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綜述綜述
2012年,全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市第十次黨代會會議精神,堅持“城鄉統籌、三化同步”方針,圍繞強科技保發展、強生產保供給、強民生保穩定,進一步提升特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建設幸福鄉村、深化農村改革,不斷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全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382.3萬畝,總產達到了604.5萬噸,居全省第一,約占全省總量的1/5,被農業部評為糧食生產先進市。望都、博野率先建成噸糧縣,定州、定興、徐水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
全市建成規模千畝以上蔬菜示范園36個,其中新建部級示范園7個,累計達到10個。全市蔬菜播種面積達到239.8萬畝,其中設施蔬菜播種面積39.0萬畝,總產931.6萬噸。
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200萬千瓦時。小麥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達到99%、97%、98%,玉米機播達到90%以上,小麥生產和玉米播種基本實現機械化。三夏期間,組織2400多臺小麥聯合收割機,赴河南等周邊省開展跨區機收作業,異地收獲小麥100余萬畝,為農民創收4000余萬元。
全市新增或復審無公害認定基地6個,新增或復審無公害認證產品21個,累計認定基地47個,認證產品153個;認證綠色蔬菜基地9個,認證綠色產品20個。全市共抽檢農產品樣品3872個,農產品農藥殘留合格率達到99.8%,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圍繞“節本增效”和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農業。新建戶用沼氣池4831個,建設物業網點155個,建成并運行大中型沼氣工程6處,全市沼氣池保有量達到44.8萬戶,年產沼氣1.34萬立方米,受益人口179萬。共采集化驗土樣1.4萬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805萬畝,累計推廣3924.1萬畝,節肥32.18萬噸,總增效益17.6億元。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
全市建立農業區域(綜合)站和鄉鎮站153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全市建成縣級土地流轉機構27個,鄉級機構312個,市本級和22個縣市均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全市流轉面積131萬畝,占承包耕地面積的13.2%;其中規模經營面積達到69.7萬畝。全市累計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3489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2家,省級示范社52家,市級示范社41家,現有社員12萬余戶,輻射農戶90萬戶,覆蓋全市4600多個行政村。
全市共爭取部、省級資金3.5億多元,其中落實良種補貼資金1.89億元,惠及全市326個鄉鎮的216萬農戶;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1.41億元,補貼各種農機具和畜牧水產機械12976臺(套),受惠農戶6997戶。推廣農作物良種1244萬畝,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農作物病蟲草鼠害防治面積達到5783.4萬畝次,重大病蟲害防治覆蓋率達到98%以上。建設了高標準糧田、沼氣工程、農墾危房改造等一批重點項目,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
以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示范創建為抓手,建成部、省級標準化示范場102家,其中部級31家,省級71家。2012年,全市肉類總產量64.5萬噸,禽蛋總產量42萬噸,鮮奶總產量80.3萬噸,水產品總量6萬噸。畜牧水產總產值235.6億元,畜牧水產總產值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36%左右。肉、蛋、奶總產量及奶牛存欄均居全省第四位,生豬和肉羊飼養量居全省第二位。
全年新發展果樹11.11萬畝,占任務的144.3%;完成樹體改造18.296萬畝,占任務的104.2%;新增花卉面積1.5萬畝。圓滿完成《政府工作報告》所確定的八大優質果品基地建設任務目標,果樹面積達到253萬畝,果品產量達136萬噸;木材產量完成3.7萬立方米,人造板產量完成36.9萬立方米,各類經濟林產量完成136.5萬噸。
