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92年11月9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是全國8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托管大馬坊、賢臺兩鄉,總體規劃面積118平方公里。保定國家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是保定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行使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對高新區統一管理。機構設置有辦公室、財政局、勞動人事局、黨群工作部、經濟發展局、招商合作局、社區公益局、國土資源局、建設局9個一級局室和東區管委會、西區管委會、政策法規局、紀檢監察室、農村局、安監局、計生局7個二級局室。
中共保定高新區工作委員會
書記 孫金博
副書記 張志奎 佟維力
苑景華 蘇占國
委員 孫國山 連書君
馮建法 丁 陽
楊洪光
劉宇明(掛職)
馬鐵里 高金三
保定國家高新區管理委員會
主任 孫金博
常務副主任 張志奎
副主任 佟維力 苑景華
孫國山 連書君
丁陽
劉宇明(掛職)
總經濟師 楊洪光
【概況】2011年,高新區以建設一流創新型特色園區為目標,緊緊圍繞“突出抓發展、重點抓項目、持續保穩定”主基調,大開發、大項目、大儲備、大招商、大融資主線統領全局,重點項目集中建設,電谷輻射帶動能力全面提升,國家級創新平臺不斷完善,電谷新區框架初具規模,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一主三次”主城區建設主力軍作用全面顯現,為“十二五”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1年,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911億元,同比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3億元,同比增長7.24%;出口創匯31.2億美元,同比增長8.2%;財政收入25.8億元,同比增長16.6%;實際利用外資7011萬美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同比增長6.9%。工業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實際利用外資在全市居于領先水平。
【科技創新】以爭創國家級創新型特色園區為契機,全面推動園區實現創新與特色發展雙輪驅動,持續加大對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投入力度,引導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研發機構建設升級,區域創新體系步入全新發展階段。高新區2011年初成功獲批“新能源與智能電網裝備創新型產業集群”。成為科技部首批41個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之一??萍疾炕鹁嬷行耐ㄟ^了保定高新區建設國家級創新型特色園區規劃方案,有望2012年正式批準。高端創新平臺加快建設。風電、光電領域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均已啟動,兩個國家級檢測鑒定中心進展迅速,風能檢測中心獲批國家能源局“風能仿真與檢測認證技術重點實驗室”,14萬平米大學科技園一期建成使用,國家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創新孵化體系全面升級。企業自主研發平臺加速升級。華翼風電成為河北省首批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示范機構,尤耐特公司獲批省企業技術中心,英利集團聯合華電、河大建立了“河北省光伏產業研究院”。強化激勵營造創新氛圍。出資183萬元獎勵2011年度創新型先進企業與納稅先進企業;持續加大新能源項目支持力度,對4個重點新能源產業項目給予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支持近億元。積極爭取國家創新基金支持。在成功獲批國家科技部“集群創新項目”基礎上,年內完成第二批36個項目申報評審工作,爭取創新基金2630萬元。高層次人才引進、管理和培養工作成績斐然。積極組織企業申報“燕趙友誼獎”、“河北省百人計劃”、“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等獎項,區內賽錫科技、英利集團多名專家入選;外專引智工作成績突出,獲評全市唯一“河北省引智示范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步伐加快,英利集團、華仿科技兩家企業獲批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大力實施名牌戰略。開展“質量興區”活動,年內申報省名牌、省優質產品企業7家,啟動申報“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工作。
