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保定市委員會【綜述】政協保定市委員會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地方委員會之一,在中共保定市委的領導和河北省政協的指導下開展工作。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政協保定市委員會設置32個委員界別,2011年委員總數723名。2011年,市政協機關被評為全市工作實績突出單位、社區建設先進集體、親民愛民活動先進幫扶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法制宣傳教育先進集體、省政協《鄉音》征訂工作先進單位。
【市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主席 崔啟慧
副主席 陳占國 孫建恒
張國立 趙桂良
梁文平(2月任)
姚秀珍(女)
劉建立 郭普
李小亭(女)
許皞
秘書長 槐建國
常務委員 (共120名,以姓氏筆畫為序)
萬進儒 馬會杰
馬河
馬永平(女,2月任)
王士芳 王玉祥
王紅艷(女)
王麗華(女)
王連群 王炳剛
王勝利 王謙
王新利 王福友
王慧燕(女)
王議 王征
王勇山 馮文堂
馮鶴菁
左群(女)
寧洪茂 田海林
田雙喜
白紅敏(女)
龍蘇梅(女)
付保世(2月任)
劉立新 劉偉音
劉利忠 劉國旗
劉力(女)
劉立青(女)
劉鵬 呂玉錦
孫建設 孫樹貴
孫新懷 師蘊珩
許紅琳 (女)
邢彥學 閆克軍
邢斌
邢昊 (2月任)
陰虹橋(女,2月任)
吳劍松 喬玉忠
齊立偉
吳金霞(女)
吳洪琴(女)
吳瓊(女)
張占忠
張云彩(女)
張文龍 張志民
張志茹(女)
張懷明 張英俊
張榮芳(女)
張敬東 張瑞春
張冀明
張學敏(女)
李大忠 李旭輝
李連才 李明凱
李榮月 李曄
李桂瓊(女)
李雁鳴 李獻強
李華平(女,2月任)
李義 李成果
杜亦大 杜建強
楊坤龍 楊學舉
楊益存
楊冬梅(女)
楊偉坤(女)
楊軍華(女)
楊增德 鄒洪利
狄國良 陳玉忠
陳雋(2月任)
周文琪周連生
周樂新(2月任)
周剛 武文革
范艷艷(女)
鄭明慧(女)
宮娜景(女)
趙立柱 趙志國
趙清華
趙靜(女)
郝春海 賈春順
倪賀營
郭芳(女)
郭運通 高玉
崔和平(女)
崔玉林(女)
梁山
曾剛(女)
焦冠軍 程寶山
程和平 葛長青
董桂武 釋真廣
臧瑞平 顏世民
冀學明 霍占利
【市政協機構及成員】
常務副秘書長 楊坤龍(8月免)
賈鳳聚(8月任)
副秘書長 張旭(3月免)
付建賓(8月免)
邢發欣
劉麗(女,4月任)
研究室
主任 張云彩(女)
副主任 王健(3月免)
王宏偉(3月任)
王波(4月任)
經濟科技委員會
主任 李華平(女)
副主任 閆會斌
文教體衛委員會
主任 崔和平(女)
副主任(空缺)
社會法制委員會
主任 馬會杰
副主任(空缺)
學習宣傳委員會
主任 范艷艷(女)
副主任 朱東利
提案委員會
主任 李榮月
副主任 丁國勝
臺港澳僑委員會
主任 曾剛(女)
副主任 王庚申
文史資料委員會
主任 崔玉林(女)
副主任(空缺)
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主任 臧瑞平(3月免)
張旭 (3月任)
副主任 張艷彬
機關黨委
書記 槐建國(兼)
副書記 戴士橋(4月任)
【市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于2011年2月13日至2月15日在保定百世開利會展中心舉行。會議應到委員723名,實到685名。市委、市人大、市政府、軍分區領導和政協歷屆老領導應邀出席了大會開幕式、閉幕式。
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崔啟慧代表市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報告回顧了上一年的工作,一年來,市政協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帶動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保增長、調結構、促變樣、惠民生、保穩定”重點工作,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齊心協力謀發展,盡心竭力惠民生,凝心聚力促和諧,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報告提出2011年市政協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共保定市委九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的部署,團結動員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以服務科學發展為主題,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奮進“十二五”、實現新跨越為目標,緊緊圍繞“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中心任務,牢牢把握“突出抓發展、重點抓項目、持續保穩定、著力惠民生”主基調,一心一意謀發展,同心同德促和諧,為打造更具實力、活力、魅力、競爭力的新保定作出更大貢獻。
報告要求,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圍繞中心,助推全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以人為本,積極促進民生改善;發揮優勢,努力維護和諧穩定;積極進取,全面提升工作水平,為全面推進“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受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的委托,劉建立向大會作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十一屆三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
與會委員列席了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會議傳達學習了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到保定考察工作時的講話精神;聽取并審議通過了市政協主席崔啟慧所作的市政協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和副主席劉建立所作的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列席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協商討論了市長李謙所作的《關于保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報告》及其他報告,對以上報告均表贊同;增選了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副主席和常務委員。經過全體委員和與會人員共同努力,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市政協2011年常委會議】2011年,市政協共召開5次常委會議。