全市共確定“111行動計劃”230個,其中投資億元以上的重點項目55個,總投資額239.3億元,完成年度投資66.38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全市農業產業化項目招商引資成效明顯,簽約項目27個,協議引進資金61億元,超額完成年內實現引資額20億元的任務目標。2012年認定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292家,其中省級44家,國家級2家,直接帶動農戶136萬,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總量達到659.6億元,同比增長13.9%;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3.5%以上;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實現銷售收入270億元以上,比上年增長15%以上。
積極發展壯大重點龍頭企業集群,大力推進原料生產基地建設,全市規模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已發展到127個。扎實推進“一村一品”專業村建設。全市符合農業部“一村一品”標準的專業村發展到370個,比上年增加1個村,專業村主導產業從業農戶13.85萬戶,戶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097元。全市涉農專業鄉鎮發展到13個,主導產業從業農戶達到11.12萬戶。
2012年全市認定省級幸福鄉村試點242個,認定省級新民居示范村61個,爭取省財政獎補資金5870萬元,其中為災后重建三縣爭取資金2620萬元。截至12月底,242個幸福鄉村示范村已規劃建設項目1030個,總投資規模達到27.29億元。全市539個新民居示范村累計完成建筑面積1217萬平方米,入住農戶41877戶,建成未入住約5萬戶,101個示范村全部完成建設任務。
(張振山)
農業·種植業種植業
【保定市農業局】保定市農業局是主管全市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市政府工作部門,負責研究制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農業產業政策;指導監督農業產業有關法律法規的實施;指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組織建設;落實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指導監督減輕農民負擔工作;預測并發布農業各產業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供求情況和農村經濟信息;負責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內設辦公室、人事處、計劃財務處、農業處、科技教育處、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處、農機處、市場與經濟信息處8個職能處(室)、15個局屬事業單位。全系統有專業技術人員165人,其中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22人,副高職64人,中職51人,初職以下32人。
局長 黨組副書記 呂先
黨組副書記 調研員 王賀鵬
黨組成員 副局長 張鳳洋 劉建民
馬躍斌(8月任)
黨組成員 紀檢組長 陳殿桓
副局長 張來永
【概況】2012年,緊緊圍繞建設“京畿強市、善美保定”奮斗目標,全面落實“一產抓特色”戰略部署,按照“穩增長、抓特色、重科技、保安全、強保障、促增收”的工作總基調,完成了各項任務目標。農民人均純收入7696元,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全局共有23項工作受到部、省、市的表彰和獎勵,其中有3項獲農業部表彰,2項獲省級表彰,9項工作被省農業廳評為先進,9項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糧食生產實現穩定增長,積極應對特大洪澇、爆發性黏蟲等嚴重災害,及時制定災后恢復生產意見,切實加強技術指導,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總產達到604.5萬噸,連續兩年跨上120億斤臺階,望都、博野率先建成噸糧縣,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蔬菜產業整體素質明顯提升,以標準園創建為抓手,深入推進省、市示范縣建設,全市各類投資達5.73億元,建成規模千畝以上蔬菜示范園36個,其中新建部級示范園7個,累計達到10個,建設蔬菜專業合作社110個。全市蔬菜播種面積達到239.8萬畝,其中設施蔬菜播種面積39.0萬畝,總產931.6萬噸。棉花、油料產業穩定發展,全市油料總產27.1萬噸。棉花總產2.1萬噸。棉花、油料、藥材等經濟作物保持穩定發展態勢。