【園區建設】電谷新區規劃不斷深入。完成電谷新區供電線路現狀普查、電谷二期村莊改造專項規劃編制,配合市政府完成北部新城概念性總體規劃編制,積極推進電谷新區城市設計、綠化景觀等專項規劃與全市北部新城總規緊密銜接。新區重大基礎設施架構初具形態。電谷新區供熱站工程和一二期熱網工程按時竣工交付使用,確保了園區企業冬季用熱;創新供水運營模式,與市供水總公司簽署《高新區供水管網建設及經營管理協議》,獨立運營的高新區供水公司正式成立;路網建設全面鋪開。年內11條道路開工建設,總投資2億元;按計劃完成市重點朝陽大街北延雨污水工程,全力確保路面施工順利進行;火炬路、風能大街竣工通車;華光路、旭陽路、向陽大街北延、北二環輔路等多條道路工程加快推進。2011年,高新區產業項目509項,省市重點建設項目35項(在25個縣市區排名第一),總投資744億元;省市重點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6億元,完成全年計劃的115%。其中省市重點續建項目15項,總投資109億元;計劃新開工項目13項,開工在建項目8項;前期謀劃項目7項。
【招商引資】創新招商手段,強化政策激勵,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工作,推進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高新區2011年招商項目庫重點儲備跟蹤項目60余項,總投資近900億元,其中成熟待選址項目35項,總投資450億元,招商工作實現數量、質量雙突破。電谷品牌輻射力充分顯現。連續第五年成功舉辦中國電谷(香港)項目懇談會,簽約項目12個,總投資92.8億元,利用外資6.59億美元;依托5.18廊坊國際經貿洽談會、2011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中日綠色博覽會、深圳高交會等知名展會展示電谷品牌,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投資者關注。國際交流合作持續深化。先后開展赴日韓、臺灣等地小團組招商,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低碳發展方面展開深度合作,接待了丹佛斯公司、摩根大通代表團、阿拉伯21國使團等多個考察團,新能源領域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對接京津成效顯著。充分挖掘京津地區豐富商機,吸引京津資本,2011年對接京津項目14項,實際引資18.93億元。招商政策服務不斷完善。積極發揮《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的激勵引導作用,促進以商招商;堅持領辦代辦,建立完善了擬落地報批項目內部審批流程,優化審批環節,以高效優質的服務,推進項目落地建設。
【特色產業】產業聚集程度高。保定·中國電谷已匯聚200余家新能源企業,形成了風電產業園、光伏產業園、儲電產業園、節電產業園以及電力自動化產業園等產業聚集區。在光伏發電領域,已形成太陽能光伏產品研發、制造、應用完整產業鏈,并在光熱發電、太陽能電站、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在風力發電領域,形成了從葉片、整機,到零部件、控制設備、原材料、風電設備維修維護等完整風電產業鏈。
龍頭企業領舞。英利集團已成為國內唯一的擁有全產業鏈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企業和世界領先的光伏產品制造企業。2011年光伏電池產量已達1200兆瓦,國際市場占有率10%,并成功贊助南非世界杯,成為第一家贊助世界杯的中國企業;天威薄膜光伏公司擁有全國最先進的薄膜光伏電池生產線,轉化效率位居國內前三;大正太陽能公司擁有20多項LED專利,技術水平位居前列;維特瑞交通設施公司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太陽能光伏交通設施生產商;榮毅集團研發的光電纜,為三網融合奠定了堅實基礎。葉片生產龍頭企業中航惠騰公司已發展成國內最大的風電葉片生產企業,目前已經成為中國規模第一、全球規模第二的風輪葉片專業化制造商。整機生產領域,國電聯合動力的風電整機產能由2008年的100臺,發展到2009年的800臺,2010年、2011年均超過1000臺,位居國內三甲。風電控制領域,中國風電控制系統領軍企業--保定科諾偉業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擁有風電控制和逆變系統技術的公司,2011年產能超過1000臺,位居國內三強。智能電網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在“風”“光”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電谷電力自動化、節電、儲能設備產業在國內同行業中也保持領先地位。節電與電力自動化領域企業達到60余家;擁有以大電網穩定系統、大型電動機節能內饋調速技術為代表的多項重大自主創新技術。儲能設備領域,形成以鉛酸蓄電池為代表的傳統電池和以新型鋰電池為代表的綠色環保電池兩大支柱產品序列,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其中宇能電氣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自適應蓄電池智能充電技術,充電時間只有傳統充電機的1/4。