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日,由保定市地方志辦公室和河北大學新聞學院聯合舉辦的方大曾戰地尋蹤活動在保定進行,保定是方大曾的失蹤地,也是他作為戰地記者發出最后報道的地方。活動分三個步驟,首先由“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發起人、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馮雪松在河北大學新聞學院為師生講座,在一個半小時的講座中,馮雪松向師生們介紹了方大曾的生平事跡、作品解析以及16年來的尋訪經歷。這是該計劃自去年9月在清華大學啟動以來的第十站。
第二,在方大曾紀念室舉行了紀念活動,保定市方志辦主任孫進柱向師生們介紹了紀念室自去年7月7日落成開放一年來,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已成為一處弘揚民族精神的場所,一座跨越歷史時空的橋梁,一條聯絡兩岸三地感情的紐帶,也成為保定對外宣傳的一個窗口。
第三,在蠡縣老郵局舊址進行了尋訪,詳細了解方大曾作為戰地記者不畏犧牲的職業精神,以及作為中華兒女在民族危難時挺身而出的家國情懷。蠡縣是目前已知方大曾最后的落腳點,2000年馮雪松曾兩次來此尋訪,并拍攝了紀錄片《尋找方大曾》,此后又經過多年努力出版了專著《方大曾:消失與重現》。大家表示,在紀念“七七事變”79周年的時候,緬懷先輩愛國情懷,重溫國家危難的歷史,對年輕學子是激勵也是動力,要從方大曾事跡中汲取力量,明確人生路向,堅定職業理想,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方大曾筆名小方,畢業于中法大學經濟學系,是盧溝橋事變現場報道第一人,中國戰地攝影的先驅、杰出的攝影家和戰地記者。1937年9月18日,他從蠡縣向上海《大公報》發出戰地通訊《平漢線北段的變化》后失蹤,時年25歲,至今已79年。在當時,他的攝影作品和通訊報道被報刊廣泛使用,影響甚廣,與范長江同負盛名。中國新聞史學界泰斗方漢奇先生表示:“范長江與方大曾雙峰對峙,二水分流,一個長與文字,一個長于攝影,是中國新聞史上的雙峰,可以并存于世并存于史并存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