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保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是主管全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政府工作部門。主要職責:一是提出全市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和政策,協調解決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重大問題,擬訂并組織實施工業、信息化的發展規劃,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優化升級,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二是擬訂并組織實施全市工業行業規劃、計劃和產業政策,提出優化產業布局、結構的政策的建議,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組織實施行業技術規范和標準,指導行業生產質量管理,協調推進工信系統名牌戰略工作。三是監測、分析全市工業運行態勢,統計并發布相關信息,進行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協調解決行業運行發展中的有關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負責工業應急管理、產業安全和國防動員有關工作;負責市醫藥儲備管理的有關工作。四是負責提出全市工業、信息化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含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國家和省、市財政性建設資金安排的意見;按照產業政策和規定權限負責國家和省、市規劃內及年度計劃規模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審批、核準、備案和申報等工作。五是負責對全市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宏觀指導、綜合協調,負責中小企業統計工作,研究擬訂全市中小企業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并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市發展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的規劃草案和扶持政策并組織實施,協調解決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指導和推進中小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結構調整優化;擬訂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及政策措施并組織實施;負責創業輔導基地的規劃、建設及機構和輔導隊伍建設。六是擬訂和組織實施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年度計劃和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提出市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年度預算建議,實施對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指導縣(市、區)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的設立和使用;提出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措施并組織實施;推動建立中小企業創業風險投資引導資金,確定資金使用方向;負責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組織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和信用制度建設;推動建立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引導各類中介組織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七是貫徹國家政策和標準,擬訂高技術產業中涉及生物醫藥、新材料、信息產業等規劃并組織實施;指導行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以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組織實施有關國家、省、市科技重大專項,推進相關科研成果產業化,推動全市軟件業、信息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八是承擔全市振興裝備制造業的組織協調責任,貫徹執行國家、省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規劃、政策,依托國家、省、市重點工程建設協調有關重大專項的實施,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指導引進重大技術裝備的消化創新。九是擬訂并組織實施全市工業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促進規劃,組織協調相關重大示范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十是推進全市工業體制改革和管理創新,提高行業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指導相關行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十一是統籌推進全市信息化工作,組織擬訂相關政策并協調信息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促進電信、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絡融合;指導協調電子政務發展,指導電子商務發展,推進跨行業、跨部門的互聯互通和重要信息的開發利用、共享。十二是負責協調維護全市信息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指導監督政府部門、重點行業重要信息系統與基礎信息網絡的安全保障工作,協調處理信息安全重大事件,承擔跨部門、跨地區和重要時期的信息安全應急協調工作。十三是組織開展工業、信息化的對外合作與交流,組織開展工業、信息化利用外資工作。十四是承擔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組織協調工作。十五是管理原市屬工業局所屬12個事業單位和原工業經濟促進局、中小企業局、信息產業局所屬企事業單位。25個內設機構:辦公室、政策法規處、人事處、規劃發展處、科技創新處、運行監測協調處、產業政策處、節能與綜合利用處、原材料工業處、裝備工業處、消費品工業處、國防工業處、保定市汽車領導小組辦公室、信息產業處、信息化推進處、網絡信息安全處、融資擔保處、中小企業處、對外經濟技術協作處、直屬企事業單位管理處、機關黨委、紀檢室、團委、婦聯委、工會。局直屬事業單位20個,企業12家。
