班。制定了直屬學校、單位領導班子議事制度和中層干部隊伍管理制度。4.抓黨風廉政建設,樹立教育良好形象。市局與各縣(市、區)教育局及直屬學校、單位簽定了責任書,將黨風廉政建設納入領導班子目標管理體系。
【領導干部培訓和教師隊伍建設】教育干部培訓工作:培訓新任中小學校長及后備干部191人;156名中小學校長參加了提高培訓;組織中小學校長參加國家、省干訓中心舉辦的各類培訓8期。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先后召開全市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會議和縣級教師繼續教育與管理中心建設工作會議。72553名教師參加了中小學教師全員職務考核,1368名中小學教師參加了省級教師培訓,5000名教師參加了市級骨干教師培訓,3000名教師參加了高中課程改革新課程標準遠程網絡培訓,39840名教師參加了綜合教育技術考試。教師繼續教育建立新機制,《中國教育報》給予全面報道。
人事工作。為市直17所學校招聘的118名急需人才辦理了聘用手續;完成了112名公開招考教師的聘任入編工作;啟動特崗教師招聘計劃,為7個貧困縣的農村學校擇優錄用1336名教師;會同有關部門,全面啟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績效工資實施工作。
年內,17人被評為國家級模范教師和優秀教師,103名教師受到省級表彰。150名教師被評為“保定市名師”,12名教師被評為師德楷模,318名教師被評為師德標兵。
【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進一步鞏固提高“普三”成果,全面推進農村規范化幼兒園和省級示范園建設。涿州、徐水、清苑、新市區、北市區、南市區等6個縣(市、區)通過了“普三”復檢,3所幼兒園通過了省級示范園驗收;7所幼兒園通過了省級示范園復檢。全市幼兒在規范化幼兒園的受教育率達到85.6%。加大了對特教學校的投入力度,擴大了辦學規模。全市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2.8%。安新、阜平兩縣達到了省“普及特殊教育縣”標準。
【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邁出新步伐。本年562所學校申報標準化學校,其中534所學校達標。全市標準化學校比例達到布局結構調整規劃保留學校總數的25.6%。各縣(市、區)將省級示范性高中指標生占公助生的比例,分別由去年的50%、30%,提高到70%和50%,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學校,促進了薄弱學校的發展。
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保障機制資金55015萬元,其中中央資金32655萬元,省級資金12500萬元,市級資金4377萬元,縣級資金5483萬元。
【普通高中教育】積極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從硬件配備、人員培訓、經費投入等方面做好新課改的準備工作。按照公開、公正、擇優的原則,選訂了高中新[JP3]教材。局領導帶領高中校長分赴山東、福建學習考察高中課改工作,為推進新課改打下了良好基礎。
今年保定市區、徐水縣首批通過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評估驗收。全市79888名考生參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試,23234人達到本科二批錄取控制線以上,比去年增加2591人。上線人數連續7年居全省第一,上線人數萬人人口比從全省第三升至全省第二。為此,市委、市政府向教育系統發出了《賀信》。
【職業教育】今年招生6.8萬人,超出省教育廳下達的招生指標3000人。望都職教中心南市區職教中心通過了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評估驗收,博野、順平、曲陽職教中心和定州工業學校被認定為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加強實訓、師資、專業三大能力建設,全市新增特色骨干專業10個。組織電工電子、汽車運用與維修、數控、烹飪、計算機運用5個專業的學生參加全省技能比賽,有45個參賽隊、121名學生獲獎。53所職業學校與京津484家企業實現了校企對接、校校對接、專業對接、內外對接和規劃對接。
【民辦教育】將民辦初中審批管理權限下放到縣(市、區),進一步簡化了辦事程序,完善了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管理的工作體制。本年評估認定市級民辦教育名校5所,示范性學校8所,規范化學校15所。5所民辦中學被取消辦學資格,5所民辦幼兒園被吊銷辦學許可證,2所民辦中專和6所民辦幼兒園被責令限期整改。
【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以養成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誠信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為重點內容全面展開。市局在省專題會議上做了典型發言。開展專項道德實踐活動,舉辦了各種慶祝建國60周年活動。10萬名中小學生參加了青少年書信文化和郵票設計大賽;67萬人參加了青少年讀書教育活動;1.48萬人在全國演講、講故事、網上答題和繪畫比賽中獲獎,市教育局獲全國及全省組織特等獎;10所學校在網上新童謠評選和“向國旗敬禮”活動中獲省表彰;8個縣(市、區)被教育部評為愛國主義歌詠比賽優秀組織單位。
【體育工作】堅持普及與提高并舉,全面增強師生體質,年內市局被市政府評為先進單位。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推行陽光體育獎章制度。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加強“快樂健身園地”建設,普及第三套全國中小學生廣播體操。成功舉辦了全市第八屆中學生運動會和市區中學生長跑比賽,開展了空竹體育傳統學校創建活動。對市區公辦省級示范性高中招收體育特長生工作進行了規范。
貫徹新的體育課程標準,組織全市體育教師開展教學技能比賽,并選派代表參加全國十四城市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比賽,2名教師獲一等獎,14名教師獲二、三等獎。