市政協第十一屆十一次次常委會議于1月20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市政協關于召開十一屆四次會議的決定;審議通過了市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議程;審議通過了市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日程;審議通過了市政協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市政協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十一屆三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審議通過了關于委托崔啟慧向十一屆四次會議作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定;審議通過了關于委托劉建立向十一屆四次會議作提案工作報告的決定;審議通過了市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委員編組辦法、小組召集人名單;審議通過了有關人事事項。
市政協十一屆十二次常委會議于2月14日召開,會議聽取了大會秘書處對委員小組討論情況的綜合匯報;聽取了市委常委、統戰部長、農工委書記王惠欣關于補選十一屆市政協副主席和常務委員候選人情況的說明;審議通過了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選舉辦法(草案);審議通過了總監票人、監票人名單(草案);審議通過了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于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審議通過了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于常務委員會十一屆三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報告的決議(草案);審議通過了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提案委員會關于第四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草案);審議通過了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政治決議(草案)。
市政協十一屆十三次常委會議于3月16日召開,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副主席許皞傳達了全國兩會精神;市政協副主席劉建立通報了十一屆四次會議提案情況;審議通過了市政協2011年工作要點。
市政協十一屆十四次常委會議于9月16日召開,會議聽取了市政協副主席郭普就《關于加快推進我市縣城規劃建設管理上水平的建議案》的起草說明,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我市縣城規劃建設管理上水平的建議案》,審議通過了有關人事事項。
市政協十一屆十五次常委會議于12月30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市政協關于召開十一屆五次會議的決定;市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議程(草案);市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日程;市政協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草案);市政協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十一屆四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草案);關于委托陳占國向十一屆五次會議作常委會工作報告的決定和關于委托劉建立向十一屆五次會議作提案工作報告的決定;市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委員編組辦法、小組召集人名單。會議決定政協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于2012年2月召開。
【為促進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建言獻策】市政協把促進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緊緊圍繞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調整,認真履行職能。2011年把促進構建保定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作為協商議政的重點,圍繞建設“低碳城市”、“新能源之城”、“汽車之城”等開展深入調研,通過大會發言、提出提案、專題座談、報送專項建議等形式,就發展新能源及能源設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建設“四縱四橫”高速公路、加快大項目建設、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壯大產業規模、形成特色產業集群等提出了多條意見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多位領導的批示。有關專委會和委員活動小組還充分發揮優勢,緊緊圍繞紡織服裝、生物制藥、電子信息、外資利用等深入調查研究,提出建議,報市委、市政府,供決策參考。
