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地方志辦公室、《保定市志》各承編單位:
《2014年全市地方志工作總結和2015年全市地方志工作要點》,已經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有關領導審閱通過,現印發給你們,望認真遵照執行,按要求完成2015年地方志工作。
二〇一五年一月二十六日
2014年,全市地方志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在上級業務部門關心、指導下,在市政府辦公廳黨組直接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從大局著手謀劃工作。加強地方志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加快工作進度,提高工作質量,提高為保定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全市地方志工作者不怕艱苦、不畏困難,甘于寂寞、勇于奉獻,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一、成功接待中指組高層領導對保定的考察。3月19日,由中共中央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組長王偉光,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李培林帶隊的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考察組一行到我市考察調研。我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與考察組領導見了面。考察組連續在保定和徐水召開了全省設區市和部分縣(市、區)地方志工作匯報座談會。這次活動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有關部門的通力協作下,圓滿完成。中指組領導對保定的地方志工作給予了肯定,尤其認為保定市圍繞大局開展地方志工作,編寫《保定讀本》的作法,是一條成功的路子。在4月份召開的第五次全國地方志工作會議上,王偉光在講話中提倡編寫地情讀本。9月11日,市地方志辦公室負責人,到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匯報了工作。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黨組書記田嘉聽取了匯報。田嘉聽取匯報后指出:看到保定地方志工作的進步很高興,中指組領導非常關注保定市的修志工作,認為保定市是文化大市,修志工作大有可為,目前在第二輪修志工作中有自己的特色。希望保定市在第二輪修志工作中要有所創新、有所突破,在全國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成功組織召開地方志網站建設暨地方文化學術交流會。9月23日邀請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黨組書記田嘉、《求實》雜志社原副總編劉潤為、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孫繼民、河北省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楊洪進、河北大學文學院院長田建民等領導和專家學者就地方志網站建設,以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如何發揮保定地域文化優勢,讓文化成為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的動力進行了研討和交流。市長馬譽峰與應邀出席會議的領導和專家見了面。中共保定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穎致辭。他說,保定地方志網站初步建成,形成了網上地情資料庫。通過對保定地域文化探討和研究,必將能夠找出保定和京津的文化契合點,促進認同感,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發揮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保定市地方志辦公室匯報了地方志網站建設情況,并進行現場演示。保定地方志網站于2012年啟動試運行,已經成為地情展示平臺和對外交流及工作指導的陣地。