黨組書記 局長 王東江
黨組副書記 副局長 許西嶺
黨組成員 副局長 張新建
黨組成員 副局長 李曙慧(女)
黨組成員 紀檢組長 劉建麗(女)
黨組成員 副局長 于俊峰
黨組成員 副局長 劉瑞林
黨組成員 副局長 孫福泉(掛職)
總工程師 劉玉國
總經濟師 崔浩
【工作概況】2014年,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07.2億元,增長6.7%左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69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79.2億元,同比增長1.9%;實現利潤175.25億元,同比減少19.75%;實現稅金148.96億元,同比0.07%;虧損企業146家,同比增加30家;虧損企業虧損額116.77億元,同比增長31.16%。全市開展了“雙百”小微企業晉級工程,完成新增規上企業208家,超額39家完成省下達任務。
五大主導產業情況: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完成增加值267億元,同比增長10.3%;紡織服裝行業完成增加值175.5億元,同比增長9%;新能源及能源裝備產業完成增加值29.5億元,同比增長1.5%;建材行業完成增加值33.6億元,同比增長19.5%;食品行業完成增加值68.1億元,同比增長0.3%。
民營經濟健康成長。全市民營經濟累計完成營業收入8500億元、增加值1950億元、利潤706.8億元、上繳稅金2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5%、8%、12.6%、2.4%。全市民營經濟組織達到27.4萬個,比上年增加5200個。從業人員245.4萬人,同比增長5.9%。保定市在全省民營經濟考核中獲“2013年度河北省發展民營經濟先進市”榮譽稱號。
積極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全市共有年營業收入5億元以上產業集群42個,其中省級產業集群13個。產業集群內聚集企業2.5萬家,吸納從業人員61.6萬人,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2600億元,同比增長14.7%。其中龍頭產業集群高陽紡織集群營業收入233億元,安國藥業202億元,容城服裝198億元,白溝箱包187億元,蠡縣毛紡織154億元。龍頭集群對全市的民營經濟發展起到明顯拉動和支撐作用。
【工業技改】完成省千項重點技改項目申報工作,列入省千項重點技改項目96個,總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91個,1億元以上項目50個,10億元以上項目4個。全市工業企業技改項目總投資完成50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億元,同比增長6.4%,全市工業企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55.4%。實施500萬元以上工業技術改造項目36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49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79個,比上年同期增加23個。爭取國家產業振興技術改造專項資金2722萬元,爭取省技改專項資金3414萬元,組織長城汽車申報2014年國家工業轉型升級強基工程項目,有效激勵和推動了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工作的深入展開。
【淘汰落后產能】2014年保定市淘汰計劃涉及水泥、造紙、印染、鑄造、燒結、紡織、化工7個行業48家企業,全部完成淘汰任務,共拆除落后設備720余臺(套)。按照市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安排,工信局負責市區工業企業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工作,目前,市區生產經營性鍋爐完成淘汰改造共計62臺(拆除28臺,65蒸噸;改天然氣16臺,51.5蒸噸;改其他18臺,34.7蒸噸),共計151.2蒸噸,提前完成市政府下達的45臺鍋爐淘汰改造任務。其中工業企業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共完成43臺,總計130.7蒸噸,涉及工業企業41家。
【全民創業行動】制定出臺《關于2014年全民創業行動實施方案》和《2014年全民創業行動工作任務分工》《保定市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自主離職(辭職)創業、幫扶企業創業實施細則》《保定市金融系統支持全民創業八條措施》等支持全民創業的政策,進一步明確了全民創業行動工作任務目標。組織對各縣(市、區)和36個全民創業行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進行了考核。5月初以頒獎盛典形式組織召開全民創業行動總結推進大會,在總結和部署工作的同時,對16名創業功勛、31名創業功臣和60名創業之星進行了命名表彰,對8個全民創業行動先進縣(市、區)和10個先進單位進行了通報表彰,共落實表彰資金486萬元。
【信用擔保行業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多渠道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難。采取有力措施,多渠道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難。對全市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場所情況、合法經營、資金使用等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集中約談未開展擔保業務或業務量少的部分機構,勸退個別存在違規問題的機構。市轄區內注冊的融資性擔保機構40家,注冊資本金總額32.09億元(財政出資6.4億元)。保定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等18家擔保機構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合作開展擔保業務711筆,年度累計擔保金額27.73億元,當前擔保責任余額為25.44億元。
【企業人才培訓】共舉辦各類培訓活動25場次,培訓企業家4000人,其中全民創業培訓6期培訓人數600人,企業高端培訓(清華高級研修班)第十期培訓人數700人次,智慧巷大講堂3期培訓人數400人,另外還有保定市創新與改變移動電商新媒體峰會—保定專場培訓、中小企業新三板掛牌融資輔導培訓等培訓活動。一系列培訓活動促進了企業各級管理人員素質的提升,得到了企業的好評。
