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保定市委員會
【綜述】 政協保定市委員會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地方委員會之一,在中共保定市委的領導和河北省政協的指導下開展工作。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政協保定市委員會設置32個委員界別,2010年委員總數719名。
2010年,市政協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帶動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保增長、調結構、促變樣、惠民生、保穩定”重點工作,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齊心協力謀發展,盡心竭力惠民生,凝心聚力促和諧,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市政協機關被評為全市工作實績突出單位、全市文明單位、全市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先進集體、信訪工作先進市直單位、親民愛民活動先進單位、“親商重商”活動先進市直單位、群眾工作站市直先進派出單位、社區建設先進集體。
【市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主 席 崔啟慧
副主席 陳占國 孫建恒
張國立 趙桂良
姚秀珍(女)
劉建立 郭 普
李小亭(女)
許 皞
秘書長 槐建國
常務委員 (共113名,以姓氏筆畫為序)
萬進儒 馬會杰
馬 河 王士芳
王玉祥
王紅艷(女)
王麗華(女)
王連群 王炳剛
王勝利 王 謙
王新利 王福友
王慧燕(女)
馮文堂 馮鶴菁
左 群(女)
田雙喜
白紅敏(女)
龍蘇梅(女)
劉立新 劉偉音
劉利忠 劉國旗
呂玉錦 孫建設
孫樹貴 孫新懷
師蘊珩
許紅琳(女)
邢彥學 閆克軍
吳劍松
張云彩(女)
張文龍 張志民
張志茹(女)
張懷明 張英俊
張榮芳(女)
張敬東 張瑞春
張冀明 李大忠
李旭輝 李連才
李明凱 李榮月
李 曄
李桂瓊(女)
李雁鳴 李獻強
杜亦大 杜建強
楊坤龍 楊學舉
楊益存 狄國良
陳玉忠 周文琪
周連生
范艷艷(女)
鄭明慧(女)
宮娜景(女)
趙立柱 趙志國
趙清華 郝春海
賈春順
崔和平(女)
梁 山
曾 剛(女)
焦冠軍 程寶山
葛長青 董桂武
釋真廣 臧瑞平
顏世民 冀學明
霍占利 王 議
王 征 王勇山
寧洪茂 田海林
喬玉忠
劉 力(女)
劉立青(女)
劉 鵬 邢 斌
齊立偉
吳金霞(女)
吳洪琴(女)
吳 瓊(女)
張占忠
張學敏(女)
李 義 李成果
楊冬梅(女)
楊偉坤(女)
楊軍華(女)
楊增德 鄒洪利
周 剛 武文革
趙 靜(女)
倪賀營
郭 芳(女)
郭運通 高 玉
崔玉林(女)
程和平
【市政協機構及成員】
常務副秘書長 楊坤龍
副秘書長 張 旭 邢發欣
付建賓(1月任)
研究室
主 任 張云彩(女)
副主任 王 健
經濟科技委員會
主 任 李華平(女)(8月任)
趙立柱(8月免)
副主任 閆會斌
文教體衛委員會
主 任 崔和平(女)
副主任 石玉寶(1月任)
社會法制委員會
主 任 馬會杰
副主任(空缺)
學習宣傳委員會
主 任 范艷艷(女)
副主任 朱東利
提案委員會
主 任 李榮月
副主任 丁國勝
臺港澳僑委員會
主 任 曾 剛(女)
副主任 王庚申
文史資料委員會
主 任 崔玉林(女)
副主任(空缺)
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主 任 臧瑞平
副主任 張艷彬
機關黨委
書 記 槐建國
副書記(空缺)
【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 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于2010年1月25日至1月28日在保定百世開利會展中心舉行。會議應到委員719名,實到687名。市委、市人大、市政府、軍分區領導和政協歷屆老領導應邀出席了大會開幕式、閉幕式。
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崔啟慧代表市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報告回顧了上一年的工作,一年來,市政協在中共保定市委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全市“保增長、調結構、促變樣、惠民生、保穩定”的基本要求,充分發揮優勢,認真履行職能,為促進保定市“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做出了積極貢獻。報告提出2010年市政協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在中共保定市委領導下,全面貫徹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實施“三大戰略”、推進“三大建設”、優化“三個結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中心工作,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為促進全市“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副主席劉建立代表政協第十一屆常務委員會作提案工作報告。
與會委員列席了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崔啟慧所作的市政協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和劉建立所作的十一屆三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協商討論了保定市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保定市2009年市本級預算及市總預算執行情況和2010年市本級預算及市總預算(草案)的報告、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保定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等,完成了各項議程。會議期間,來自全市各族各界的600多名政協委員,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圍繞全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政協工作中的重要問題,認真履行委員職責,積極建言獻策,充分展現了政協委員情系發展、關注民生、不辱使命的嶄新風貌。
【市政協2010年常委會議】2010年,市政協共召開4次常委會議。