三、志書編纂指導按預期進度進展。按照年初預定的目標,對《唐縣志(1991—2010)》《高碑店市志(1994—2008)》《安新縣志(1978—2008)》進行了市級評審;組織召開了《安新縣志(1978—2008)》《定興縣志(1991—2010)》省級評審會,志稿順利通過省級評審;《定州市志(1990—2008)》《高陽縣志(1991—2010)》《淶源縣志(1979—2009)》通過省終審。《易縣志(1989—2005)》《高陽縣志(1991—2010)》已進入出版印刷階段;10月23至24日,省地方志辦公室組織省內部分專家對博野、阜平兩縣縣志稿進行了抽查。專家認為,兩縣志稿已有較好的基礎,同時指出志稿中尚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下一步志稿修改的方向。兩縣領導和修志的同志表示,要按照抽查專家的意見認真進行修改,盡快拿出高質量的修改稿;對其他縣(市、區)修志工作也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了督導和業務指導。《保定市志(1979—2010)》文稿的撰寫和審改也在按計劃進行;《淶源縣扶貧志》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四、年鑒編纂順利進行。年初啟動《保定年鑒》(2014卷)的編纂。由市委、市政府兩辦發文,市地方志辦公室擬發編纂方案。經過近一年的編纂工作,到12月初,已經市政府領導審閱通過,送交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定興年鑒》(2009—2011卷)印刷發行。順利完成《河北年鑒》(2014卷)供稿任務。高陽、徐水、蠡縣、唐縣、淶水、安新等都在開展縣級綜合年鑒的編纂工作。部分市屬單位開展專業年鑒的編纂,市地方志辦公室派兩名同志參加了《保定市工會年鑒》啟動大會,并在會上對參會人員進行培訓。
五、為中心工作服務再上新臺階。按照市委部署和政府辦公廳黨組的要求,辦公室全體同志積極參加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自己擺進去,認真學習理論和方針政策,對照檢查,克服不足,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按照市政府的部署,開展了標準化建設,順利通過標準化驗收。抽調一名同志參與政府辦公廳下基層駐點幫扶。為市委、市政府各項對外交流活動提供《保定讀本》9000余冊,對于宣傳和推介保定做出了貢獻。市政府主要領導交辦的《保定史話》撰稿工作,已與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溝通聯系,擬定出撰寫大綱,正在順利推進。《保定南下干部紀實》的編纂工作繼續推進,資料搜集工作基本結束,對資料進行整理編輯,為出書做好了準備。
六、法制化建設得到加強。為加強地方志工作的法規建設,促進依法修志,除大力宣傳國家、省有關地方志工作的法規外,還將擬發《保定市地方志工作管理辦法》列入議程。經過半年多起草、征求意見、市法制辦審核,6月20日,市政府以保市政〔2014〕42號文頒發《保定市地方志工作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這個《辦法》是為了全面規范全市地方志工作,推動地方志工作的法制化、正規化建設,提高地方志工作質量。依據國務院《地方志工作條例》《河北省地方志工作規定》及上級相關文件的規定,并結合保定市地方志工作實際擬發的。《辦法》于2014年8月1日正式施行,有效期5年。《辦法》的頒布實施,必將進一步推動全市地方志工作法制化、規范化,加快工作進度,提高工作質量。12月,市地方志辦公室派一名同志參加了市法制辦組織的執法檢查。
七、保定市方志館建設正式啟動。方志館是展示地情、展藏和查詢地方志、開展地方志地情研究的重要陣地,是提高地方志工作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9月12日,市長馬譽峰主持召開市長辦公會,專題議定保定市方志館的建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穎,副市長楊寶東,市政府黨組成員、市政府秘書長劉峰出席會議,市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議定,保定市方志館館址設在位于保定市老城區中心的光園,這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樣的民國初期建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被列為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將這一建筑建為方志館,可有效保護和利用這一文物,延續其自身的文化價值,增強其文化內涵,為市區增加一處文化景觀。同時為有效整合保定市的史志資源,將保定抗日戰爭史料館與市方志館建在一起,兩館合一;成立建館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建館的領導和協調工作。市長辦公會后,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展,克服了種種困難,到年底,基礎設施工程基本完工,設備的購置,建館設計都在進行。力爭明年年初達到開館條件。