【學校衛生工作】先后6次接受省政府、省衛生廳、市政府對學衛生工作的檢查,均獲好評。全市694所學校、幼兒園食堂,達到A級衛生標準的13個,達到B級衛生標準的236個。全市培訓主管結核病人員、市直學校校醫、市區學校衛生教師、幼兒園主管園長2000余人;分層次對食品從業人員進行了全員培訓。采取暗訪形式對市直學校、幼兒園的衛生防疫工作進行了檢查,下發整改通知書18份;對市直27所學校、各縣(市、區)108所學校幼兒園的衛生工作進行了抽查,下發整改通知書92份。
建立防控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領導小組,實行零報告和雙報告制度。開展以“建設清潔校園,保護師生健康”為主題的愛國衛生運動。組織召開防控工作會議18次,印發有關文件28份,先后對防控情況進行了三輪督導檢查。針對暑假和國慶長假等特殊階段,加強宣傳教育,在全市發放了“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此舉在全省得到推廣。
【強化過程性教育督導】為做好迎接省教育綜合督導評估工作,教育局指導有關縣(市、區)研究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各司其職,逐級負責。對教育基礎相對薄弱的順平縣、唐縣和阜平縣增加了督查的次數和時間。同時,開展了教育專項經費落實情況的專項督查。經努力,8個縣(市、區)全部通過了省政府教育工作綜合性督導評估。
在評估活動中,將義務教育鞏固率、學校規范辦學、特色辦學,以及標準化實驗室、圖書館建設等多項評估驗收內容與標準化學校評估驗收結合起來,“打包”進行,一次評估完成8項任務,提高了工作效率。
【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以創建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實驗校、示范校為切入點,抓住省教育綜合督導評估和全市標準化建設等有利時機,積極推進各縣(市、區)信息技術裝備的增配和換代升級。本年全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投入達4566.8萬元,4所現代教育省級示范校通過省檢驗收,139所學校申報市級現代教育實驗校、示范校。43所學校參加了河北省網絡教育模式與績效課題研究開題會,成為實驗校。數十項“十一五”課題研究獲國家教育科研獎。
【推進教育項目建設】全市安排實施的教育項目主要有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特教學校建設、臺塑“明德小學”、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等6大類,142個項目。總投資19218萬元,建筑面積22.9562萬平方米。年內22個農村初中工程項目和7個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建設項目,除個別項目掃尾外其余已全部竣工;2個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項目,1個已交付使用,1個正在進行主體施工;106個校舍維修改造項目,已竣工90個,10個正在進行主體施工,6個正在進行基礎施工。
【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市局成立了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領導小組及辦公室,8月底前完成了校舍排查工作,9月底前完成了鑒定工作,10月底前完成了三年總體規劃和分年度加固改造計劃,11月底前建立了校舍安全工程檔案室。局領導3次帶領技術人員,對工程進展情況進行專項督查。組織召開調度會、培訓會、論證會、協調會20余次,培訓排查人員2000余人。組織28家鑒定單位,排查鑒定了2848所學校的17922棟單體建筑,面積1086.19萬平方米。按照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要求篩選上報了15個項目學校,共需資金5902萬元。年內已開工建設84.4萬平方米。
【確保教育系統安全穩定】1.市教育局3次提請市綜治委召開全市學校及周邊治安秩序整治部署會議,下發了《實施方案》,對校園周邊網吧和娛樂場所進行了治理。2.組織交通安全培訓332場,印發各類宣傳品10萬余份,設置專題展板60多塊。3.在日常管理中,重點抓法制安全教育、突發事件演練、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校舍安全管理和學校消防安全等工作。4.6月,全省依法治校、校務公開經驗交流工作會議在本市召開,全市20所學校通過省評估驗收,分別被命名為“依法治校示范校”和“校務公開示范校”。
【加大資助貧困生力度】完善義務教經費保障機制,落實國家助學政策,加強對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全年共落實資金1.42億元,資助學生9.46萬人。
【繼續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標準】農村小學年生均公用經費達到355元;農村初中生均公用經費達到555元;為10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發放了教科書和教輔用書;為1006所農村中小學免費配備了圖書館用書。
【對外合作與交流】完成了國家漢辦組織的美國中小學校長訪華活動接待任務,受到國家漢辦和省教育廳嘉獎。承辦了河北省第一次孔子課堂研討會。組織有關教師和大學畢業生參加國家漢辦舉辦的漢語教師和志愿者選拔,25人入選。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4所學校與荷蘭、瑞典、加拿大、英國的學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黨委書記
局長
教育考試院黨組書記王紹聯
黨委副書記
教育考試院院長周立峰
副局長
電大黨委書記楊書明
副局長張金龍劉恒
張國忠王國良
紀委書記邢曉峰
副縣級督學陳志會
調研員趙季秋
副調研員陳良波邢智麗
(冉志廣 侯文生)