保定市大縣多,市政協著眼于建設經濟發展、環境優美、特色明顯的縣城群體,組織城市建設方面的委員、專家、教授和相關部門負責人,集中三個多月時間,先后深入容城、徐水、淶源等縣,多次召開不同層次的研討會,并到先進地區進行考察學習,集思廣益,反復論證,經市政協十一屆十四次常委會審議,形成了《關于加快推進我市縣城規劃建設管理上水平的建議案》,從做大特色縣城、打造工業聚集區、培育特色板塊經濟、提升招商引資質量等方面,提出18條具體意見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評價,認為該建議案“很有價值,很有含金量”,市委辦公廳全文刊發,轉有關部門學習參考。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保定從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的必由之路。市政協組織主席會議成員視察了保定市重點建設項目農業生態園,提出了“追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均衡統一,探索一條綠色、低碳的城郊農業發展新道路”的建議;組織部分省市政協委員,圍繞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進行調研,形成了《關于加快推進我市現代農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借國家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力度之機,組織委員分赴易縣、滿城、望都等地,深入田間地頭實地察看水利設施工程建設情況,組織召開縣、鄉、村有關人員參加的座談會,形成了《關于我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理情況的調研報告》;組織委員到博野、定興等地就土地復墾工作進行了專題視察,形成了《關于我市土地復墾整治情況的視察報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
【積極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市政協常委會充分發揮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深入發掘文化資源,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提升城市品位,為加快保定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強市轉變作出了應有貢獻。
助力文化惠民工程。市政協著眼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組織部分省市政協委員就保定市地標性建設項目萬博廣場、新火車站、朝陽大街和天威路改造升級、府河景觀走廊進行視察,委員們就增加歷史文化元素、體現保定歷史文化底蘊、展現古城特色等方面提出建議;就加快城市水系建設,推進東湖文化中心、西湖體育中心等重點文化建設項目進行視察,提出意見;深入有關縣(市、區)就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情況進行視察,報送了《構建文化創意產業、優化文化產業結構》的視察報告,為保定市出臺《關于深入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若干意見》提供了依據;就彰顯保定深厚歷史文化,高標準建設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檔案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見建議。
發掘利用文化資源。市政協著眼于對物質遺存加大保護恢復力度,組織委員對保定市文物開發保護工作進行專項調研,形成了《關于旅游資源開發和文物保護情況的調研報告》,提出了加強古跡保護和恢復、提升紅色景區建設管理水平、弘揚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等意見建議。對《我市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方戲劇種保護與傳承情況的調研報告》落實情況開展了跟蹤視察,形成了補充建議和督導視察報告。一些專委會和委員活動小組還就在城建改造過程中盡力加強古跡保護、修繕和恢復,加快總督署西街、淮軍公所、清河道署和光園恢復等文化名城建設,最大限度展現保定古城歷史風韻提出具體意見。此外,還開展了《河北省會在保定》的史料征集、整理工作,搜集文字資料500余篇40萬字,圖片1800余幅,填補了河北省會在保定這段史料空白。完成了《河北文史資料全書·保定卷》的校對印制和發行工作。
提升全民文明素質。認真學習貫徹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自覺配合全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廣大政協委員率先開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引導作用,促進共同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的形成。組織召開了紀念建黨90周年筆會,書畫界委員用藝術作品謳歌了黨的豐功偉績,抒發了對祖國燦爛文化、大好河山和現代化建設巨大成就的熱愛和贊美,激發了人們熱愛家鄉、建設保定的熱情。文藝界委員以戲曲下鄉和文藝演出進社區、進校園為載體,組織開展了各類主題文化活動,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為培樹和諧文明新風增磚添瓦。
【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市政協常委會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大力促進民生改善,維護社會穩定,共同營造和諧環境。
暢通民意反映渠道。高度重視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反饋工作,將其作為反映民意訴求的主要渠道。十一屆四次會議以來共收集提案351件,經審查立案335件,通過主席領銜督辦、職能部門掛牌主辦、黨委政府立案督查等形式,加大提案辦理力度,促使一大批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得到切實解決。及時開展社情民意反映工作,把市區用水安全、完善交通設施管理、保護城市綠地、加快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公園建設管理等意見及時反映給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有力推動了問題解決。同時,市政協組織各界別委員積極參與行風評議、交通執法座談、審判案件、價格聽證等各類活動二十余次,反映群眾呼聲,體現百姓意愿,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
致力民生獻計出力。市政協堅持把推動解決民生問題作為咨政建言、獻計獻策的切入點和落腳點。組織省市政協委員深入定州、定興、阜平等地中小學校,與部分縣(市、區)分管領導和教育部門負責人先后召開多次座談會,起草了《關于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提出了“堅持促進教育公平、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合理規劃學校布局、全面實施義務教育”的建議,市政府領導做出批示,相關部門在工作中積極采納。有關專委會和委員活動小組還就拓寬就業渠道、平抑物價、合理使用華人華僑捐資助教資金、跨區域調配水資源、防止環境污染等重大民生問題,開展視察調研活動,形成了一批有分析、有對策的調研報告,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和參考。多次組織開展科技、衛生、法律“三下鄉”等咨詢服務活動,直接惠民1萬多人次。進一步深化扶貧幫困聯系制度,走訪慰問困難群眾,積極參與各類慈善捐助活動。