【農業安全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以開展“種子執法年”、“農機安全年”、“放心農資進社入戶”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堅持關口前移、重點監控,全年未發生質量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農業安全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全市立案查處違法經營農資案件224起,查處違法種子2.1萬公斤、農藥1.52噸、肥料721噸。以蔬菜為重點,扎實開展“三品一標”品牌提升行動,全市新增或復審無公害認定基地6個,新增或復審無公害認證產品21個,累計認定基地47個,認證產品153個;認證綠色蔬菜基地9個,認證綠色產品20個。全市共抽檢農產品樣品3872個,農產品農藥殘留合格率達到99.8%。農機作業安全水平穩步提升,圍繞關鍵季節、關鍵環節,深入開展農機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組織安全作業培訓,規范安全作業程序,強化跨區作業農機組織化、信息化管理,確保了農機作業安全。重大病蟲害防控能力穩步提升,大力推廣綠色防控和“一噴多效”技術,全市防治農作物病、蟲、草、鼠害面積達到5783.4萬畝次,挽回產量損失81.6萬噸,重大病蟲害防治覆蓋率達到98%以上,病蟲害防控能力進一步提高。
【農業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農業投入力度加大,全市共爭取部、省級資金3.5億多元,其中落實良種補貼資金1.89億元,惠及全市326個鄉鎮的216萬農戶;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1.41億元,補貼各種農機具和畜牧水產機械12976臺(套),受惠農戶6997戶。建設了高標準糧田、沼氣工程、農墾危房改造等一批重點項目,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鶎愚r技推廣體系改革基本完成,全市建立農業區域(綜合)站和鄉鎮站153個,落實農業區域站和鄉鎮站編制1914人,人員到位率達到88%,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任務基本完成。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步伐加快,縣鄉兩級普遍建立土地流轉有形市場,建成縣級土地流轉機構27個,鄉級機構312個;市本級和22個縣(市)均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全市流轉面積131萬畝,占承包耕地面積的13.2%;其中規模經營面積(20畝以上)達到69.7萬畝。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增長,全市累計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3489戶,較上年增長54.7%,其中國家級示范社2家,省級示范社52家,市級示范社41家,現有社員12萬余戶,輻射農戶90萬戶,覆蓋全市4600多個行政村,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升級和規模擴張。農村“三資”管理逐步規范,全市5678個村實行了農村財務委托代理服務制,占總數的91%,其中實行電算化管理的鄉鎮達到295個,規范化率達到85%以上,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開展村干部任內和離任專項審計,共審計村5778個,審計金額15.5億元,查處違紀違規金額1500萬元,52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圍繞資源綜合利用,以“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地、節能”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業節能減排,發展低碳農業。大力實施農村沼氣工程,全市新建戶用沼氣池4671個,建設物業網點155個,建成并運行大中型沼氣工程6處;全市年產沼氣1.34億立方米,年節能9.56萬噸標煤,實現經濟效益5.76億元,受益人口177萬。大力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工程,全市共采集化驗土樣14000多個,制定小麥、玉米、花生、甘薯、馬鈴薯、蔬菜、果樹等作物配方100多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805萬畝,累計推廣3924.1萬畝,節肥32.18萬噸,總增效益17.6億元,科學施肥技術的覆蓋率、到位率和肥料利用率大幅提高。大力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工程,大力推廣秸稈直接粉碎還田、秸稈壓塊、養畜、食用菌栽培、堆漚積肥等綜合利用技術,2012年秸稈綜合利用面積達到1124萬畝,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