【河北大學】河北大學是河北省惟一一所由國家教育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重點綜合性大學。學校占地2880畝,建筑面積98萬平方米;建有1個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5個省級重點學科和2個省級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擁有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1個博士點、1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28個碩士點、7個專業碩士學位點,86個本科專業。有各類學生5萬余人,其中研究生5500余人,全日制本專科生41000余人,長短期留學生350人左右。
【教學工作】本年度,進一步推進學分制教學改革,試行教學運行數據公示制度和學年度教學質量報告制度,強化教學質量建設過程;組織開展第六批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立項工作,召開第六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積極推進“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新增省級精品課2門,評估驗收合格省級精品課10門;新增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1名教師獲得省級教學名師稱號;新建省級教育創新高地2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新增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獲得河北省教學成果獎6項;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
【師資隊伍建設】本年度,共有專任教師191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軟引進”院士7人,正高職教師417人,副高級職教師497人;外聘教師404人,其中正高職教師47人,副高級職教師99人;博士生導師63人,碩士生導師486人;引進高層次人才35人,其中4人有博士后研究經歷,2人具有海外留學背景,985院校及中科院系統畢業生23人;培養且已回校工作的博士研究生27人;獲得教育部下達的“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招聘指標1個,擬招收1名特聘教授,已報教育部審批;組織學校教師赴馬來西亞攻讀博士學位的選拔、英語培訓及申請資料的收集和提交工作,28名教師擬赴馬來西亞攻讀博士學位;4名博士后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其中一等資助1名;2人獲得河北省博士后科研項目擇優資助基金資助。
【學科建設和學位授予工作】本年度,組織省級重點學科評估與新增遴選工作,新增中國現當代文學、等離子體物理、應用化學等3個省級重點學科;新增藝術碩士和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組織完成化學、光學工程、生物學、歷史學等4個省級強勢特色學科中后期建設計劃論證工作;完善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選聘與動態管理機制,制定形成《河北大學博士生指導教師選聘與考核實施細則》、《河北大學碩士生指導教師選聘與考核實施細則》;建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省強勢特色學科—省級重點學科—校級重點學科的學科體系;積極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學風建設的工作部署,啟動學位質量與學風教育活動。
【科研工作】本年度,社會科學研究取得長足進步,積極組織各類項目申報,共新上項目509項,批準經費540余萬元,新上項目數量和經費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高級別項目數量大幅度增長,國家級社科項目7項,教育部項目15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4項,省社科基金項目51項(含確認課題);承擔了46項橫向課題,經費額度達290余萬元。獲得教育部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保定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7項,河北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舉辦河北省第二屆博士論壇等大型學術會議。
自然科學方面,承擔各級各類政府科研課題198項,資助經費1369萬元,其中組織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6項,已批準資助22項,資助經費665萬元;首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實現了我校承擔國家基金重大項目的新突破;獲得保定市科技進步獎12項,保定市青年科技獎3項,河北省優秀醫學成果獎1項,河北省科學技術獎8項,其中,河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5項。發表自然科學技術論文1400余篇,國際三大索引收錄論文540篇,其中SCIE收錄192篇、EI收錄150篇、ISTP收錄198篇,三大檢索收錄論文總數在河北省高校繼續保持前列。
【教學基礎條件建設】積極推行節能減排舉措,加強節約型校園建設,完成本部南院茶爐改造;新校區部分教室動力用電實現時控功能,部分路段路燈照明系統實行變功率試點改造等。完成省部共建實驗室裝修、改造;對部分教學樓電閘箱和舊圖書館屋面防水層等進行維修改造,保證了學校教學、科研、辦公的正常進行。完成主樓廣場、北院運動場、理化中心樓改造工程以及新校區D6樓一至三層健康體檢中心改造施工工程。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推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堅持正面引導與自我教育、環境熏陶與主動滲透、傳道解惑與生活服務、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點滴灌輸與實踐提高相結合,積極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努力探索滴灌教育方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積極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再次被授予全國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稱號。社團聯合會被評為全國高校校園十佳社團聯合會,2個學生社團被評為全國百強社團。