【行業經營管理】加強行業準入管理,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水泥、鑄造、乳制品、印染、鉛蓄電池等行業準入條件,大力推進水泥、醫藥、紡織、傳統工藝美術等行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對緊固件制造業、磨料行業、熱處理行業、電鍍行業和生物質燃料裝備制造產業進行了摸底調查。組織對農機行業、電梯行業進行深入調研,推進“中國龐口機械裝備貿易城”、沃德電梯和威爾鑄機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區等重點項目的跟蹤服務。
【指導企業安全生產】結合市軍工系統和民爆行業實際,在“兩會”、APEC會議期間等重要時期加強對民爆企業安全督導檢查,開展了“打非治違”和隱患排查治理行動和民爆行業百日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活動、“質量月”和“九打九治”專項活動,確保了安全穩定。積極推進阜平縣民爆科技園項目產能申報工作和河北京煤太行化工有限公司在易縣建設現代化新型民爆產業園區申報工作;完成了國際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對保定市企業的檢查工作。
【信息消費和兩化融合工作】起草下發《保定市關于貫徹落實“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意見》(保市政〔2014〕37號)、《保定市關于促進信息消費的實施意見》(保市政〔2014〕38號)。推進公共商務信息服務推廣工程建設,充分利用“新農村商網”,發布公共政策信息和農產品流通信息,為農村種養大戶、農村經紀人、涉農企業和農業協會發布平臺提供農產品供求信息服務。
(劉祁 姜振亞)
工業·部分工業企業簡介
【保定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保定市長城汽車工業公司,成立于1984年。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1月1日,是中國最大的SUV、皮卡制造企業,2003年、2011年分別在香港H股和內地A股上市,是中國首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民營整車汽車企業。下屬控股子公司30余家,員工6.5萬余人。擁有哈弗SUV、騰翼轎車、風駿皮卡/MPV三大品類,具備發動機、變速器、前后橋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
2004年以來,先后入選“民營上市公司十強”“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機械500強”“中國制造500強”“中國工業企業500強”“中國汽車工業銷售收入三十強”“中國汽車效益200佳”等。兩次入選福布斯中國頂尖企業100榜;連續4年蟬聯“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被評為“最具價值汽車類上市公司”“中國汽車上市公司十佳之首”;被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評為“推薦出口品牌”,被商務部、發改委授予“國家汽車整車出口基地企業”。
長城擁有5000余人的研發團隊,其中技術專家500余人,包括外國專家12人,海歸技術人員20人。擁有了國際一流的研發設備和體系,2007年9月被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認定為“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006年5月成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設站單位”,2011年2月成為“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具備轎車、SUV、皮卡三大系列以及動力總成的開發設計能力,可同時展開十多個車型的開發。發動機、變速器、整車造型、整車設計、CAE、試驗等各個環節都形成了自主的技術、標準以及知識產權。計劃2015年專業技術人員人數過萬。到2013年具備國際領先的研發水平和技術能力。
在研發設施上,長城的“四大中心”(試驗中心、試制中心、造型中心、動力中心)已達到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水平。試驗中心可進行安全、排放、整車、化學材料、零部件、NVH等多項試驗;規劃新試驗室2萬平方米,其中包括環境模擬試驗室、EMC(電磁兼容)試驗室、動力總成性能/NVH試驗室等。試制中心建有車身柔性焊裝線、總裝工位,擁有試制工裝/夾具、快速模具、檢具設計能力,主要承擔技術中心所有研發車型的樣件、樣車試制,擁有生產個性化商品車能力。造型中心在數據測量方面配置了國際領先的測量設備,其中雙懸臂三坐標測量機、FARO柔性三坐標測量機、KREON激光掃描系統、擁有虛擬現實評審系統,交互式觸感評審系統和整車數字化加工系統等先進設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動力中心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自主研發體系,融合了benchmark、設計、CAE、NVH、標定和試驗六大核心能力。
長城汽車公司擁有轎車、SUV、皮卡為主三大產品平臺。哈弗SUV品類已連續7年在自主品牌中保持國內銷量和出口量第一,主要產品有中型、小型、家用SUV,曾獲“CCTV中國年度最佳自主品牌SUV”等多項權威大獎。在達喀爾汽車拉力賽中,哈弗代表中國汽車首次參賽。騰翼轎車主要有長城精靈、炫麗、酷熊、凌傲、騰翼C30等產品,各具特色,風格迥異,銷售形勢火爆。其中長城精靈在業界獲得精品小車的美譽。炫麗取得2009年AO級兩廂轎車市場銷量冠軍,酷熊評為“第五屆CCTV中國年度經濟型轎車”,是該獎項中唯一一個自主品牌。風駿皮卡品類,形成“高、中、低”多規格、多品種的“皮卡大全”。風駿皮卡已連續12年在全國保持銷量、占有率、出口數量、市場保有量第一。在同國際皮卡品牌的較量中體現了獨特的競爭力。2009年,“炫麗”“酷熊”“哈弗”“風駿”四款主力車型通過歐盟整車型式認證,在中國自主品牌中是首家。產品已出口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多年保持了中國汽車出口數量、出口額第一。
2014年長城汽車累計產銷分別為73.06和73.0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56%和3.11%,實現銷售收入597.00億元,同比增長11.8%,利稅131.0億元,同比增長3.97%。
【河北中興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河北中興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是1999年12月組建的合資公司,總資產18.95億元。是國內最具規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及整車研發能力的現代化皮卡、SUV生產企業,是中國第一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產品牌皮卡車的誕生地。
