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
【保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是主管全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政府工作部門。主要職責:一是提出全市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和政策,協調解決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重大問題,擬訂并組織實施工業、信息化的發展規劃,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優化升級,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二是擬訂并組織實施全市工業行業規劃、計劃和產業政策,提出優化產業布局、結構的政策建議,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組織實施行業技術規范和標準,指導行業生產質量管理,協調推進工信系統名牌戰略工作。三是監測、分析全市工業運行態勢,統計并發布相關信息,進行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協調解決行業運行發展中的有關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負責工業應急管理、產業安全和國防動員有關工作;負責市醫藥儲備管理的有關工作。四是負責提出全市工業、信息化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含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國家和省、市財政性建設資金安排的意見;按照產業政策和規定權限負責國家和省、市規劃內及年度計劃規模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審批、核準、備案和申報等工作。五是負責對全市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宏觀指導、綜合協調,負責中小企業統計工作,研究擬訂全市中小企業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并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市發展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的規章草案和扶持政策并組織實施,協調解決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指導和推進中小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結構調整優化;擬訂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及政策措施并組織實施;擬訂推進全民創業的政策措施并組織實施;負責創業輔導基地的規劃、建設及機構和輔導隊伍建設。六是擬訂和組織實施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年度計劃和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提出市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年度預算建議,實施對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指導縣(市、區)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的設立和使用;提出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措施并組織實施;推動建立中小企業創業風險投資引導資金,確定資金使用方向;負責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組織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和信用制度建設;推動建立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引導各類中介組織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七是貫徹國家政策和標準,擬訂高技術產業中涉及生物醫藥、新材料、信息產業等規劃并組織實施;指導行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以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組織實施有關國家、省、市科技重大專項,推進相關科研成果產業化,推動全市軟件業、信息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八是承擔全市振興裝備制造業的組織協調責任,貫徹執行國家、省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規劃、政策,依托國家、省、市重點工程建設協調有關重大專項的實施,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指導、引進重大技術裝備的消化創新。九是擬訂并組織實施全市工業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促進政策,參與擬訂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促進規劃,組織協調相關重大示范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十是推進全市工業體制改革和管理創新,提高行業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指導相關行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十一是統籌推進全市信息化工作,組織擬訂相關政策并協調信息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促進電信、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絡融合;指導協調電子政務發展,指導電子商務發展,推動跨行業、跨部門的互聯互通和重要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共享。十二是負責協調維護全市信息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指導監督政府部門、重點行業重要信息系統與基礎信息網絡的安全保障工作,協調處理信息安全重大事件,承擔跨部門、跨地區和重要時期的信息安全應急協調工作。十三是組織開展工業、信息化的對外合作與交流,組織開展工業、信息化利用外資工作。十四是承擔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組織協調工作。十五是管理原市屬工業局所屬12個事業單位和原工業經濟促進局、中小企業局、信息產業局所屬企事業單位。25個內設機構:辦公室、政策法規處(市加快西部工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人事處、規劃發展處、科技創新處、運行監測協調處、產業政策處、節能與綜合利用處、原材料工業處(市稀土辦公室)、裝備工業處、消費品工業處、國防工業處(市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事務辦公室)、保定市汽車領導小組辦公室、信息產業處、信息化推進處(電子政務處)、網絡信息安全處、融資擔保處、中小企業處(市民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外經濟技術協作處、直屬企事業單位管理處、機關黨委、紀檢室、團委、婦聯委、工會。局直屬事業單位20個,企業12家。市委市政府臨時機構辦公室15個。分別是:信息化辦、電子政務辦、禁化武辦、工業強市辦、工業西進辦、減負辦、紡織辦、食品辦(食品工業發展)、創業辦、民營辦、小水泥整治辦、淘汰落后辦、爭創百強辦、稀土辦、對標辦。另外,主管的行業協會有:市企業家協會、市民營企業家協會、信息產業協會等工信系統各行業協會十幾家。
黨組書記、局 長 王東江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許西嶺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新建
李曙慧(女)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劉建麗(女)