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成績顯著,在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數學建模競賽、英語競賽、電子設計大賽等各類競賽活動中,獲得國家級獎勵73項,省部級獎勵37項。特別是在第十一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優勝杯”,實現了河北省高校參賽史上的歷史性突破。組織實施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積極備戰2010年河北省第十六屆大學生運動會。
在全省率先成立創業學院和創業園,整合全校創業類課程,積極聘請企業家指導學生創業活動,建立了教授與企業家相結合的創業指導專家隊伍。畢業生年終就業率達90%以上,獲得全國普通高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國際交流與合作】全年,完成與50多個國外友好交流學校、教育機構及友好學術訪問團組的聯絡及接待工作,新建立海外友好關系大學13所;全年累計聘請美、日、韓、俄、法等國文教專家累計44名,4名外國文教專家參加“1949-2009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外國專家招待會”;與印尼蘇堤滿將軍大學、日本長野短期大學簽訂了合作培養協議;完成河北省——日本長野縣研修項目,接收日本長野縣3名研修員學習,我校附屬醫院1名醫師赴日本長野縣研修。在申辦孔子學院方面,與印尼蘇迪曼將軍大學合建項目取得重要進展。此外,與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教大學,愛爾蘭都柏林理工學院、馬來西亞彭亨大學等合作建立孔子學院的基本材料業已完成;申報建成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點。
(高新文蘇國偉)
【河北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始建于1902年(清光緒28年),是河北省重點骨干大學。目前,共有三個校區:保定校區、秦皇島校區和定州校區,校園占地193.8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95萬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規模43000余人,圖書館藏書151萬余冊,儀器設備值2億元,附屬實驗農場330余公頃,林場2700余公頃。
學院現設26個學院。設有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8個博士點;65個碩士點;76個本科專業。現有1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農業部重點學科,1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4個河北省強勢特色學科,11個省級重點學科,河北省高校惟一一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山區北方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另有計算機中心、現代技術教育中心、體育工作部等教學單位。出版有《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Frontiersof Agriculture in China》等學術期刊。
組織校、院兩級中心組成員開展了廣泛的社會調研。推進黨建理論研究,2項課題被批準立項為河北省重點研究課題,1項研究成果得到省委領導批示并被中宣部等采納。學校黨委被河北省委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學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授予“第四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學科建設工作】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點新增單位申報成功,農業工程、食品工程兩個領域取得工程碩士授權資格,并開始招生;新增園藝學、林學、農林經濟管理3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兩個博士后流動站、6個省級重點學科順利通過評估。整合學校國土資源管理領域現有資源申請成立的“國土資源學院”獲準組建。
【師資隊伍建設與教學工作】新進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和高級職稱的教師37人。8名教師取得博士學位,57名教師取得碩士學位;有2人入選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一、二層次人選,1人榮獲2009年“全國模范教師”和“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1人獲河北省模范教師稱號,1人獲河北省優秀教師稱號。