充電效率達到95%以上,高出傳統產品30%以上??萍夹推髽I快速發展。在龍頭企業領舞的同時,一大批創新能力強、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了快速成長,成為了中國電谷持續發展的新生力量。龍源電氣生產的1.5MW雙饋式風電變流器打破了國外廠商壟斷;保定天創風電自主研發的兆瓦級定槳距風力發電機電控制系統填補了國家空白,首批產品已在風場應用;保定合力達電纜附件公司生產的新型電纜附件廣泛應用于中國的高鐵建設。此外,榮毅通信公司自主研發的的光電纜、天河電子公司自主研發的激光雷達項目、宇能電氣公司推出的智能充電機等22項產品獲得了國家科技部認證,企業快速成長。自主創新平臺完善。成功獲批“新能源與智能電網裝備創新型產業集群”,成為科技部首批41個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之一;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方案已獲得通過,啟動建設;英利、國電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正式啟動,與中科院合作的國家級光伏檢測中心、與鑒衡認證中心合作的太陽能與風能檢測認證重點實驗室主體完工;高層次人才引進成績突出,獲評全市唯一的“河北省引智示范基地”;企業自主研發平臺加速升級,華翼風電成為省內首批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示范機構之一。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文化創意戰略新興產業加速崛起:動漫產業園已有18家企業進駐,欣欣然文化公司制作的《熊貓寶寶》獲第二批優秀國產動畫片獎,中安捷動漫公司制作的《成長征途》,在拉美15個國家同步播出;新材料產業形成新亮點:總投資12億元的樂凱新材料產業園一期竣工投產;以文化創意、現代物流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加速崛起,多元化產業體系日益完善。動漫產業園已有18家企業進駐,欣欣然文化公司制作的《熊貓寶寶》獲第二批優秀國產動畫片獎,中安捷動漫公司制作的《成長征途》,在拉美15個國家同步播出;新材料產業形成新亮點,總投資12億元的樂凱新材料產業園一期竣工投產;商貿物流產業實現新突破,總投資4億元的保定國際保稅物流中心項目加快建設,填補了全市現代物流產業空白;北國先天下購物廣場提前竣工開業,投資10億元的紅星美凱龍(保定)家居廣場項目簽約,電谷中心商務區與北部新城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投資環境】積極打造融資擔保與風險投資平臺。財政出資5000萬元,成立電谷融資擔保公司,重點扶植創新型項目;投資500萬元入股保定科銳特創業投資公司,促進風險投資與高新技術企業相結合,有效解決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推進農行與宇能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爭取河北銀行對高新區中小企業的重點支持,組織完成省金融辦、河北證監局等部門對中小企業的考察和調研。積極申報代辦股份轉讓試點。與西部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等多家具備“新三板”資格的證券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推進代辦股份轉讓試點申報工作。依托國家政策平臺爭取資金支持。充分發揮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河北服務外包示范基地等國家、省級政策平臺優勢,爭取專項扶植資金,年內推進企業申報國際科技合作項目6項、河北省獲批中歐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合作項目3項,全部被保定高新區獲得、外貿公共服務平臺項目2項,累計申請支持資金2000萬元。積極落實金太陽工程補貼資金。在全國13個金太陽示范園區中始終保持建設進度領先,得到國家財政部等四部委高度評價。
【黨的建設】非公企業黨建創新成果突出。在30余家企業推行非公企業“黨群工作一體化”工作模式,實現了非公企業黨建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大力培樹非公企業黨建先進典型,英利集團黨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社區黨建進一步提升。以建設高標準和諧社區為契機,選優配強班子隊伍、健全經費保障機制,社區黨組織在社區活動中的領導作用充分顯現,社區志愿者服務、“和諧示范小區”、“社區道德模范”評比活動廣泛展開。茗暢園社區黨總支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創先爭優活動深入展開。通過在全區各窗口單位中開展“三亮三比三評”、“深化四項機制”等活動,掀起全區創先爭優活動新高潮;將創先爭優活動與紀念建黨90周年緊密結合,組織開展了“弘揚主旋律,唱響新電谷”紅歌會、“重走革命之路、重溫入黨誓詞”等一系列主題活動。