【農業科技支撐能力增強】積極開展“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圍繞“科技進村入戶、助力增產增收”,加快農業科研創新水平,拓寬農業科技服務領域,不斷提升科技服務保障能力。農業生產良種化,發揮良種補貼的導向作用,加強良繁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引進和推廣優良品種,全市推廣良種面積1244萬畝,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適用技術集成化,大規模推進糧棉油高產創建活動,充分發揮市縣鄉領導干部示范田引領帶動作用,實現了要素整合、技術集成,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糧食單產水平不斷提高,高產創建區小麥畝產均達到500公斤以上,玉米畝產達到650公斤。生產過程機械化,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217萬千瓦,農機總量持續穩定增長,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小麥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達到99%、97%、98%,玉米機播達到90%以上,小麥生產和玉米播種基本實現機械化。科技服務多元化,以開展“百、千、萬”農業干部下基層、解難題、送服務行動為載體,通過舉辦培訓班、科技人員蹲點包鄉包村入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開展示范戶建設、趕科技大集等多種方式,提高農業實用技術普及率。全市組織各類培訓班3313期,發放技術資料或明白紙110萬多份,共開展農業知識普及性培訓75.31萬人次。
(張志剛)
農業·農業機械農業機械
【概況】2012年,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217萬千瓦,比上年增加25萬千瓦,同比增長2.14%。平均百畝耕地擁有農機動力107千瓦,比上年增加2千瓦。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拉動,全市新增大中型拖拉機2044臺,同比增長7.26%;新增小麥聯合收割機328臺,增長2.54%;新增玉米聯合收獲機2138臺,增長111.94%;新增旋耕機1369臺,增長4.7%;新增深松機161臺,增長5.84%;新增秸稈粉碎還田機838臺,增長5.27%;新增植保機械808臺,增長10.14%;新增畜牧養殖機械986臺(套),增長6.26%。農機原值達到70.82億元,比上年增加3.84億元,增長5.74%。
2012年,全市27個縣(市、區)、開發區共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4097億元(其中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3855億元,省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92萬元,市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0萬元),比上年增加4400余萬元。全市共補貼各種農機具和畜牧水產機械12976臺(套),受惠農戶6997戶。直接帶動農民購買農機投入近3億元。
2012年,全市小麥機耕、機播、機收作業水平分別達到99%、97%、98%以上,小麥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全市玉米機播作業達到90%以上,玉米秸稈粉碎還田458.35萬畝,占玉米種植面積的67%以上,玉米機收作業面積328.12萬畝,占玉米種植面積的47%,機收水平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呈現快速增長勢頭。
2012年,全市農機管理部門共組織小麥聯合收割機2400余臺,分別赴河南、山東、內蒙古等地進行跨區機收作業,共在異地收獲小麥100余萬畝,為農民創收4000萬元以上。
(張志剛)
農業·林業林業
【保定市林業局】保定市林業局是保定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林業工作的職能部門,負責全市林業發展規劃的制定和組織實施,負責國家林業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負責組織指導全市造林綠化工作,負責全市的森林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管理及監測工作,負責全市林業科研及技術推廣工作。局內部設辦公室、植樹造林處、果樹蠶?;ɑ芄芾硖?、森林資源管理處、發展計劃與資金管理處、林業工程項目處6個職能處室,局直屬行政機構市森林公安局,局直屬事業單位12個。
黨組書記 局長 姜明慧
黨組成員 調研員 荀志惠(女)
黨組副書記 調研員 陳飛
黨組成員 副局長 許喜林 趙建振
田景梅 苑慧峰 甄壯平
黨組成員 紀檢組長 臧思良
黨組成員 森林公安局局長 李忠琦
森林公安局政委 張建華