對全校76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明確了“厚基礎、寬口徑、精專業、強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加強了實踐教學比重和過程管理,改革了課程結構和選課規程;全年共為全校本專科學生開設課程6398門次,總學時數達(含講課和實驗)305668學時。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實現了零的突破,馬峙英教授榮獲第五屆國家教學名師稱號,王家鑫教授講授的“獸醫免疫學”被評為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土木工程專業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新增了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本科教育創新高地,3個省級本科教育品牌特色專業,2門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課程順利通過評估。國家和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和水平繼續位居河北省前列。4種教材獲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教材獎。承擔的教育部“地方農林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教改項目獲得本年度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5項成果獲得河北省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制訂了包括農業推廣碩士、工程碩士、風景園林碩士、獸醫碩士16個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并對已有授權的31個博士專業、64個碩士科學學位類型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完善,明確了研究生課程考核方式,2篇學位論文獲省優秀博士論文,其中1篇被推薦到國家參評;8篇獲省級優秀碩士論文;1名碩士畢業生榮獲“第二屆梁希優秀學子獎”。
【科研工作】新爭取建立“國家玉米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國家果蔬加工專業分中心(葡萄)”、“河北省林木種質資源與森林保護重點實驗室”、“河北省輕金屬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農業部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啟動了科技大樓平臺建設,理順了“國家北方山區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方案,爭取平臺建設資金1000多萬元。
新立國家、省部科研課題124項,廳局課題63項,到位總經費8000萬元左右。其中主持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課題4項、另外合作參加14項,總經費近3000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3項。從國家和省、部委爭取到的重大項目、經費數名列全省高校前茅。
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申報的“棉花抗黃萎病育種基礎研究與新品種選育”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29項,其中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省山區創業二等獎3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7項,省山區創業三等獎6項。獲省級一、二等獎數量首次超越三等獎,在河北省高校位居第一位。
全年共派出55人次赴境外參加學術交流、合作研究和考察培訓,9名教師獲得國家全額資助到國外做訪問學者資格;邀請各專業校外專家來校做學術報告48場,有美國、荷蘭、澳大利亞等8個國家38人次來校訪問、講學,資助教師30多人次參加國內學術會議,承辦國家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培訓8期;承辦商務部援外技術培訓班,共培訓來自巴勒斯坦、埃及、津巴布韋等12個國家的學員21名。
【學生工作】出臺了《學生請銷假管理規定》等7個學生管理文件,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共有8600名同學獲得優秀學生獎學金,7333名同學獲得優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社會活動優秀獎等榮譽稱號,800余名同學在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數學建模大賽、大學生英語競賽、體育比賽等國家級、省級的各類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通過推進就業互動平臺建設,落實“一把手工程”,構建校內就業工作體系等途徑,推進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31名同學被省委組織部選調到基層鍛煉,730多名同學立志投身軍營、報效祖國,32名同學志愿服務西部,2100多名同學報名,通過“三支一扶”、“特崗教師”,大學生村官等途徑,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9年本科生就業率達97.71%,專科生就業率達95.16%。繼續名列河北省前列。
【深化“太行山道路”,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先后與市、縣、企業等單位簽訂橫向科技合作項目103項,合同經費額2000多萬元,年到位橫向科技經費首次突破1000萬元。轉化專利技術、新品種、新產品和新成果50余項,創社會經濟效益20多億元。狠抓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課題,大力推進農科教協作、產學研結合,該校被教育部選為2008中國高校產學研合作十大優秀案例;被科技部評為全國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