公司擁有五個整車制造工廠和一個產品研發中心,擁有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及三套完整的SUV和皮卡車身模具。保定生產基地有員工2300人,年生產能力10萬輛,15條主要生產線全部由計算機控制,從原材料進車間到整車下線全部在一個聯合廠房內完成。產品研發中心云集大批科技精英,具有強大的整車開發研制能力。
中興汽車公司整車制造工廠長達7公里的四大工藝15條主要生產線集中在一個聯合廠房內,全部由計算機控制。沖壓車間建筑面積9334平方米,由三條大型沖壓線和一條開卷線組成,沖壓設備引進美國VEESON公司和BLISS公司產品,具有年產車身沖壓件6萬套的能力。焊裝車間建筑面積15015平方米,由兩條主焊線、車身調整線、調整檢查線四條主線和七條分裝線組成。主焊線全部實現電氣自動化控制。涂裝車間建筑面積13927平方米,由前處理線、中涂線、面漆線三條生產線組成。車身噴涂采用陰極電泳底漆,鹽霧試驗指標超過1000小時(國際標準800小時)??傃b車間建筑面積為14680平方米,全線采用微機控制系統,通過電腦控制臺掌控整個生產節拍及工作情況,由內飾線、底盤線、成車線三條生產線及一條質量檢測線組成。
自1999年開始,建立了高水平的汽車研究院、試驗檢測中心和造型測繪中心,開創了自主知識產權基礎上的國際聯合開發的獨特研發理念和模式。汽車研究院擁有一支由15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開發隊伍,其中17名高級研究員,70名中級研究員,50%左右的人員具有10年以上整車的開發和實踐經驗。研究院設有整車、底盤、電器、車身、車身附件、模具工程、造型設計、產品實驗、技術管理和項目管理相關專業所;有健全的技術開發程序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實行巨陣式管理,建立了以市場為中心的產品開發體系,并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與國外知名的設計公司進行聯合設計和自主開發。歷時三年研發的K系列皮卡、SUV代表了中國最新一代產品水平,同步國際主流產品,具備國際競爭力,引導自主品牌從價格競爭發展到產品競爭。
中興汽車公司主要產品有無限系列SUV,威虎系列皮卡,旗艦A9皮卡,昌鈴皮卡和皮卡教練車等。
中興汽車公司是國內同行業中首批通過國家汽車產品3C認證企業,首家全線產品通過電噴發動機“三高”(高原、高溫、高寒)環境標定試驗企業,全線產品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公司順利通過ISO9001:2000版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美國RAB認證和海灣認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評定為“中國對外貿易信用體系指定示范單位”。
中興汽車公司精選國內外130余家供應商,建立了高水平的全球化零部件采購平臺,關鍵零部件均采用國內外同行業優秀企業的產品。公司在國內外建立了完善的汽車營銷服務體系,在國內有300多家各級經銷商、230家服務站,并建立電子商務系統,通過互聯網開展網上營銷服務業務。海外營銷服務網絡遍布中東、非洲、東南亞、南美、俄羅斯、西歐、北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俄羅斯、埃及、越南、土耳其等地建立了海外工廠,開展CKD/SKD境外組裝業務。
2003年以來,中興汽車產銷量在全國市場占有率保持20%以上,產品鏈覆蓋了高、中、低端全部市場;中興汽車實施“國際化”戰略,連創全國同行業單批次出口、出口總量以及CKD/SKD散件出口多項第一。中興汽車公司實現了由產品出口向技術輸出的轉型,在國外建立多家KD工廠,K系列產品出口(整車及KD件)占70%,形成了海外市場新格局,成為中國汽車海外市場第一品牌,引領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走向國際市場。
2014年中興汽車累計產銷分別為3.72萬輛和3.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5%和5.35%,實現銷售收入22.53億元,同比增長11.92%,利稅0.17億元,同比下降78.21%。
【英利集團】英利集團成立于1987年,是保定“中國電谷”的核心企業,是全球領先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制造和太陽能光伏發電解決方案提供商,光伏組件產品和技術研發達到同行業領先水平。2007年6月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是首家贊助南非、巴西兩屆足球世界杯的中國企業,首家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碳減排先鋒項目的中國企業。2012、2013連續兩年光伏組件出貨量全球第一,已累計銷售太陽能光伏組件9吉瓦。英利擁有兩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兩個國家級研發平臺。
2014年,光伏產業繼續調整,表現出市場規模擴大、組件價格降幅減少、企業經營企穩向好的總體趨勢。英利依托技術、成本優勢,創新商業模式,盈利能力穩步提升。實現銷售收入158.5643億元,虧損9.3046億元,太陽能組件產量3338兆瓦,銷售3330兆瓦。產銷量比上年同期略有增長。
受產品售價上升及成本下降等綜合因素影響,自產組件成本每瓦48美分,其中非硅成本每瓦39美分。毛利率持續提升,達到17%左右。資金方面,融資成本較高,平均成本超過7%,且行業整體評級降低,金融機構持觀望態度,導致融資貴、融資難;企業應收賬款數目較大,達到40億元,其中國內23億元,主要為五大四小電力公司欠款。稅費方面,隨著國家財稅改革不斷深入,公司各項稅費明顯減少,真正做到了放手給市場,讓利給企業,運營費用5.1億元,環比下降17%;運營費用占收入比重由18.1%下降至15.0%。
【保定市天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專業從事數字圖像處理、數據采集服務并提供相應的監控產品,是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現有員工320余人,70%以上擁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擁有一支100多人的專業技術研發隊伍,公司具有較強的技術研發能力,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在國內通信、鐵路等專業領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經過17年的發展,天河電子先后承擔并完成了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鐵道部、河北省政府等省部委的十多項科研項目,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專項資助和獎勵,獲得了15項技術專利,公司先后被授予“河北省高新技術企業”“河北省企業技術中心”“河北省知識產權優勢培育單位”“中國成長型中小企業100強”“保定市高新區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研發中心”,連續五屆“河北省十佳軟件企業”等稱號。