黨組成員、副局長 于俊峰 劉瑞林
總工程師 劉玉國
總經濟師 崔 浩
【概況】2013年,全市工業總產值4088.3億元,增速8.05%。工業化率46.8%,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63家,增加值完成1004.7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全省排第5位,高出省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全年新增規模企業218家,居全省第4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6.98%,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206.91億元,增速14.4%;稅金148.84億元,增速15.7%。
五大主導產業的情況:汽車生產82.55萬輛,產量增加18.75%。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41.6億元,同比增長23.4%。新能源及輸變電增加值44.9億元,增長-8.2%;紡織服裝、食品、建材增加值分別增長12.6%、13.4%、17.4%。
全市民營經濟組織達到26.5萬個,同比增長6.8%。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805億元,上繳稅金25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8%、17.9%。
【企業轉型升級】1.成立工業轉型升級領導機構。按照省《關于成立四項重點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要求,保定市成立了工業轉型升級與環境治理領導小組,工信、發改、環保、科技等部門為成員單位,工業轉型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工信局,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責任分工和完成時限。2.加快規模以上企業轉型升級。研究起草了《關于實施加快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十項措施的通知》,建立了成長型中小企業數據庫,推動新增規模以上企業培育和轉型工作。3.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重點組織宏潤升級改造技改項目、澳森高檔戶外休閑服項目、藥都制藥整體GMP技術改造項目、三利集團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減排及產品升級項目等。4.加快新型產業轉型升級。著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高端裝備制造及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在保定市已經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
【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和投資】根據年初省工信廳下達的工業技改任務目標進行了任務分解,每季度對縣(市、區)的投資完成情況進行督導通報。對全市重點技改項目進行督導、檢查,對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給予及時協調解決。全年全市實施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763個,其中技改項目399個。列入省千項重點技改項目計劃的73個,列入省百家優勢企業14個,居全省第2位。1.加強技改項目管理,對技改項目庫實時動態管理,及時將謀劃實施的重點項目納入項目庫。共入庫項目550個。2.充分發揮技改專項資金引導作用,全年爭取國家、省技改資金8318萬元,安排市級技改專項資金4077萬元。3.狠抓重點技改項目。對投資16.1億元的惠陽廠搬遷改造、總投資21億元的風帆工業園、總投資20億元長城技術中心等重點技改項目,抓項目建設進度,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起到了有效示范作用。
【全民創業行動】按照保定市《關于開展全民創業行動的若干意見》有關精神,不斷激活創業主體,加大對創業者的扶持,積極培養各類創業典型,努力推進全社會創業。1.創業平臺服務。市、縣政府在服務大廳均開設了創業服務窗口,為創業者和中小微企業提供政策咨詢、信息支持,幫項目、幫手續、幫融資;工業園區、開發區為入駐企業提供中介服務平臺、培訓咨詢服務平臺、投融資服務平臺、技術服務平臺等多種服務。2.創業人才服務。組織全市27家中小企業教育培訓基地培訓創業者2萬人次,“全民創業大講堂”培訓活動為5000多名創業者提供專業培訓。3.部門聯合服務。30多個政府部門聯合組成創業政策宣講團在高校、企業、社區(鄉村)、廣場開展政策咨詢服務活動,發放創業手冊、創業明白紙等資料30余萬冊(張);工信、工商、稅務、人社等部門針對企業二次創業組織聯合辦公,現場解決創業中的難題。
【搭建服務平臺】保定市融資性擔保機構41家,注冊資本金總量為27.54億元(財政出資6.4億元),為454家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擔保額度為15.9億元。保定市現有年營業收入5億元以上產業集群43個,其中省級集群13個。年營業收入100億元以上的5個,50億~100億元以上的5個,20億~50億元的16個。產業集群內聚集企業單位2.4萬多家,吸納從業人員62萬余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49億元,同比增長15.02%;實現利潤69.8億元,同比增長16.14%;上繳稅金19.1億元,同比增長16.53%。搭建對標服務平臺,全年共開展對標培訓30期,培訓人數6200多人次;舉辦工業企業管理層培訓班20期,培訓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4000余人。加強企業家隊伍培訓工作,開展金融高級研修班、“企業家”大講堂、“企業家講企業”等培訓活動,全年全市完成培訓企業家和高級經營管理者1萬人次。
【民營經濟發展】保定市民營企業26.5萬家,全市民營經濟累計完成營業收入7957億元,增長18.2%;增加值1805億元,增長9.8%;利潤636億元,增長7.4%;上繳稅金259億元,增長17.9%。大力推進創業輔導基地建設,全市26個縣(市、區、開發區)共建立創業輔導基地43個,列入省示范基地7個。全市創業輔導基地建設標準廠房面積達到153.47萬平方米,吸納入駐企業2578戶,安置就業4.1萬人;組織開展市民營經濟考核工作,評選出100家百強納稅企業、200家最具成長性企業,10名創業功勛、50名創業功臣、100名創業之星先進個人。
【企業減負工作】1.大力開展企業減負治理活動,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出臺下發了《2013年保定市減輕企業負擔工作要點》;從年初開始,開展價格和收費專項檢查,對擅自收費、超標準收費等問題進行了治理整頓,查處結案14件,實施經濟制裁80多萬元;組織10家省級減負監測單位進行了網上減負直報工作;2.清理違規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取消和免征了涉及6個系統、3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涉企《收費許可證》8個,降低涉企收費標準的《收費許可證》12個。3.優化納稅服務,積極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下放審批權限,減少審批環節,全年市地稅局下放5項審批權限;縣(市、區)局下放44項審批權限。
【“兩化”融合工作】協調引導用友、金蝶等工業軟件供應商與企業開展對接,進行信息化培訓,提供信息化服務,助推全市“兩化”融合深度發展。對長城汽車等保定市20余家省“兩化”融合重點(示范)企業進行動態管理,重點對各企業工作的目標任務、重點項目、投資等進行跟蹤了解,掌握企業“兩化”融合進展情況。開展縣域經濟“兩化”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培育對接活動,篩選4家企業申報了第二批省級“兩化”融合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推薦20家企業申報2013年省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重點企業,其中,淶源奧宇鋼鐵、河北晨陽等13家企業已被認定為2013年省“兩化”融合重點企業。推薦立中車輪等企業申報省“兩化”融合示范企業。
(楊 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