與中捷產業園區合作,在黃驊新城起步區科教園區建設新校區。先后與邢臺、承德、石家莊等簽訂了市校科技戰略合作協議,與文安、鹽山、固安簽訂校縣合作協議。與保定槐茂有限公司、河北沃土生態肥業有限公司等合作新建“三結合”基地5個,與保定市氣象局成立“保定市農業氣象災害防控聯盟”,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辦學效益。組織蔬菜、畜牧、獸醫、果樹、食用菌、植保等10多個學科的專家教授到對口幫扶的14個貧困縣現場指導200多次,培訓農民13000多人次,現場咨詢3200多人次。在辦好“太行之路網站”的基礎上,與河北省優質農產品協會合作,共同創辦全心服務網,實現了專家對農民的視頻面對面服務。
【優化辦學資源,提高辦學效益】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建筑面積達33000多平方米的西校區圖書館正式啟用,新館擁有60余萬冊圖書,15萬冊合裝本期刊及2000余種中外期刊,學校投資600多萬元配備的20TP磁盤陣列,6臺高端服務器及若干臺高端交換器,實現了藏、借、閱一體的信息化、現代化管理模式。
推進了績效工資內部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完成了全校2128名教職工的專業技術崗位設置與聘用工作。引入了中快餐飲公司和專業保潔公司,完成了西校區餐飲樓天然氣改造工程,牽頭成立駐保高校餐飲食品聯合采購組,負責駐保高校所需餐飲食品的對外招標;全年節約資金463萬元。進一步完善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大校園治安和綜合治理工作力度,構建學校安全保障平臺,確保消防安全、學校財產安全和師生人身財物安全,完成了國慶安保任務。嚴格規范財務管理,確保學校日常工作運轉的資金需求。開展國有資產清查工作,逐步建立資源共享和有償使用的現代國有資產管理新機制。加強校辦產業管理,完成了校名商標注冊手續,所申請注冊的33類商標全部獲得商標使用權。獲準成立了“河北農業大學農商實訓創業中心”,為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訓場所和創業機會,為學校提供了科研成果轉化平臺。
【華北電力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教育部與由國家電網公司等七家特大型電力企業集團組成的校理事會共同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創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電力學院,1969年遷至河北,后更名為華北電力學院。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大學。1995年5月,經原國家教委批準,華北電力學院和北京動力經濟學院合并組建華北電力大學。
學校現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個博士點專業、52個碩士點專業、54個本科專業,有MBA和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學校現占地1609畝,建筑總面積100萬平方米,總資產27億多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達近3億元,圖書館藏書174萬冊。全校共有教職工2887人,各類在校生39488人。此外,以學校為主創辦的科技學院(獨立學院)有在校生7000余人。
【教學工作】學校在國家級“質量工程”建設項目上取得重大突破,“熱能與動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面向現代電力需求,產學協同,全方位培養創新人才的研究與持續實踐”被評為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工程管理專業”、“環境工程專業”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現代控制理論”、“財務會計”課程被評為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50個項目被列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學校繼續加大研究生教育工作力度,3篇博士學位論文、7篇碩士學位論文分別獲河北省優秀博士、碩士論文獎;首次組織承辦了教育部“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
【師資隊伍建設】2009年共引進高層次人才15人,其中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3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6人;深入實施青年教師“博士化、國際化、工程化”工程,選送了近30位新引進的青年博士教師到電力企業進行工程化實踐鍛煉,40余人獲得國家各類出國研修項目資助。
【學科建設】正式啟動了“211工程”三期建設工作,新增科技部“火力發電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現了學校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零的突破;正式啟動電氣工程等北京市重點學科的建設工作;新增“能源工程及自動化”、“物流管理”兩個本科專業及“物流工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點。
【科學研究】獲得縱向立項項目185項,其中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項目2項、國家“973”項目6項、國家“863”項目5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項,創歷史最高水平;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15項,申請發明專利116項,實用新型48項,本年度共授權專利62項;科技論文三大檢索總量1671篇;各類科技經費總額達3.35億元,比2008年增長7.8%。其中,縱向科研經費為9256.89萬元,比2008年增長了37.6%,實現了“質”與“量”的同步提升。