公司與清華大學合作,共同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等科研院所合作,瞄準用戶需求,在“射頻傳輸與精確定位”“紅外精密激光雷達”等關鍵技術上取得創新突破,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天河電子已經占據了河北省移動和聯通公司通信市場的動力環境監控系統、營業廳視頻監控系統、基站綜合防盜系統等產品占河北移動現有市場的70%左右。能耗管理系統占河北移動市場的80%左右,監控基站/機房達到1萬多個。
針對鐵路市場自主研發的產品涵蓋了中國鐵路總公司下屬17個鐵路局(全國共18個路局)及下屬的工務、車輛、車務、電務、機務段等近百家單位。
2014年公司實現總產值27761萬元,與2013年的21190萬元相比,增長31.01%,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6806萬元,與2013年的20161萬元相比,增長32.96%,實現凈利潤3598萬元,與2013年的3276萬元相比,增長9.83%。
【保定標正機床有限責任公司】保定標正機床有限責任公司前身隸屬于國家機械工業部、后隸屬保定市原國有企業保定第二機床廠,2008年8月破產重組為標正公司。2014年標正公司已經成為中國機床工具協會組合機床分會副理事長單位,中國“機械滑臺行業十強”首強企業、全國“講理想,比貢獻”先進集體。河北省高新技術企業、精密數控專用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示范性企業、質量效益型企業、河北省第二批巨人計劃創業團隊、科技型中小企業、河北省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單位(二類)、河北省軍民融合產學研用創建基地;并建有保定標正機床有限責任公司院士工作站、省級保定標正機床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標正機床以國內唯一研制航空絲束自動纏繞設備的實力,成為河北省裝備制造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龍頭帶動企業之一。
標正公司主要生產數控機床、組合機床及其智能自動生產線、專用機床、通用動力部件。具有設計制造專用機床400臺/年、通用動力部件3000臺/年的能力,通用動力部件產品有180余個品種、規格,居全國行業首位。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汽車工業、航天航空、軍工、農業機械、建筑機械、輕工機械、動力機械、摩托車、泵閥等規模生產企業。產品除覆蓋全國外,部分產品出口到德國、意大利、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填補了省、市金切行業出口歐盟的空白。公司用戶涵蓋一汽、二汽、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上海富山精密機械、徐州裝載機、鄭州煤機、蒙特費羅、塞維拉等國內外知名企業。標正公司作為牽頭責任單位,聯合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石家莊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形成“產、學、研、用”的合作共同體,共同承擔了國家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國家重大專項——“航空復合材料構件自動鋪絲頭設備開發及應用”研發及產業化項目。2013年12月公司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三級保密資格。
2014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1億元。公司資產總額達2.5億元,生產用房20098.24平方米,實驗用房6555.9平方米,生產和改進大型機床260臺(套),其中精密、尖端機床30臺(套)。公司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為工作站主任,聘請國內組合機床行業的知名專家5名、大學教授8名作為顧問,研發團隊基本具備了承擔國家、省市及行業重大項目研發和產業化生產能力。
【國電聯合動力技術(保定)有限公司】國電聯合動力技術(保定)有限公司是中國國電集團為適應發展中國綠色能源事業需要,解決風電關鍵、重大設備國產化問題而組建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公司于2007年7月在保定高新區“中國電谷”注冊成立高新技術企業,隸屬于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注冊資本金2.2億元,占地面積350畝,公司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投資)。擁有員工1287人,專業技術人員130人。公司主營業務為風電整機、風電葉片、風電控制柜及風電配套設備的設計、生產制造和工程承包、風電場風電設備的調試服務等。已形成風電機組一體化設計、制造、風場安裝和運營維護服務能力。
公司依托國電集團的資金、技術、人才和市場優勢,實現了連續快速跨越式發展。2007年公司3臺樣機順利下線,2008年公司開始批量生產。公司擁有風電技術領域一流的研發及服務平臺,設有風電設備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自主創新,提供1.5MW、2MW、3MW、6MW系列化風電機組,適用于世界范圍內的各類陸上、海上風場,并在低風速、高海拔以及海上風機方面擁有技術領先優勢。
公司根據不同的風資源和環境,進行差異化設計,已經形成適用于高海拔、高緯度、多風沙、低風速、海上等不同運行環境的機型。公司的1.5MW風電機組擁有三大系列9種機型,適合常溫、冷態、低風速、高海拔、灘涂等多種應用環境,并專門研發出適合美國風場的60HZ出口型風機;2MW、3MW系列陸上、潮間帶、海上風機及葉片、葉片模具、控制系統均已實現了批量生產;首臺6MW風電機組已順利下線。
聯合動力在2010年獲得科技部授予的國家唯一的風電設備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部2010年2號文)。建成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涵蓋風電整機、葉片、控制系統、關鍵零部件、風場SCADA遠程監控系統等在內的最全面的風電研發、實驗、測試平臺。實驗室以風電設備及控制研發為中心,以研究解決風電行業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難題為主攻方向,以提高風電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及核心技術競爭力為責任,為提高國家風電設備技術研發和測試實驗整體水平提供有力硬件支持。
在生產經營規劃方面,實現產品線路多元化,雙饋、直驅、半直驅機型齊頭并進,此外產品進行差異化,形成1.5MW-12MW及以上,適應陸上、高海拔、高寒、低風速、潮間帶、近海、深海等不同氣候環境的系列產品。