市政協第十一屆七次常委會議于1月7日召開。會議聽取了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關于提案辦理情況的通報;審議通過了市政協關于召開十一屆三次會議的決定;審議通過了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議程;審議通過了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日程;審議通過了市政協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市政協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十一屆二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審議通過了關于委托崔啟慧向十一屆三次會議作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定;審議通過了關于委托劉建立向十一屆三次會議作提案工作報告的決定;審議通過了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委員編組辦法、小組召集人名單;審議通過了有關人事事項。
市政協十一屆八次常委會議于1月26日在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期間召開,會上,市政協秘書長匯報了委員討論的綜合情況;審議通過了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關于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審議通過了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關于常務委員會十一屆二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報告的決議(草案);審議通過了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提案委員會關于第三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草案);審議通過了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政治決議(草案)。市政協十一屆五次常委會議于3月19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市政協2009年工作要點;通報提案工作情況;審議通過有關人事事項。
市政協十一屆九次常委會議于3月26日召開,會議聽取了市政協副主席許皞傳達全國兩會有關精神;審議通過了市政協2010年工作要點。
市政協十一屆十次常委會議于8月10日召開,會上聽取了市政協副主席郭普就《關于加快推進我市對接京津戰略的建議案》的起草說明,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我市對接京津戰略的建議案》,市政協副主席劉建立通報了十一屆三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會議還審議通過了有關人事事項。
【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胡錦濤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是指導新世紀新階段人民政協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市政協把學習貫徹胡錦濤重要講話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
認真組織理論學習。市政協將胡錦濤重要講話作為理論學習的核心內容,及時做出全面部署,要求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把學習貫徹胡錦濤重要講話精神,與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結合起來,與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委重要會議精神結合起來,與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踐結合起來,積極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市政協常委會議、主席會議、理論中心組堅持帶頭學習,不斷提高駕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舉辦各縣(市、區)政協主席研討班,邀請全國政協有關負責人作專題輔導,交流學習體會和工作經驗;廣大委員和機關干部堅持集體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聯系,不斷深化學習效果,政治素養明顯提升。
深入開展理論研究。市政協注重理性思考,加強理論研究,組織有關專家學者、政協委員和政協工作者,圍繞胡錦濤就做好新形勢下人民政協工作提出的方針原則和要求,深刻理解、準確把握新階段政協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對事關政協事業發展的重要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深入研討,推動市政協理論研究工作取得了新進展。市政協理論研究會組織發動廣大會員,撰寫理論文章40多篇,并選出11篇參加了河北省政協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集中展示了市政協理論研究成果。
積極推進理論實踐。市政協堅持用科學理論指導工作實踐,以中共河北省委對《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和胡錦濤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為契機,積極協助市委認真總結近年來市政協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經驗,深入查找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斷完善更好履行政協職能、改進政協工作的思路和舉措,就推進人民政協理論實踐與工作創新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向省委作了匯報,得到省領導的充分肯定。市政協各部門和各縣(市、區)政協也都認真對照檢查,切實增強做好政協工作的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進一步明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為促進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獻計出力】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2010年全市工作的首要任務。市政協緊緊圍繞全市經濟工作的戰略布局、主攻方向、重點任務和關鍵性問題,認真履行職能,積極獻計出力。