【產學研合作】獲得理事會支持資金1050萬元,爭取企業獎助學金130萬元;與蘇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了華北電力大學蘇州研究院建設的合作協議;獲得“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特殊貢獻單位”榮譽稱號;加強與昌平區政府及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戰略合作,獲得400萬元資金支持。
【基本建設】新增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完成了北京校部18萬平方米主樓一期工程,使北京校部建筑面積增長了62%。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部屬高校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和要求下,于2009年3月~7月深入開展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通過學習實踐活動,全體師生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轉變了觀念,形成了共識,確定了高水平大學“三步走”戰略和六項重大戰略任務,著力解決了一批實際問題,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的典型經驗引起了中宣部和全國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高度重視,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20家大型主流媒體給予了充分報道,把學校的典型經驗推向全國。
(水志國)
【保定學院】學院規劃用地1194畝,現已征用874畝,另預留320畝。校區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設計,規劃建筑面積31.45萬平方米,現已建成27.49萬平方米。現有本科專業16個,師范專科專業20個,非師范專科專業34個。學院有8個類別的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760.2萬元,館藏紙質圖書87.9萬冊,數字圖書15萬余冊,期刊1200余種。我院圖書館為清華同方知識資源總庫和“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的鏡像站點,包括4個全文數據庫及數字圖書158305冊。學院現有教職工875人,專任教師603人,其中教授68人,副教授170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244人。2009年學院被省審計廳評為“河北省內部審計先進單位”;院團委被評為“河北省五四紅旗團委”;《保定學院報》被河北省校報協會評為“河北省好報紙”。
【教學成果】藝術學被評為省級重點發展學科,基礎教學部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生化系化學實驗中心被評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01名學生通過專接本考試升入本科院校。在全國首屆大學生物理教學技能大賽中,學院7名學生分獲一、二、三等獎。在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美術系應屆畢業生李國慶創作的國畫作品《革命圣地》獲提名獎,同時榮獲省美展金獎,成為我省應屆畢業生中獲此類獎項的第一人。以我院畢業生為主體的中科帷幄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動漫制作團隊制作的電影《麋鹿王》獲首屆歐洲國際立體電影節最佳長篇立體電影獎——“金水晶獎”、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動畫片獎和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提名獎。11月5日,保定日報頭版以《參與<麋鹿王>制作見功底》為題進行了報道,《保定快報》也登載了這一信息。在河北省第四屆“金鐘獎”合唱比賽中,我院代表隊獲專業組二等獎。在教育部、中央文明辦舉辦的愛國歌曲大家唱——全國教育系統“祖國萬歲”歌詠活動展演中,我院作為河北省惟一代表隊參演并榮獲“優秀演唱獎”和“優秀組織獎”。學院還順利通過了河北省“陽光體育運動”檢查評估和河北省二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
【科研工作】學院全年完成“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1項,新承擔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2項、省文化藝術規劃項目1項、全國基礎外語教學研究資助基金項目1項、省統一戰線學會招標課題1項,在省教育廳、保定市社科規劃辦等單位立項12項。1項成果獲河北省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成果獲河北省青年科學技術創新獎二等獎,16項成果獲保定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9項。
【師資隊伍建設】全年考取博士研究生3人、碩士研究生4人,考取在職攻讀碩士學位12人,另有訪問學者和單科短期進修4人。2009年回校報到博士研究生4人、碩士研究生6人,另有15人取得碩士學位。全年評選出省模范教師1人、省優秀教師1人、省高校優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市新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保定市名師2人、市優秀教師2人、市師德標兵1人、市優秀思想政治課教師1人。音樂系被評為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學生工作】一是修訂完善了《保定學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意見》。二是繼續深化輔導員與學生“面對面”的貼心工程,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三是積極做好特困生資助工作,全年共發放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721.8萬元。學院獎、助學金及勤工助學崗位津貼331萬元,發放慈輝基金14.5萬元,常設和臨時性勤工助學崗位達到1100個。四是不斷加強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舉辦了2009屆畢業生雙選會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組織專場招聘會92次,組織實施了“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農村教師特崗計劃”、畢業生征兵等工作。今年共有19名學生入選“三支一扶”活動,289名學生被“國家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特設崗位計劃”錄取,147名學生通過高校畢業生入伍審核。截至年底,學生就業率達95.7%。
