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大曾研究中心和何明清研究中心成立儀式上的講話
殷陸君
(2018年7月7日)
今天在特別的地點、特別的時間,做一件特別有意義的紀念活動,紀念抗戰爆發81周年,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
我們聚在一起,均因為:與尋找小方有緣,為記者服務有情,向保定學習有幸,與各位交友有福!
殷陸君在方大曾研究中心和何明清研究中心成立儀式上講話
為什么要建立方大曾紀念室,因為三個認識:
他是保定名片。保定在抗戰時期地位重要,在抗戰史上意義重大,可以說,保定是北京抗戰前后方的強紐帶,抗戰軍隊后勤的中轉站,也是抗戰新聞的富礦區。保定涌現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包括浴血奮戰的軍民,也包括新聞記者,這些人和事與保定有關,需要時光來擦亮,也需要來者珍惜。
作為“盧溝橋事變”現場報道第一人,作為中國戰地記者的先驅、抗戰報道的杰出記者,方大曾“消失于保定,重現于保定”,市領導智慧決策建立紀念室和研究中心,“讓小方留在保定”,這是保定對一位有重要貢獻的杰出人物的認可,也是對一段與保定有關的重要歷史的追憶,也是對保定歷史文化和方志工作的重視。
他是記者品牌。作為一名新聞記者,他滿懷愛國忠誠,充滿報國情懷;記錄時代風云,傳播前線消息;胸懷人民視角,傳遞溫暖關愛;他守望公平正義,推動社會進步。以筆為槍,以鏡頭為炮,始終與人民站在一起,與抗戰軍民戰斗在一起。他迎著炮火,報道前線;他深入一線,深入生活,在新聞報道特別是新聞攝影方面展現突出貢獻和杰出才華,面對急難險重勇于獻身的,堅持真實客觀報道,體現崇高的職業精神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值得來者學習,值得追者景從。
他展示抗戰精神。他用優秀的文字作品和杰出的攝影作品記錄波瀾壯闊的抗戰史,展示著中國人的愛國情懷、民族氣節、英雄氣概、必勝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曾對抗戰精神進行過高度概括:“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方大曾就是這樣一位代表,值得今天追尋;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弘揚。
今天是抗戰爆發81周年紀念日。我們要建立方大曾研究中心、何明清研究中心,意義非常同尋常。
我們所謂何來?為人物而感懷,為精神而感恩。為紀念抗戰英烈而來,為弘揚抗戰精神,為傳承保定這片孕育英雄人物的歷史文化而來。方大曾的意義是保定名片,中國意義;記者品牌,民族精神。方大曾作為戰地攝影一線杰出記者,作為國際抗戰東方主戰場的優秀戰士,洋溢著熱愛和平、忠誠人民的執著情懷,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愛國血液,他身上蘊涵著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這和以愛國主義精神為內涵的偉大抗戰精神、悠久的中國歷史文化一脈相承。
我們所謂何求?為他們而感動,為保定而感佩。保定市團結政界、業界、學界共同研究方大曾、何明清,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視地方志工作,在抗戰史料館專門建立紀念室,今天又成立研究中心,中西互鑒,貫穿古今,融鑄精神,可謂在有意義的時間做有意思有意義的大事,在有深度的地方做有溫度有高度的好事,在有歷史的地方做有歷史有文化的要事,體現了保定人民不忘本來的情懷,不忘初心的襟懷,不忘歷史的胸懷。
希望中心在以下三個方面作出新的努力:
1.弘揚抗戰精神,書寫抗戰史研究的新篇章。拓展面。從一人兩人到一群人,塑造抗戰記者群像。深挖點。重視小切口大主題,小中心大背景,體現新聞專業、形成地方特色、打造保定精品。連成線。把抗戰新聞史、中國新聞史、保定地方史前后貫通,上下結合,生動體現歷史源流,舒張文化血脈,全方位展示抗戰精神。
2.堅持學術品格,樹立新聞史研究的新豐碑。要上下貫通。在實踐調查基礎上,做好學術研究、理論總結、精神闡釋。要立體全面。從方大曾研究的歷程來看,不斷挖掘和研究,從愛國進步青年到深入一線優秀記者再到反法西斯英勇戰士的形象,是逐步認識和不斷升華的過程。要提升質量。注重研究質量,保持較高水準,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3.堅持創新精神,開啟歷史研究的新征程。要多方結合。要有甘坐冷板凳的好精神、善作熱傳播的新手段、能講好故事的強能力,才能研究好、傳播好。要廣泛參與。吸引學界業界更多人廣泛參與,集眾智出更多成果。要有新理念,創新方法、手段、內容、形式、體制、機制、體裁、業態,使政界、學界、業界同頻共振,引發更深思考,延伸多向度多維度的更廣視角。要培養交叉學科復合人才,培養專業人才,或精深或集成,融合發展。
我們知道,形而上謂之道,見之于理。形而下謂之器,見之于識。形而中謂之術,見之于論。前面的研究已在器識方面有成果,在學術上積累了一些基礎。今天我們建立研究中心,這是一個研究新平臺,也是一個傳播新載體。希望研究中心堅守學術定位,提高政治站位,努力出有學術深度、理論高度、實踐力度的新成果,使抗戰學術研究傳播信息、傳播思想,使抗戰理論研究傳導價值、傳承精神,使抗戰史研究有文化味道、傳遞溫度情感,給后人以啟示和溫暖。
新時代,弘揚抗戰精神,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抗戰精神作為中華民族最深刻的歷史記憶之一,已成為中華民族之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象征。我們要做好研究工作,繼承和發展革命文化,激發和強化民族精神,充實和提升其時代內涵,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作者系中國記協國內部主任,根據其在方大曾研究中心和何明清研究中心成立暨學術座談會上的即席講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