【概況】2012年,全市共完成造林76.44萬畝(含封山),占年度任務45萬畝的169.87%;完成義務植樹1500萬株,占年度任務1400萬株的107.14%,完成新育苗5萬畝,占任務5萬畝的100%。工程項目建設上,完成2004年退耕地還生態林國家級核查工作,合格率達到99%以上;完成了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工程和退耕還林匹配工程建設;利用歐洲投資銀行貸款的林業發展項目,淶源、淶水、曲陽、順平4個項目候選縣項目建議書的編制工作已經啟動。全年共獲得各級表彰七項:省綠委會、省人社廳、省林業廳共同頒發的“河北省國土綠化突出貢獻單位”;省委、省政府頒發的“全省開展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優秀駐村工作組”;省林業廳頒發的“省林業系統第一季度省級以上媒體發稿排名第一”、“省林業系統第二季度省級以上媒體發稿排名第二”、“首屆河北省名優果品擂臺賽最佳組織獎”、“河北省果品產業工作先進單位”;保定市委、市政府頒發的“保定市2010-2011年度文明單位”。
【產業發展速度加快】林果產業發展迅速,新發展果樹11.11萬畝,占任務的144.3%;完成樹體改造18.296萬畝,占任務的104.2%;新增花卉面積1.5萬畝。八大優質果品基地建設完成新建紅棗基地1.04萬畝,占年度任務的104%;優質桃基地0.6萬畝,占年度任務的100%;無公害蘋果基地2萬畝,占年度任務的100%;優質核桃基地5.37萬畝,占年度任務的268.5%;杏扁基地1萬畝,占年度任務的100%;磨盤柿基地改造7.3萬畝,占年度任務的146%;鴨梨基地改造1.386萬畝,占年度任務的138.6%;休閑果品基地1.1萬畝,占年度任務的100%。果品產量達135萬噸。果品產業化經營持續發展,龍頭企業不斷改造升級。高陽天潤農產品有限公司投資2590萬元建設萬噸果品倉儲物流基地;蠡縣百豐集團新擴建200畝梨樹,新建500噸冷鮮庫1座。農民專業合作社申請項目投資,壯大產業基礎。高碑店達農核桃專業合作社爭取到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林業項目,獲取資金120萬元。積極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申請省級掛牌。河北天豐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等20家單位被評為2012-2013年度河北省林果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易縣盛秋林果專業合作社等14家單位被評為重點專業合作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及果品加工廠不斷壯大。全年,共新建專業合作組織28家,惠及農民2460人,全市果品專業合作組織達到172家;新建果品加工廠4個,果品加工廠達到112個,年加工果品達到23.7萬噸。果品市場影響力日益增強。積極組織果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參加首屆河北省名特優果品擂臺賽及河北省首屆蘋果品質鑒評會議,保定市在果品擂臺賽上,獲1個金獎,5個銀獎,9個銅獎;在省廳組織的蘋果鑒評會上,獲1個金獎,1個銀獎,3個銅獎。此外,還通過打造精品示范基地、加強與北京錦繡大地等市場對接的方式,不斷增強阜平大棗、順平桃、順平蘋果、淶水麻核桃、高陽梨等品牌效應,提高了名特優果品知名度?;ɑ墚a業創佳績,定州市被確定為“河北省萬畝花卉苗木示范基地”?;ɑ苊缒久娣e進一步擴大,達到13.24萬畝。林板產業增長較快,木材產量完成3.7萬立方米,人造板產量完成36.9萬立方米,各類經濟林產量完成136.5萬噸。
【資源管理力度加大】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林地管理和征占林地審核審批,共審核審批占地項目10宗,征收森林植被恢復費221.79萬元;規范野生動物管理工作,共救治國家二級保護和省級保護動物鳥類共12只;扎實做好2011年下半年得到省政府批準的阜平銀河山、唐縣大茂山、易縣摩天嶺三個自然保護區機構編制的申報工作,配合省林勘院對濕地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工作。2012年全市共發生森林火災15起,過火面積278.6公頃,其中森林受害面積9.2公頃,達到了省、市的“四個確保”目標要求。9月,森林重點火險區綜合治理二期建設項目獲得國家林業局批復,全市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將得到全面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效顯著。全市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112萬畝,其中美國白蛾發生70萬畝。全年共計防治作業面積260萬畝,其中美國白蛾防治216萬畝。森林病蟲害成災率控制在4.2‰,無公害防治率達86%,測報準確率達87%,種苗產地檢疫率93%,達到了省林業局下達的“四率”指標。全市森林公安機關先后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查處了一批有影響的涉林案件。共查處各類案件764起,其中辦理刑事案件32起,行政案件519起,治安案件213起,刑事拘留20人,取保候審17人,罰沒763萬元。春防打擊野外用火行動,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9282人次,車輛5235臺次,采取刑事強制措施7人,治安拘留144人,行政罰沒9.33萬元,有效遏制了野外用火的多發態勢。接處省督辦案件2起,辦結2起。接處市公安局交辦案件1起。