聯合動力已成為國內領先的風電及新能源研發制造企業。并且憑借三年增長率超過3738%的優異成績贏得“2010德勤高科技,高成長中國500強”總排行第二名,風電領域排行第一名,成為風電行業發展最快的企業。在2010年“最佳100人力資源典范企業”的評選中,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與中廣核集團,中海油集團,殼牌,維斯塔斯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共同入選能源類人力資源典范企業。
2014年國電實現產值41.18億元,銷售收入45.22億元,利潤7680萬元。
【風帆股份有限公司】風帆股份有限公司隸屬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公司前身保定蓄電池廠始建于1958年,是“一五”期間國家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2000年6月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作為主發起人設立股份公司,“風帆股份”A股(600482)2004年7月在上海證交所掛牌上市,總股本5.31億股。
風帆是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北京現代、東風汽車、長安汽車的常年合作方,是奧迪A6、帕薩特領馭、別克榮御等中高端車型的獨家配套商,國內汽車起動電池市場占有率達到20%左右,并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三年躋身于“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2004年被國家人事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委員會授予“中央企業先進集體”稱號,2010、2011年獲評“全國用戶滿意企業”和“全國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先進企業特別獎”。2013年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評為“工業企業質量標桿”,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同時被評為河北省制造業百強企業、河北省政府質量獎、河北省社會責任感領軍企業。
風帆擁有博士后工作站、國家動力型鋰電池實驗室和行業內唯一的發改委、科技部先后認定的國家級技術中心,先后通過國軍標9001A-2001和ISO/TS16949:2002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和ISO18001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酸性蓄電池分會和中國電池工業協會鉛酸蓄電池分會均設在風帆。
風帆遵循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繼續保持汽車起動用鉛酸蓄電池行業領先地位的基礎上,加大了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年產100萬kvAh工業電池、3000萬只鋰電池芯的項目已經投產。
2014年公司實現產值58.6億元,同比增長0.1%。
【河北奧潤順達窗業有限公司】河北奧潤順達窗業集團成立于1988年,是中國最大的節能門窗生產、研發、安裝企業集團。所屬和控股企業有河北奧潤順達窗業有限公司、中德合資順達墨瑟門窗有限公司、中德合資皮耶諾有限公司、德國萊口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中國事業部、河北鼎泰華奧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門窗城)、河北鼎航保稅物流有限公司、河北晶玻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等。
在高碑店開發區建有世界最大的規模的節能門窗工業園,亞洲唯一的門窗幕墻展覽交易城——中國國際門窗城,國家門窗幕墻實驗檢測中心、海關保稅物流中心、國際門窗科技研發中心等。2013年,奧潤順達被科技部認定批準為“國家建筑節能技術國際創新園”,2014年,園區建成的核心區占地3000畝。
奧潤順達是行業內唯一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能夠生產隔熱鋁、木鋁復合、鋁包木窗、實木、木索系統、陽光屋、玻璃幕墻、木質幕墻等全部門窗產品的唯一制造商。連續11年在全行業排名第一,被住建部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授予“行業突出貢獻企業”和“科技創新企業”。
奧潤順達是科技部認定的“國家國際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工信部認定的“全國兩化融合首批貫標企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的“國家節能門窗科技化產業基地”,河北省建設廳命名的“河北省節能門窗生產基地”,省工信廳命名的“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重點企業”和“示范企業”,省科技廳命名的“河北省創新型企業”。“MOSER”牌節能門窗獲“河北省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
奧潤順達是中國新型節能門窗國家多項標準主編單位,河北省節能門窗標準等行業及地方標準的主編單位,河北省首批知識產權優勢重點培育企業,擁有業內首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建筑門窗節能工程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在德國設有順達墨瑟節能窗用系統研究所,在北京理工大學設有奧潤順達設計和研發中心,在公司總部設有國內行業唯一的門窗幕墻節能技術研究院,長期致力于科技創新,形成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多套具有完全獨立知識產權的產品系統,取得300多項科研成果和發明專利,承擔過科技部、住建部多項國家和省部級多項專項課題。
在發展中,公司始終致力于產學研結合,注重專業技術人才的梯隊培養。2010年起,先后與山東建筑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和河北軟件學院合作,在三所高校內設立奧潤順達門窗專業本科班,改寫了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沒有本科專業的歷史,為企業發展和行業專業技術隊伍儲備了后續力量。
2004年,公司與歐洲門窗領袖德國企業MOSER公司合資,成立順達墨瑟門窗有限公司;2005年與世界知名研發窗用系統權威企業德國RAICO公司開展長期科技合作,在中國首家引進和推廣節能門窗,成為中國建筑節能門窗領域的先行者,并由此獲得快速發展。與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萬科、保利、華潤、中遠、中海、華僑城等多家國內著名地產結為長期合作戰略伙伴關系。承建了上千項門窗幕墻工程,其中著名工程有科威特王宮、莫斯科慈善學校、俄羅斯大使館、中南海、二炮、奧運媒體村、煙臺凱旋城、三亞半山半島、萬科中糧、保利政泉、遠洋國際、中信云邸等。