八、為公眾服務水平又有新提高。網站建設得到加強。進一步充實網站資料,將其建成網上資料庫,滿足社會各界查詢保定市歷史資料的需要。與河北大學工商學院合作,將市地方志辦公室建成工商學院教學實踐基地,已合作舉辦了燕文化講座、駐保高校人文知識競賽等活動,加深了學生對保定歷史文化的了解,豐富了學生的人文知識。參與保定革命紀念館的陳展設計,撰寫陳展大綱,為將其建成對社會公眾、尤其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打下了基礎。參與保定市首屆中小學生國學知識大賽的比賽設計和組織活動,并為大賽提供《保定讀本》2200余冊。
九、理論建設有新進展。全年利用評審志稿對修志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鼓勵修志人員撰寫理論文章,在全省地方志理論研討會上,保定市有4 篇論文在會上交流。開展地域文化研究,在燕趙學人文庫舉辦的燕趙文化精神研討會上,保定市地方志辦公室孫進柱、陳立利撰寫的論文《略論燕文化》在會上交流,收入文集,之后在《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年第11期上發表。
雖然2014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不足和有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有的工作進展比較緩慢,如《保定市志(1979—2010)》的編纂,個別單位遲遲沒能完成供稿任務,影響了整體進度;個別縣(市、區)在修志工作進度、質量上存在進度慢、質量差的問題。二是因受資金制約,影響了第一輪《保定市志》的再版印刷和《保定南下干部紀實》的出版。三是在隊伍理論建設上還需要得到加強。四是縣(市、區)年鑒的編纂還沒有按照要求全面展開。
2015年全市地方志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全年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針,進一步落實《地方志工作條例》《河北省地方志工作規定》和《保定市地方志工作管理辦法》等法規。按照第五次全國地方志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領導在保定考察時提出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工作進度,提高工作質量,加強法制化、正規化、信息化建設,為保定經濟社會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不懈努力。
一、完成《保定市志(1979—2010)》的編纂工作
《保定市志(1979—2010)》的編纂工作是全市第二輪修志工作的重點任務, 2014年編纂工作進展很不平衡,2015年要進度質量一齊抓,采取多種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高質量地完成編纂工作。
一是抓薄弱環節,加強行政推動。按照各單位進度,分類進行督導,對完成第二輪市志稿提出明確時限和質量要求;對于個別工作進展緩慢,達不到進度和質量要求的單位,提請市政府主管領導召開調度會予以解決。
二是抓志稿質量,強化業務指導。志稿質量決定著志書的價值,要牢固樹立質量觀念。市地方志辦公室要加強對承編單位的業務指導,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是抓專業部類,提高整體進度。在做好各承編單位指導和審稿的同時,對地理、居民風俗、方言等篇章,聘請相關專家撰稿,保證志稿的專業水準和學術水平。
二、加強縣(市、區)志書編纂工作的指導
2014年各縣(市、區)志書的編纂工作在進度和質量上都有很大進步,但在進度上,還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在不放松質量的同時,加快工作進度。
一是促進度,保平衡。根據2014年各縣(市、區)修志進展情況,2015年對各縣(市、區)修志工作進度安排為:《易縣志(1989—2005)》《高陽縣志1991—2010》《淶源縣志(1979—2009)》年內出版;《蠡縣志(1996—2005)》通過省終審并出版;《定興縣志(1991—2010)》《安新縣志(1978—2008)》通過省終審;《北市區志(1989—2008)》《新市區志(1989—2009)》《涿州市志(1993—2005)》《容城縣志(1990—2010)》《曲陽縣志(1991—2008)》《唐縣志(1991—2010)》《高碑店市志(1994—2008)》通過省級評審;其他各縣(市、區)全部通過市級評審,條件成熟的報省評審。對個別機構不健全、人員不到位、工作難以推動的地方,報請由市政府主管領導召開調度會。
二是嚴把質量關。各縣(市、區)一定要健全內審機制,牢固樹立質量觀念,開好內部評審會,保證一審質量;市地方志辦公室對各縣(市、區)報送的志稿嚴格審查把關,認真提出具體的、有針對性的修改意見,志稿達到二審水平后,再召開市級評審會,保證每一部志稿都能在省級(三審)評稿會上順利通過。