【林木種苗工作成績顯著】全市育苗面積發展到30萬畝,苗木儲量達6億株,產值13億元,苗木基地主要集中在定州、博野、安國、易縣、清苑5縣(市)。全年共辦理生產許可證256份,經營許可證256份,核發標簽105本,合格證108本。爭取種苗良種培育項目3個,資金到位350萬元;對2000-2010年國家投資的種苗項目進行了進一步檢查;對在建的種苗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基地檔案建設情況與管理情況等進行了檢查;組織完成了望都、淶水兩縣的種苗項目驗收工作。繼續整頓種苗市場,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全市共查處違法案件4起,罰款1.8萬元。進一步加強種苗質量監管,對易縣、望都、徐水、清苑、博野、安國、定州7個苗木生產經營重點縣(市)進行了質量抽查,共抽取楊樹、側柏、油松、法桐等12個樹種,苗木合格率100%。
【扶貧工作扎實推進】按照省、市基層建設年、全省扶貧大會和省政府提出的到2015年再造一個“河北果品產業”的要求,共承擔4縣6個村和9個縣79個村的“一村一品”幫扶任務。為完成幫扶任務,按照市政府出臺的《西部山區果品產業帶建設規劃》和《保定市核桃產業帶建設規劃》,引導貧困鄉村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實現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林業扶貧上臺階的目標。市林業局駐阜平縣坊里村工作隊獲全省先進工作組,除完成規定任務外,還協助村里建設寬敞明亮的教學樓一座,極大地改善了基層教學條件。協助建設標準化幼兒園,解決了全村50多名幼兒入學難和學前教育問題。協助村里建設利民橋,改善了村里生產、生活條件和方便村民出行,并為下一步土地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協助修建灌溉井一座,解決了150畝耕地灌溉問題。組織群眾結合核桃基地建設,平整土地200畝,修建攔洪壩3000米,為核桃產業基地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協調村兩委建設,建設高標準的兩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室,配套了辦公桌椅、電視等,促進了基層組織的規范化運作。
【生態園建設成效顯著】農業生態園是市委、市政府一項重點民生工程,2012年4月28日舉行了一期工程竣工暨開園儀式,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五一”前開園的既定目標。2012年5月,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臧勝業到生態園視察工作,對生態園建設和管理給予高度評價。2012年6月啟動生態園二期項目建設。主要包括星級酒店、生態餐廳、北方苗木花卉交易中心、江北農藝文化苑、花卉溫室聯動大棚、蔬菜觀光園、農耕體驗區等十個項目,二期工程已全面進入施工階段。
【科技服務不斷擴大】聘請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徐繼忠為望都縣果農現場講解蘋果樹精細修剪及蘋果幼樹早期豐產等關鍵技術;聘請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張志華就目前核桃發展現狀,核桃栽培管理技術,核桃嫁接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對部分阜平縣果農進行現場講授。通過年初定任務、強責任、不定期督導等方式,鼓勵縣林業局果樹技術人員開展技術培訓。順平縣開展林果技術義務咨詢服務活動,共解決果農提出的實際問題10個,發放技術小冊子300多份,技術明白紙1000多份;易縣針對核桃栽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現場解答,并就核桃管理在全縣開展技術培訓。鼓勵引導縣域間參觀學習。曲陽縣組織財政、林業水利、發改等有關部門及各鄉鎮長、部分造林大戶代表共計50余人到易縣、順平參觀學習。構建科技信息服務網絡。市林業局利用網絡平臺,及時發布果樹生產管理相關知識和先進技術;淶水縣通過建立技術服務短信互動平臺及印發技術管理掛歷,提供技術幫扶。
【創森工作扎實有效】市政府批復同意《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森林體系建設總體規劃(2010-2020)》,并已按照程序報國家林業局備案,并下發各地迅速組織實施,為保定市早日跨入國家森林城市行列奠定堅實基礎;市綠委辦組織編制完成了《保定市古樹名木錄》,為全市創建工作增加了新的載體,發揮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韓忠禮)
農業·畜牧水產業畜牧水產業