2010年與歐洲最大的窗用設備、五金和密封材料制造公司——德國梅森博格集團合資,成立河北皮耶諾有限公司,旨在引進吸收轉化,研發和生產新型節能門窗材料。
為進一步推進建筑節能減排事業的發展,打造并提升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2011年,公司興建的世界最大規模的節能門窗生產工業園、國家級門窗幕墻檢測實驗中心和保稅倉儲物流中心投產運營,同年,中國首家門窗博物館——中國門窗博物館落成開館。2012年,亞洲首家國際門窗展覽交易城開業運營,入駐門窗城的歐美一線名企達到64家,國內一線企業240多家。已成功舉辦兩屆“中國高碑店國際門窗節”。
2014年全年主營業收入18.09億元,主要產品產量160萬平方米,銷量158萬平方米,工業總產值19.10億元,利潤3.80億元,增加值5.50億元,稅金6900萬元。
【河北宏潤新型面料有限公司】始建于2004年3月,大型紡織企業,擁有宏利佳針織服裝、長潤房地產、京宏紡織、潤萊紡織、水務公司,業務領域涉及棉花收購加工、紡紗、服裝、毛浴巾、房地產、物業管理、污水處理、倉儲。紡紗規模近50萬錠,針織服裝年產450萬件,總資產20多億元,員工6000人,被河北省政府列入“十一五”期間首批10家重點產業支撐項目,企業被認定為“河北省高新技術企業”“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產品獲“河北省科技新產品成果證書”“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技術中心為“省級技術中心”“河北省新型紗線與針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成為保定市戰略發展布局中東紡的龍頭,河北省百強民營企業。
主要紗線產品有純棉精梳紗、倍捻,普梳紗,氣流紡以及天絲、竹纖維等新型纖維紗線,設備均選用在國內技術領先的機型;針織服裝引進德國斯托爾等先進設備,建設年產1000萬件(套)高檔針織服裝項目,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將成為中國北方設備最先進、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針織服裝生產基地;公司所屬水務公司采用德國百樂克生物處理工藝,污水處理水平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COD在50以下,并投資建設污泥干化焚燒項目、中水回用染紗項目,促進集中印染、集中治污,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發展綠色經濟,推動紡織業發展,在經濟、生態和社會三方面實現共贏。
2014年,受國內外棉花差價較大影響,公司棉紡產量下滑,全年實現總產值20.5億元,同比下降2.1%。
【三利集團】始建于1986年,前身為河北三利毛紡廠,歷經十余年的發展,三利集團已成為以毛紡制造、服裝服飾為主,向金融證券業、投資咨詢業、房地產業、乳業、新型面料、國際貿易等領域發展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
三利集團擁有三利毛紡廠、三利國際服裝公司、三利房地產公司、上海三利服飾有限公司、北京天雅大廈等16家全資和控股企業。有員工70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0余人,大專以上技術、管理人員500余人。
三利集團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三利牌”毛線從1991年起連續十年被評為“消費者信得過產品”;2002年被河北省工商銀行評為AAA級綠色通道執行企業;2003年3月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工作。2014年完成產值14.8億元,同比增長12.64%。
【河北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定興縣城,是喜之郎集團投資建立的第三個大型生產基地。喜之郎集團擁有“喜之郎”“水晶之戀”“CiCi”“美好時光”“優樂美”等多個知名品牌,是世界最大的果凍布丁專業生產和銷售企業,是國內最大的即食海苔、奶茶生產和銷售企業。河北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占地23萬平方米,擁有生產員工、管理人員2300多人,已建立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完善的質量體系,負責集團公司各品牌全品項生產。2014年實現產值15.4億元,同比增長0.19%。
【蒙牛乳業(保定)有限公司】是蒙牛集團下屬的子公司。于2007年4月26日在望都縣工業區正式興建,占地150畝,總投資3.24億元,共有12條生產線,日生產能力750噸。通過公司經營業績的不斷提升,在人員管理上逐步實現本地化,公司員工中已有80%的員工實現本地化。主要生產百利包、利樂包、康美系列的白奶及乳飲料產品。車間共有6條百利包生產線、2條康美112,1條康美724,3條利樂生產線。
廠區規劃建設成為智能化、信息化、現代化的花園式工廠,通過互聯網技術,高度集成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自動化倉儲系統、安全防范系統、多媒體會議及視聽系統、公共廣播系統、公眾信息發布與查詢系統。二期建設3條PET生產線,日生產能力600噸,總投資5.41億元,總占地面積175畝,生產產品為PET含乳飲料。2014年實現產值11.35億元,同比增長4.17%。?
【巨力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以制造、設計、銷售起重鋼索具、軟索具、鏈條索具、捆綁索具、冶金吊夾具、建筑纜索具、建筑鋼拉桿為主體的專業化國際制造、銷售集團,集團下設8個子公司。在總部基地建立了20個專業化索具制造工廠。在中國各地建立了66個分公司、辦事處,其中有限公司25個。與60多個國家建立了穩定的銷售、服務系統,與100多個國家建立了穩定的營銷、服務網絡。占據中國索具行業“第一品牌”的主導地位。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河北省吊索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新產品合成纖維吊裝帶、900噸水輪發電機定子吊具、工程用纜索熱鑄錨具、高強度錨桿的研制與應用等,有9項產品添補了國家空白,7項產品獲河北省科技廳頒發的科技成果證書。公司已取得國家實驗試認證CNAS、GS認證、CE認證、CCS認證、LR認證、DNV認證、KR認證、GL認證、煤安標認證、礦安標認證,并成功納入海軍武器裝備合格承制方。公司編制的《索結構技術規程》《船塢拉桿》《起重吊具合成纖維吊裝帶》《空間格構結構設計規程》等多項行業標準已獲得國家標準委員會批準,申報技術專利共49項,已授權35項,如鋼拉桿、吊裝仿偽技術、無接頭鋼絲繩制造設備、高壓線路牽引繩等。主導產品獲河北省名牌產品證書,著名商標證書,“J&L”品牌獲中國馳名商標。產品廣泛應用于鋼鐵冶金、機械制造、海洋事業、石油化工等國家重點工程,如“鳥巢”、嫦娥1號奔月工程、神州6號航天工程、海上石油平臺工程、“南海一號”沉船打撈工程、曹妃甸首鋼碼頭工程、深圳會展中心工程、廣州新白云機場建設、長江三峽工程、黃河小浪底工程等。公司在中國A股上市。2014年主營業務收入81.55億元,利潤8.36億元,上交稅金2.2億元。