促進“三大戰略”實施。實施“三大戰略”,是保定市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的長期任務。繼前兩年先后向市委、市政府報送關于加快實施“一主三次”、“工業西進”的建議案后,市政協把促進“對接京津”戰略的實施,作為全年協商議政的重點。4月至8月,市政協主席、分管副主席帶領由經濟界委員和有關專家學者組成的專題調研組,深入有關縣(市、區)和12個市直部門,召開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座談會,并到唐山、廊坊等地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考察,聽取情況,分析問題,研究對策,反復論證,經市政協十一屆十次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對接京津戰略實施的建議案》,從“發展規劃、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產業結構、科技人才、體制機制”等6個方面,提出23條具體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評價,市委書記宋太平批示有關部門“認真研究采納政協建議”,市長李謙批示將“建議案”轉發各縣(市、區)和市直部門借鑒。有關專委會和委員活動小組還發揮界別優勢和專業特長,積極參與規劃對接、科技對接、產業對接、打造環京津旅游休閑產業帶等具體工作,取得豐富成果。市政協持續關注“一主三次”和“工業西進”戰略的實施進展情況,組織部分委員對白溝新城建設進行調研,形成了《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推進保東次中心城市建設的調研報告》;圍繞西部山區縣“承接產業轉移、加快基礎建設、保護生態環境”等問題,向有關方面提出了針對性意見和建議。
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5月,市政協組織委員以“推進結構優化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課題,開展調查研究,從“統籌發展布局、突出產業園區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創優發展環境”等方面提出建議,產生積極效果。10月,組織委員對保定市重點項目建設情況進行視察,提出的“加強項目謀劃儲備、完善項目建設平臺、解決項目用地瓶頸、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等建議,得到重視和采納。有關專委會和委員活動小組也分別圍繞發展循環經濟、做強低碳產業、控制污染排放、提高農業現代水平等問題,進行協商論證,出實招,獻良策。市政協努力增強建言獻策的主動性、預見性和針對性,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組織各參加單位和政協委員開展系列調研,利用座談會、專項建議等形式,就“十二五”時期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基本戰略、主要任務和重要舉措,出主意,提建議,為保定市“十二五”規劃的科學編制發揮了參謀智囊作用。
促進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2010年4月,市政協三位副主席分別帶隊,組織政協委員對城中村拆遷改造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先后召開有關職能部門、項目開發商、村委會干部、村民代表四個層面共計150余人參加的多個座談會,實地察看三個區9個村的拆遷改造情況,報送了《關于加快推進我市城中村拆遷改造步伐的思考和對策》,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給予充分肯定,市政府辦公廳以《內情通報》的形式全文轉發,有關部門就政協所提建議進行專題研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和規范市區城中村改造的意見》。9月,市政協組織部分省、市政協委員對保定市外環水系、西二環等城建工程進行聯合視察,各位委員對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感到歡欣鼓舞,并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加大城市景觀建設、加強后續管理跟進”等意見和建議。市政協主席、副主席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參與分包東風路景觀改造、南二環擴建等重點工程,積極協調解決難題,保障項目質量進度,為進一步改善保定城市面貌做了大量工作。
【為建設保定文化名城增光添彩】文化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也是城市的靈魂和形象。市政協按照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文化繁榮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政協系統文化名人多、智力密集的優勢,為保定文化名城建設做出了應有貢獻。
助力文體事業發展。市政協著眼于地方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組織委員和戲曲名家20余人,對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保定老調、清苑哈哈腔和定州秧歌進行深入調研,通過實地察看、座談分析、專家論證,形成《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地方戲劇種保護與傳承情況的調研報告》,提出“制定長遠規劃、加大資金投入、深入挖掘整理、加強改革創新”等意見,受到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組織委員對全市青少年身體素質和體育鍛煉情況進行視察,報送了《關于加強我市中小學“陽光體育”活動的視察報告》。文化藝術界委員認真創作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精品力作,積極參加省政協成立60周年書畫攝影展,組織中國近現代名人書畫作品陳列展,參與正大杯保定畫院首屆書畫系列邀請展,排演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大型交響音樂史詩《太行魂》,舉辦大中專院校京劇專場演唱會,在繁榮保定文化的生動實踐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做好文史資料工作。市政協著眼于地域文史資料的挖掘與整理,組織委員和文史專家對地方志編撰工作進行調研,報送了《挖掘傳承地域文化,努力提高保定文化軟實力》的調研報告,提出“引進社會資源、拓寬服務領域、推進館網建設”等建議。突出“存史、資政、團結、育人”主旨,保持“親歷、親見、親聞”特色,歷時一年半的時間,征集整理《河北文史資料全書·保定卷》文稿400余篇350多萬字,圖片600多幅。配合省政協完成《再現根治海河》、《情系古遺產》、《烽火作家群》等系列叢書的編印,征集了大量反映保定人文精神的珍貴史料。此外,還向省政協遴選推薦了近百位河北省文史資料研究會會員,在運用文化引導社會、教育群眾、推動發展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績。