【保定市畜牧水產局】保定市畜牧水產局是保定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畜牧水產業的直屬事業機構。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國家畜牧水產法律法規并監督執行。擬定并落實全市畜牧水產業發展規劃、政策。負責全市畜牧水產業建設項目的立項、初審和申報工作。制定全市畜牧水產業科技普及、培訓、技術引進、推廣規劃和年度計劃,并監督實施。組織科研課題的技術攻關和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制定全市畜牧水產養殖品種繁育和改良規劃,指導生產、繁育和推廣畜禽水產良種工作。負責全市動物防疫、檢疫、醫政、藥政、藥檢和動物衛生監督工作。負責全市草地資源保護、建設、開發、利用的組織實施工作,制定草地資源、農作物秸稈資源開發的中長期規劃及年度計劃,指導全市草原防火工作。負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管理條例》、《國務院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法》、《農業部動物檢疫管理辦法》、《河北省動物防疫條例》、《河北省漁業船舶檢驗條例》等8部法律、9部法規和40多項規章的監督執行。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黨組書記 局長 郝俊愿
黨組副書記 調研員 賈志清(女)
黨組成員 副局長 劉學軍 王連卿
黨組成員 紀檢組長 陳殿恒
【概況】2012年,全市畜牧水產工作圍繞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省委“一產抓特色”發展戰略,全面貫徹落實省、市決策部署,積極推動省政府135號文件落實,制定出臺《關于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著力轉變生產方式,按照“一種五化”(畜禽良種普及、區域化布局、規?;B殖、標準化生產、科學化防控、產業化經營)要求,加強基地建設,健全保障體系,強化產業監管,促進產業升級。2012年主要養殖品種飼養量仍居全省前四位。全市肉類總產64.5萬噸,同比增長1.8%;禽蛋總產42萬噸,同比增長0.1%;鮮奶總產80萬噸,同比增長1.5%;水產品總產5.5萬噸,同比增長1.7%。2012年畜牧業產值228億元,同比增長29.2%;漁業產值7.8億元,同比增長7%。牧漁業產值占大農業產值的36%,較2011年增長2.9個百分點。
【標準化規模養殖有新進展】以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示范創建為抓手,搞好綜合服務,規范養殖行為,全面推動生產方式轉變。建成部、省級標準化示范場102家,其中部級31家,省級71家(生豬21家、奶牛35家、肉牛5家、肉羊9家、蛋雞26家、肉雞6家);完成32個新建標準化養殖場(生豬6個、蛋雞6個、肉牛2個、肉雞1個、肉羊17個)。整合標準化、菜籃子、良種補貼等政策、項目、資金,重點向規模養殖傾斜。發揮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作用,一批高標準畜禽水產品生產基地逐步成型并發揮效益。認真做好統計監測和價格預警,合理設置監測點,強化統計員培訓,加強與統計、調查部門的協調,提高統計數據的可靠性。實行定點監測跟蹤,及時收集、分析、上報監測數據,適時發布信息,指導養殖場戶合理安排生產。推進企業無公害認定認證,全市累計通過產地認定的企業317家(畜牧企業299家、水產企業18家),累計通過產品認證的企業125家(畜牧企業111家、水產企業14家)。積極創建名優品牌,涌現出了“大午牌”種雞、“玖興牌”童子雞、“唐堯牌”羊肉、“蓮池牌”豬肉、“興蓮牌”雞蛋、“山泉黃牌”中華鱉等一批地方名優動物產品品牌,年銷售收入達12.6億元。生態漁業健康發展,在西大洋水庫放流池沼公魚卵5億粒;在白洋淀放流鰱鳙魚種67萬尾,日本沼蝦800萬尾;在王快水庫放流中華鱉稚鱉2萬只。全年累計放流鯉、鯽魚9萬尾(7.6萬斤);鰱鳙魚794萬尾(25.98萬斤);草魚36萬尾(12萬斤);日本沼蝦1600萬尾;凈化型水草種植5萬平方米,增殖放流資金達325萬元。加強漁政管理,嚴查“毒、電、炸”等違法捕魚行為,加大對違法捕撈的打擊力度,有效保護了漁業資源?!爸腥A鱉優勢產業帶”、“西北部山區冷水資源產業帶”的精品漁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市溫棚養殖中華鱉面積4100余畝,中華鱉年產量4200余噸;冷水魚養殖面積1100余畝,其中鱘魚養殖面積達到900余畝,特色水產品養殖面積同比增長6.1%。
【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有新突破】堅持企業主體、政府扶持、市場運作方式,突出骨干品種,建立層次分明的引進、繁育、推廣體系。完善了市級家畜精液配送中心和6個牛改良站、5個羊改良站、8個種公豬站。組織參加豬、羊改良技術培訓2次,近500名基層兩種推廣人員接受了培訓指導。生豬、肉羊良補項目建設順利完成,全市推廣人工受精13.5萬頭,精液54萬劑,發放種公牛羊900只,發放奶牛凍精21萬支。淶源雨潤、清苑海大等重點建設項目穩步推進;順平旺盛敏達種豬場擴建項目落實國家資金150萬元;涿州連生牧業種羊場擴建項目爭取國家資金180萬元;徐水大午種禽場、定興茂隆中華鱉良種場、安新聚珠良種場建設進展順利。淡水養殖重點推廣中華鱉、青蝦、鱘魚、七彩鮭魚、鯉魚等優質品種,全市生產淡水魚苗1600余萬尾,池沼公魚卵10億粒,中華鱉卵1000余萬粒,日本沼蝦苗5000余萬尾,魚種1000余噸。全市豬、牛、羊、雞、水產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6%、96.3%、89.4%和82.1%和80%以上。
