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保定市北市區志(1989—2008)》稿通過省級終審。省終審意見為“保定市北市區志稿已經省終審機構審閱,認為其指導思想正確,體例完備,文風端正,語言樸實流暢,同意交出版社進行印前規范性審核把關。望在成書之前進一步認真修改、核對、校對等工作,確保出版質量。”
保定市北市區第二輪修志工作始于2010年5月,修志人員加班加點于2010年10月底拿出了初稿。省方志辦督導組于11月初對初稿的體例及具體操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修改意見,按照省督導組的修改意見,對初稿進行了顛覆性的修改,使志稿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改變。
經過8個月的修改補充,2011年7月底報市方志辦審稿,期間數次赴市方志辦求教。在市方志辦的指導和幫助下認真修改補充,于2012年8月底通過了市級評審。在報省初審前,先后兩次在市方志辦工作會議上分別介紹了為加快進度摸索出來的“五邊工作法”和吸收省市專家修改意見的“消化、調整、充實、推敲”的八字方針。此后對志稿進行了兩年多的修改和補充,于2015年5月通過了省評審會。在評審會上各級專家就志稿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見和很好的修改建議。評審會后,仔細研究了專家們的修改建議,為補充資料修志人員蹲到檔案局,不厭其煩地查找需要補充的資料,在經過了一年半的艱苦勞作,志稿上報省級終審。區方志辦將按照省終審意見逐一修改補充,以期切實提高志稿質量。
六年的風雨歷程,我們有幸得到了省方志辦領導和專家及時指點迷津,少走了一些彎路。也得到了市方志辦領導的悉心指導和無私熱情的幫助。上級領導和專家不厭其煩地講解點評,使我們很受教益。同時也使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一部志書的完成,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地方主要領導為他人立傳的胸襟氣度、國學素養和史學知識、史學意識以及對方志工作的重視程度,是能否啟動志書編修工作的最初始動力。搭建一個了解地情而又勇于奉獻的修志班子和隊伍,選好一個有政治主見、有一定責任意識、堅持原則、寬容大度、善于合作的主編是編好志書的前提。選好入志資料是編好志書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同時我們還體會到,修志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是莊嚴而神圣的任務。編輯人員必須具備甘于寂寞、不圖名利、不求聞達于外、只圖無愧我心、恪盡職守,變要我修志為我要修志。用辛勤的勞作換來志書質量的提高,方不辜負方方面面對我們的期待與信任,也是我們應當擔負起的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