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市政協著眼于保定文化名城的形象塑造和展示,與新聞媒體合作,與外地政協聯誼,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宣傳效果。《保定日報》“政協聚焦”專版每月一期,共計發稿100余篇,10萬多字。及時更新“保定政協”網站主頁,注重增加《保定政協》會刊和“政協信息”資訊容量。在《人民政協報》等全國報刊發表文章10篇,在省級媒體刊發文章23篇。成功承辦川滇黔贛冀五省二十地市州政協第二十七次聯系會議和中國世界遺產地政協主席聯席會第十七次會議,進一步密切了與全國50多家兄弟政協的橫向聯系,交流了政協工作經驗,宣傳了保定市發展成就,在更大范圍內擴大了保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為構建“和諧保定”匯聚力量】 構建“和諧保定”,是全市人民共建共享的共同事業。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大團結、大聯合的象征,在構建“和諧保定”中具有獨特優勢,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增進各界團結。市政協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不斷密切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的聯系合作,定期進行走訪座談,積極開展聯合調研視察,促進了政協各參加單位作用的發揮;認真貫徹黨和國家關于民族宗教工作的方針政策,組織委員就少數民族聚居村經濟發展、宗教場所周邊環境改善、民族宗教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等問題調研獻策,為促進民族團結和宗教和睦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有關部門聯合召開“紀念《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頒布二十周年”座談會,聽取并反映了維護僑胞僑屬合法權益的意見和建議;舉辦臺海形勢報告會,邀請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到保定市參觀訪問,擴大了與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人華僑的聯誼交往;利用重大節慶舉辦各界人士座談會、茶話會、懇談會,增進了社會各界的溝通和理解,凝聚了人心和力量。
暢通民意訴求。政協提案是反映民意訴求的重要渠道。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以來立案的389件提案全部辦結,通過主席督辦、委員視察、現場指導、對承諾辦理的提案“回頭看”等方式,進一步加大提案辦理力度,提升辦理實效,一大批加快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加強生態保護,以及就業與社會保障、小街小巷環境治理、便民設施建設維護等意見建議得到了采納。了解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協組織一項重要的經常性工作。通過集中座談、電話約訪、實地調研等方式,進一步加大收集和反映力度,關于東風路兩側建筑整治、人民廣場整修、發展電動汽車產業等信息,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促進了一些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同時,有關界別委員還利用擔任特邀監督員、檢查員和民意代表的身份,對10個單位“五五”普法工作、11個縣(市)城市森林覆蓋率凈增量進行檢查評比,對政法機關和行政執法部門的行風建設進行民主評議,對公用事業和重點行業的收費價格進行質詢聽證,充分反映群眾意愿和呼聲,對有關部門工作提出建議和批評。
關切民眾利益。市政協堅持以人為本、履職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組織部分委員和專家學者,對保定市老齡工作與養老事業進行專題調研,報送《關于對全市社會養老情況的調研報告》,得到市政府多位領導的充分肯定,為制定實施保定市《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和《2011~2015年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提供了參考依據。組織省市政協委員對保定市涉法涉訴聯合接訪中心、醫患糾紛調處中心、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公安交警隊伍建設、市看守所管理工作、農村飲水安全、南水北調重點工程等,進行調研視察,提出意見和建議。醫衛、法律、科技界委員深入滿城縣農村開展“三下鄉”活動,市政協機關干部對口幫扶城鄉困難家庭和貧困學生,派員定期進駐群眾工作站,受到基層群眾歡迎。
【加強政協自身建設】 自身建設是做好政協工作的重要基礎。2010年,市政協以委員隊伍和機關建設為重點,著力提升工作水平。
委員隊伍展現新活力。持續深入開展“兩爭兩為”(爭做優秀政協委員,爭創先進活動小組;為保定發展作貢獻,為人民政協添光彩)活動,健全委員活動小組管理機制,強化專委會對口聯系和服務保障,扎實推進委員活動室建設,為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拓展舞臺。廣大委員立足本崗建功立業,服務大局履職盡責,在招商引資、創業興業、帶動群眾致富、促進經濟發展上,在教書育人、科技攻關、打造體育強市、推進社會進步上,在反映民意、增信釋疑、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上,在幫貧濟困、醫衛下鄉、為玉樹和舟曲捐款、熱心公益事業上,都做出了積極貢獻,充分展現了心懷國家、情系社會的崇高思想境界和良好精神風貌。
機關建設取得新成效。按照中共保定市委的統一部署,市政協機關先后開展了“大學習、大討論”、政德建設、創先爭優等主題教育活動,機關干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提升。扎實推進“學習型、和諧型、服務型”機關建設,規范工作程序,嚴肅工作紀律,健全協調統一、規范有序、靈活高效的運轉機制,為提高全市政協工作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王 波 張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