【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有新增強】繼續完善重點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責任制,建立了政府與政府、政府與部門、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責任網絡,通過協調、調度、督導、檢查等工作,確保防疫措施落實。8月29日,“河北省2012年秋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免疫啟動儀式”在高碑店舉辦;10月20至23日保定市又代表河北省接受了農業部“動物衛生監督績效考核”檢查,取得滿分的優異成績,受到了農業部檢查組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防疫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全市共2480萬元,其中市本級925萬元。組建了700多個強制免疫小組,共約1.7萬人參與強制免疫。共免疫牛40.56萬頭,羊232.70萬只,豬387.42萬頭,禽4070.11萬只,免疫密度均達到了100%,檢測抗體合格率均在70%以上,均符合農業部標準要求。組織實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安全月”、“集中消毒月”行動,集中組織開展大規模的消毒滅源行動,強化了養殖場的消毒程序,完善了消毒設施設備,做到了消毒全覆蓋、多頻次,糞便等廢棄物處理無害化。加大肉羊、肉牛布病免疫力度,提高免疫密度,對跨省調入的羊、肉牛實行“落地免疫制度”,采取個體口服接種方法,提高免疫效果。全市共免疫肉牛16.93萬頭,羊232.69萬只。全市271個奶牛場區,已有199個奶牛場區達到穩控,其中有89個奶牛場區得到了凈化。進一步規范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全市累計產地檢疫生豬240.45萬頭,牛7.21萬頭,羊68.99萬只,家禽1542.17萬只,其它特種養殖10.1萬頭(只);屠宰檢疫生豬78.78萬頭,牛10.62萬頭,羊47.75萬只,家禽1376.3萬只,其它2.8萬頭(只)。共查處染疫及不合格動物產品108噸,全部進行了無害化處理。產地檢疫和屠宰環節累計檢測“瘦肉精”樣品119370例。進一步加強狂犬病和寵物包蟲病的消毒、凈化和防治工作,市區內免疫接種用苗22944支,發放犬貓驅蟲藥15624片,投喂1萬余條,居民小區消毒95個,發放消毒藥品4600余瓶。
【動物產品質量檢測體系有新提升】進一步完善行政監管、檢驗檢測、綜合執法三大體系,全市畜牧水產系統已有24個縣(市、區)成立了動物產品監管機構,13個縣(市、區)成立了區域性畜產品檢測機構,6個縣(市、區)成立了農牧綜合質檢機構;畜牧水產綜合執法機構已達16個。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瘦肉精”、病害肉、奶站、獸藥和藥物殘留、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獲證企業、農資打假以及水產品等八個專項整治活動,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0余萬人次,檢查整頓獸藥、漁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規模養殖場等生產經營單位、農貿市場等25229個次,印發各種宣傳資料7.23萬余份。積極開展非GSP獸藥經營企業“集中清理行動”,取締未通過GSP驗收企業,新上和保留的獸藥經營企業嚴格按GSP標準驗收。全市共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問題87起,下達責令整改通知25起,移送公安案件3起。奶站網絡化視頻監控系統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市級監控中心、27個縣級監控分中心、275個奶站監控點實現全程監管。以三聚氰胺、“瘦肉精”、孔雀石綠等非法添加物含量以及氯霉素、磺胺類、總抗生素等藥物殘留含量指標檢測為重點,加大對生鮮乳、畜禽產品、奶牛飼料、蛋白飼料原料、豬(牛、羊)尿樣、水產品的抽測力度,全市共完成各類樣品抽檢128447批次,市本級檢測中心完成各類檢測樣品13323批次,總體合格率在96%以上。同時,完成了省級抽檢、全省瘦肉精交叉抽檢、全省生鮮乳交叉抽檢以及市區風險預警監測任務。瘦肉精檢疫檢測同步、瘦肉精長效監管、奶站視頻監控等機制逐步實現常態化、規范化。
(季曉明 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