三是大力倡導基層修志。把基層修志作為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宣傳典型事例,鼓勵基層修志,抽出時間和精力指導基層編修村志、鄉鎮志、社區志、專業志等。
三、抓好各級綜合年鑒的編纂
各級綜合年鑒是地方志書的重要組成部分,編纂綜合年鑒是及時為各級領導、社會各界提供地情資料和建立修志長效機制的重要方面。
一是第一季度啟動《保定年鑒》(2015卷)的編纂工作,6月底前完成文稿的編輯,送交有關領導和出版社審稿。年內出版。
二是按照《地方志工作條例》和省、市要求,各縣(市、區)要編纂本級綜合年鑒,沒有啟動綜合年鑒的縣(市、區)要在2015年啟動本級綜合年鑒的編纂工作。鼓勵各單位編纂專業年鑒。
三是完成《河北年鑒》(2015卷)保定市本級及24個縣(市、區)撰稿任務,于6月底前將文稿送省年鑒編輯部。
四、在地方志工作服務大局上下工夫
不斷擴展地方志工作范圍,發揮地方志工作的現實作用。
一是在讀志用志上下工夫。不斷發掘、積累歷史和現實資料,搞好舊志整理、地方志資料和地情資料的開發利用,為黨委、政府決策和施政服務、為社會公眾服務,為各項建設事業提供可資借鑒的資料。
二是繼續抓好《保定南下干部紀實》的編纂工作,通過這項工作充分展示保定人民對于解放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做出的貢獻。進一步完善、充實資料,組織好文稿的撰寫。保證2015年第一季度出版。
三是加快《保定通史》撰稿進度,加強與撰稿人員的聯絡和協調工作。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加快進度。2015年上半年撰寫出真正具備保定特色和學術水平的初稿,送有關專家閱稿評審。
四是做好地方文化建設的組織工作。2015年要按照市政府有關領導的要求,組織編纂一系列體現保定文化特色,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有現實作用的圖書。其中有“老保定叢書”5本,《保定地理志》《北岳恒山歷史文化志》等,將采取與相關單位聯合編輯,聘請相關專家撰稿等方式進行。
五是各級地方志工作機構,要利用自身資料豐富的優勢,圍繞當地中心工作,積極開展地情咨詢,主動聯合、組織或配合有關部門共同編纂資料性文獻和對外宣傳品。體現地方志工作的獨特價值。
六是做好上級業務部門和當地黨委、政府交辦的各項任務。
五、全面加強各項建設
要保證全市地方志事業健康、持續發展,出高質量的地方志成果,更好地發揮地方志工作的功能,必須把正規化、法制化建設落到實處,促使各方面條件到位,建立起一支相對穩定的高素質修志隊伍。
一是抓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修志隊伍整體素質。2015年首先要組織開展政治理論學習,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提高修志隊伍的政治理論水平和鑒別是非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立足崗位奉獻;其次結合工作實踐加強業務理論學習,在實踐中總結提高,在系統理論學習中進步。自學和集中培訓相結合,組織不同類型的修志和年鑒業務培訓班。為提高全市各級地方志機構主任和志書、年鑒主編的業務水平,計劃2015年第一季度舉辦一次全市主任、主編培訓班,提高主任、主編對地方志工作的駕馭能力,并結合省級評稿會以評代訓,以及分類或分口小型培訓班,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具體業務問題。三是成立保定市地方志學會,組織經常性的理論學習和研討、交流,系統提高修志人員的理論水平。
二是抓好市方志館的建設。方志館是展示地情、展藏和查詢地方志、開展地方志地情研究的重要陣地,是提高地方志工作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要在2014年建設的基礎上,全盤謀劃各項建設,加快設備的購置、展館的布置、辦公場所和人員的安排,力爭在2015年第一季度開館。
三是抓好法制建設。在2014年頒布施行《保定市地方志工作管理辦法》的基礎上,抓好有關地方志法規的宣傳貫徹,以及執法檢查,真正使依法修志落到實處。
四是抓制度建設,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審稿制度、學習制度,健全用人機制,嚴肅機關紀律。樹立團結協作、務實創新的良好風氣。
五是抓信息化建設,辦好保定地方志網站。在網站正式開通運行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板塊,設立方志館專欄,加快地方志資料的電子化,在網站上發布,為社會各界讀志、用志、了解地情提供便捷的途徑。把網站辦成及時反映地方志工作動態,容納各類志書、年鑒、史料、地情資料及史志類著述的網上平臺。
六是加強對外交流。包括資料和信息交流,及時了解掌握全國、全省地方志工作動態,跟上全國、全省地方志工作步伐;努力學習吸收外地好經驗、好做法,拓寬工作思路,強化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