關注社會管理創新。積極參與省政協組織的“創新社會管理、做好群眾工作”建言獻策專題協商會,組織力量深入街道、社區、110指揮中心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了解最新情況,征集各方建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豐富加強社會管理的思路和理念,將群眾工作寓于社會管理和服務之中,推進社會管理和群眾工作不斷創新”的建議,得到省領導充分肯定。組織部分省市政協委員開展“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專題視察,提出的“拓寬宣傳渠道、充實執法力量、增加資金投入、加快服務中心建設”意見,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要求相關部門認真研究、積極采納。有關專委會和委員活動小組還圍繞加強律師隊伍建設、調解醫患糾紛、社區服務機構建設、推進農村社保、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等問題開展調研,為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積極建言。
【促進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合作共事】團結和民主是人民政協工作的兩大主題。市政協常委會始終注重發揮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作用,積極促進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合作共事,廣泛開展聯誼活動和對外交往,盡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推進黨派團結合作。密切與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人民團體的聯系,邀請各民主黨派開展聯合視察、聯合調研,注重發揮政協各參加單位的作用,積極為其參政議政搭建平臺。優先安排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作大會發言,對他們反映的社情民意和專項建議重點辦理,對他們提出的提案進行重點督辦。邀請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加各類座談會,及時通報情況,聆聽他們的心聲,傾聽他們的意見,為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主張提供舞臺與機會,鞏固了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的和諧關系。
凝聚社會各界力量。配合上級政協就“發揮宗教界積極作用、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和“清真寺寺管會班子建設、硬件維護管理及經費來源”開展聯合調研,并結合保定實際提出具體建議。組織民族宗教界委員開展學習、考察、座談等經常性活動,積極宣傳和貫徹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進一步加深了感情交流,促進了民族團結與宗教和睦。舉辦了南海局勢報告會,增進了各界人士對黨和國家的外交方針政策的理解。在重大節日之前,組織各界人士座談會、茶話會,共謀發展大計,暢談美好未來,凝聚了社會各界力量。
加強對外聯誼交流。市政協圓滿完成全國政協三位副主席和多個專門委員會到保定考察接待任務,并通過全國政協積極反映保定市相關意見和建議。協助省政協組織了華北地區政協文史工作協會第23次會議,成功承辦全國十二省市政協橫向聯系活動第48次會議,積極參加了華中、華東等地政協聯誼活動,交流政協工作經驗,宣傳提升了保定形象。接待了澳大利亞新能源經貿考察團,率團出席了與日本米子市締結友好城市二十周年慶祝活動,擴大了對外交流平臺,拓展了產業合作前景。接待“臺灣統一促進會”和“中華青年發展交流協會”代表團,深化了與港澳臺同胞的聯誼交往。積極搭建宣傳平臺,改進保定政協網站,辦好《保定政協》會刊和《政協信息》,大力宣傳政協履行職能的新實踐、新進展,全年共發稿件240余篇,35萬余字,圖片50多幅。其中在《人民政協報》等全國刊物上發表文章6篇,省級媒體發表20余篇,提升了宣傳實效,提高了保定知名度與美譽度。
【加強市政協自身建設】加強自身建設是履行政協職能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市政協常委會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繼承中發展,在探索中創新,大力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政協履職能力和水平深入開展理論學習。2011年組織廣大政協委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特別是通過認真學習領會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紀念建黨90周年和視察慰問保定時的講話精神,以及省八次黨代會和市十次黨代會精神,使各級政協委員政治素質和理論素養進一步提高,使命感和責任感明顯增強,履職水平顯著提升。
發揮委員主體作用。通過健全委員活動小組管理制度,完善專委會對口聯系服務制度,充分發揮委員履行職能的主體作用。廣大委員立足本職崗位、服務發展大局、推動社會進步、熱心公益事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市政協對2010至2011年度“兩爭兩為”活動中涌現出的114名優秀委員和19個先進活動小組進行了總結表彰,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委員的參政議政熱情。
加強政協機關建設。按照全市統一部署,繼續深化“創先爭優”、“干部政德教育”活動,不斷加強政協機關的思想、政治和組織建設。通過制定和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建立規范、高效的運行機制,積極倡導團結民主、求實創新、奮發有為、廉潔高效的工作作風,打造和諧包容的政協機關形象,機關干部服務全市經濟社會建設的大局意識和服務委員的責任意識明顯增強,精神狀態與風貌明顯提升。
(汪源 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