【社會事業】進一步理順完善民政、教育、醫療、計生等社會職能,積極推進醫藥體制改革,突出高標準和諧社區建設,園林綠化、外環水系、精品工程等在全市保持領先水平,實現經濟社會統籌全面發展。高標準和諧社區成為全市樣板。2011年,胡錦濤總書記、省委書記張慶黎先后到茗暢園社區視察,極大鼓舞了高新區建設高標準和諧社區的信心和決心。年內加大社區工作財政資金保障力度,投資230萬元全面升級了茗暢園社區休閑廣場與服務中心。高標準和諧社區成為全市樣板。開展了“紅歌唱響茗暢園”大型歌會等多種形式的紀念建黨90周年慶?;顒?。園林綠化成為全市標桿。圍繞爭創國家園林城市目標,加大綠化投入,全區共種植喬木近2萬株,綠化覆蓋率由去年的40%增至43.66%,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1.1平方米;突出精品綠地景觀建設,建成京昆高速引線綠地、樂凱北大街帶狀公園、電谷工業游園,提升了綠化綜合景觀水平,得到了市政府的肯定與表彰。道路景觀全面升級。發揮去年在道路升級和路口改造工程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年內啟動完成天鵝路、隆興路、云杉路和朝陽北大街等四條道路改造升級和茗暢園廣場、世紀廣場景觀提升工程,中心區主要道路與景觀煥然一新。外環水系建設全市領先。通過任務分解、集中攻堅,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北湖景觀段地上附著物賠償清理工作,確保了北湖景觀高新區段工程如期完工,順利通水。教育投入持續加大。加強規劃引導,編制完成《高新區教育布局規劃》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年度規劃》,確定了高新區未來教育總體發展布局和方向;加大教育資金投入,投資62萬元用于校園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和信息化建設;投資3000萬元的高新區小學二期擴建工程主體完工,師資力量、教學水平全面提升,建設保定名校步伐加快。醫藥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出臺了高新區《關于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補償暫行規定》,對兩鄉衛生院實行區財政定額補貼和核查制度,兩鄉衛生院全部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農民參合率再攀新高,參合率達到96.7%;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100%。民生保障工作不斷深入。堅持以人為本,突出民生保障。年內全區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4萬人,征繳養老、事業、工商保險基金2.4億元;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50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00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0.9%以內,均超額完成任務目標;切實做好城鄉低保和醫療救助工作,發放優撫及各項社會救助資金187.9萬元。農村工作積極推進。嚴格落實糧食直補、農機補貼、良種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全力部署禽流感、口蹄疫、美國白蛾防控工作;積極創建優美鄉鎮和生態村,賢臺鄉和河南莊村創建工作加快推進;認真開展“幸福工程”,在兩鄉建設互助幸福院3處,解決了農村老人養老問題。治安環境進一步優化。全力開展“清網行動”,區公安分局網上追逃撤網率在全省縣級公安機關排名第一;圍繞服務經濟發展,對蓄意滋事、阻擾施工的違法犯罪活動進行了嚴厲打擊,保障了重點項目依法征地、順利進場。安全生產監管體系日益完備。通過安全生產承諾制建設、標準化建設、完善應急預案等系統工程,結合持續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行動,確保了園區安全生產形勢穩定;針對備受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形成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食品安全信息聯絡報告制度》,開展了針對地溝油、瘦肉精等多次專項清查行動,實現了食品安全無縫隙管理。節能減排與環保工作強力推進。嚴把項目審批關,嚴控“兩高”項目,與高能耗企業簽訂節能目標確認書,建立起能耗預警制度,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綜合能耗0.354噸標準煤/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目標;深入開展“異味治理”環保專項行動,強化巡查與監管,監督企業升級環保設備,重點解決反應強烈的氣味擾民問題;全年減排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標圓滿完成全年任務。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