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1日,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孫繼民專程到保定指導《保定通史》稿的修改工作。在保定期間,與保定市政府辦公廳、保定學院有關領導、《保定通史》撰稿人和相關人員進行了座談。孫繼民結合自己的學術實踐,與大家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他談到這部通史稿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總體是成功的。如果從進一步提高質量、完善文稿的角度講,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例。一是對凡例進一步改進,首先要明確是寫的地方史、區域史,還是城市史,地方通史是以某一行政區為范圍;區域通史是以某一自然地理或經濟地理為范圍,一般不受行政區劃的限制;城市通史是以某一城市為記述研究對象。《保定通史》的定位主體應是地方通史,兼顧城市史。二是明確時空范圍,各個歷史階段的劃分可以和官方劃分一致,也可以有自己的特點,即根據當地歷史文化發展的特點劃分。三是空間的確定,如以現行行政區劃為范圍,就要把歷史上曾經屬于其他行政區域,而現在屬于保定的地方包括進來,各個時期要一致,行政區劃在遼、宋、金這個時期交待上還存在一定問題,尤其是遼、宋分屬時期,要清晰的界定。四是章下的緒論(或稱導語),敘述方式要統一,大致的功能要清楚。
二、資料。從現在文稿看,對資料的采擇應該說比較規范了,但要注意一定要突出地方特色,注意希有的本地資料的發掘,別人已經有大量研究成果的一般化資料我們盡量少用,充分體現這部書的資料價值。保定有很多歷代碑刻資料,這是第一手資料,如一般認為曲陽定窯起始時間是在五代,興盛于北宋,但從曲陽王子山院碑記看,唐代就已經開始興盛,并且有了管理機構了。淶源閣院寺大鐘上銘文對世俗的體現、興文塔上的石刻工匠詩,《保定商會檔案》涉及近現代保定經濟發展的資料都有參考價值。曲陽北岳廟是一座碑刻資料的寶庫,可結合撰寫書稿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有關資料運用到這部書中。發現新的資料會成為這部書最大的看點。
三、對已有成果的吸收。面上做到了,有些專業的還有加大的空間。如對北朝、隋、唐時期均田制、府兵制和河北藩鎮的研究,有的研究成果使用了保定不少碑刻資料,這些研究成果可以借鑒,但要注意融會貫通,不能形成抄襲,要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四、關于書寫的問題。對人物、事物的表述要符合史實,不要引起歧義。如對史前傳說時期的人物、事物,有考古發掘的用考古資料,對于有史料記載的要加以分析。有的人物可加“據傳”。如對于黃帝這樣的人物,說他活了幾百歲肯定不可信,但說黃帝這個人不存在也是不能的。
五、注釋的問題。原來文稿中都有一些注,但是有的章注較多,有的章就很少,注釋的方式也不統一。如清代就的注就很少,有注也是在行文中的夾注,和其他章不一樣,可統一采用頁下注。
六、行文的問題。用字、用詞,尤其是引文在殺青前都要核對一下,引文出處要準確,要忠實原文,在一節之內要避免重復,如轉述不要加引號,現成拿來用的資料要進行處理。在遼、宋、金時期有引文中有現代化問題,可能不是原文,這些問題要處理。
孫繼民還就與會人員進行了互動,回答了一些具體問題。保定市政府常務副秘書長齊志明主持了座談會,保定學院黨委書記王軍、院長胡連利,保定市地方志辦公室、保定學院歷史系有關人員參加了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