【河北凌云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隸屬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前身為河北凌云機械廠,1966年建廠,原址在河北省淶源縣,1985年軍品停產,1987年列為軍轉民企業。1986年在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鎮購地建設民品基地,1994年11月整體搬遷完畢。1999年工廠整體改制為河北凌云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003年下屬子公司——凌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滬市發行股票成功上市。公司主導產品為汽車零部件和PE管道系統,產品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是國內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和塑料建材行業知名的大型企業集團。從1987年起,公司先后與美國、澳大利亞、丹麥、瑞士、韓國及國際金融機構等合資興辦近20家中外合作企業,逐步發展成為一個以河北凌云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為核心、擁有十幾家中外合資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國內知名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主要生產PE燃氣管道系統、PA-11汽車管路系統、汽車輥壓件、沖壓件、裝飾密封件、等速萬向節前驅動軸、汽車空調管及總成、鍋爐燃燒機等產品。公司主營業務橫跨汽車零部件(產能6000萬件/年)、PE管道系統(產能8萬噸/年)兩大行業,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其中“凌云”和“亞大”已成為汽車制造業和城市燃氣輸配業的馳名品牌,亞大聚乙烯(PE)管材管件為國家免檢產品,“亞大”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公司連續三年在保定市利稅大戶企業排名居第五位;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155家全國大型企業中排名第1037位;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中列第29位。集團擁有兩個國家級實驗室、一個省級研發中心和建設部PE管道培訓中心;PE塑料管材管件被評為河北省名牌產品、國家質量免檢產品。各合資公司均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其產品均為省級高新技術產品,等速萬向節傳動軸產品為河北省名牌產品,亞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圖形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凌云集團本部以凌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主的幾家合資企業均通過了QS9000、VDA6.1、ISO9002質量體系、OSHMS18000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集團擁有20家控股、參股公司,其中16家中外合資企業,1家上市公司,總資產24.9億元,員工16093人。2014年,完成銷售收入127億元,實現利潤0.6億元,上繳稅金0.26億元。
【保定天威集團有限公司】保定天威集團有限公司(原保定變壓器廠)始建于1958年,2001年子公司天威保變成功上市,2008年正式成為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全資企業。集團擁有22個控股子公司,資產總額超過380億元,員工1.1萬人,研發人員2200多人。2014年完成銷售收入59.6億元,繳納稅金1.5億元。集團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北京研發創新基地,獲國家專利67項,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研成果99項。擁有中國實驗室國家級特高壓實驗室。產品包括變壓器、電抗器、互感器、開關、電磁線、冷卻器、等。變壓器電壓等級涵蓋10—1000千伏,容量涵蓋50千伏安—100萬千伏安。年產變壓器1.7億千伏安,電磁線2萬多噸,產量居世界第一。產品出口美國、日本、歐盟、加拿大、巴基斯坦、蘇丹、印度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版發的“進出口商品免檢證書”。集團成為核電企業的合格供應商,成為世界上變壓器行業核心技術最齊全、電壓等級覆蓋面最寬、品種最多、技術裝備先進的知名輸變電產業集團。2002年集團進軍新能源產業,在光伏領域已形成完備的晶體硅光伏制造產業鏈,成功研制并投產非晶硅薄膜光伏產品,年產多晶硅1.1萬噸,多晶硅片、多晶硅電池、太陽能組件800兆瓦,非晶薄膜太陽能電池50兆瓦;在風電領域已形成整機、葉片、塔筒和風電開發構成的完整產業鏈,年產風電整機1000套,葉片400套,擁有新能源企業15家。
【河北晨陽工貿集團有限公司】位于徐水縣晨陽大街東側1號,占地面積230畝,擁有職工300名,是一家集科、工、貿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現代化民營企業,至2014年底公司銷售收入達到12億元,利潤近1億元。公司致力于水性涂料的研發與市場推廣,是中國推行水性化涂裝的發起人,公司本著人才第一、科技第一的興企理念,不斷創新,依托過硬的質量和優質的售服,確立了在國內水性涂料行業的領先地位。主導產品為各類節能環保水性漆,主要產品有水性建筑漆、水性工業漆、水性木器漆、水性樹脂等幾大系列上百個品種,年產量2萬噸。公司依靠堅定的產品研發理念和戰略,先后獲“河北省著名商標”“河北省名牌產品”“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理事會理事單位”“國家優質工程百佳品牌材料供應商”等榮譽稱號,并連續獲“徐水納稅大戶”稱號。產品通過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和國際上最嚴格的歐盟SGS、德國TUV環保檢測認證。系列產品成功入圍“吐哈油田公司市場準入證”,是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新建筑材料入圍企業,是在山東技術監督局取得成功備案的兩家之一,2014年度工業總產值近12.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近12億元,利潤近1億元,同比增長50%。
(劉祁 姜振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