【培訓工作】學院首次承擔了教育部組織的“國培計劃——中西部地區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項目”,在學員網上評價中位居全國43所承辦院校第二名,市政府《信息快報》對此做了報道。全年共培訓各級各類學員5848人,其中省市級骨干教師1496人。新增小學教育、化學、音樂、思想政治4個成人本科專業。學院還承擔了學位外語、執業醫師資格、在職攻讀碩士研究生全國聯考等多項社會考試,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好評。
(劉佳)
【河北金融學院】河北金融學院(原保定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創建于1952年,隸屬中國人民銀行總行,2000年劃歸河北省人民政府,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7年3月升格為本科院校,是華北、西北地區惟一一所具有鮮明金融特色的省部共建院校。學院占地1431畝,建有教學樓、實訓樓、圖書館、綜合體育場地、學生公寓區、萬兆核心以太網等學生學習和生活設施。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25人,副高職以上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2%,碩士以上學歷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7%。學院現有30個專業實驗室、8個語音室、8個網絡機房,教學儀器設備4060萬元。學院圖書館藏書84.5萬冊。在學科和專業建設上,學院堅持服務地方經濟和行業發展,突出金融特色的原則。現有8個教學系和4個公共課教學部,開設了42個本、專科專業,形成了以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為主體,經、管、文、法、理、工各學科專業交融互補,金融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體系。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0566人。招生范圍涉及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在華北、西北地區素有金融界“黃埔軍校”的美譽。
【教育教學】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是學院組織教學活動和維護正常教學秩序的重要依據,反映一個學院的辦學水平和辦學理念。學院修訂和完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37個,規范教學管理工作流程37個,進一步規范了教學管理的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
【學科建設】學院積極改善學科結構,努力構建以經濟學、管理學兩大學科為主體,以文、法、理、工學科為支撐,金融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體系。學院有國家級品牌專業1個、省級品牌專業2個、省級本科教育創新高地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省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本科教育創新高地1個、省部共建實驗教學中心3個,其建設速度和成效走在了2000年以后新升本科院校的前列。
【科研工作】截止到2009年底,學院共獲得了立項課題99項,經費總額達到了373.25萬元,是2008年經費總額的7.35倍。縱向課題中,省級課題有20項,較上年增長了60%。橫向課題5項,到位經費36.5萬元。其中,有3項科研成果獲得省委書記或省長的簽批,6項科研成果獲得省、市政協或金融辦的簽批。
【對外交流】學院堅持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韓國、澳大利亞、愛爾蘭、蒙古、印度等7個國家和地區的10所國外著名高校簽署了友好合作協議。學院成立了國際教育學院,啟動了中愛合作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高等專科教育項目。
學院積極推進與地方政府、企業的業務聯系和交流合作。學院課題組負責制定的《承德市2009~2020年金融產業發展規劃》、《保定市十二五金融產業發展規劃》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評價。學院還與石家莊匯融農村合作銀行、承德銀行、衡水農信社、泰康人壽保險河北分公司等多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
【學生工作】2009年各省本科生錄取分數線與往年同比普遍提高,在河北省錄取分數線比二本線高出15分左右。全年招收本科生1393名,專科生2408名,學院在校生人數首次超過1萬人。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學院采取各種措施,大力拓展就業渠道。在全院上下共同努力下,2009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9%,比2008同期提高2.5個百分點,位居省高校前列。
(康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