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
為了促進全市修志工作的深入開展,提高修志人員的綜合業務水平,根據今年修志工作的安排,經市政府有關領導同意。2010年8月8日至8月20日,市地方志辦公室組織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修志人員分兩批赴山東省學習修志經驗,受到山東省史志辦公室的熱情接待,省史志辦副主任翟世林陪同參觀方志館和主持學習座談。保定市修志人員在山東期間,參觀了山東省方志館,聽取了山東省史志辦有關領導及業務人員就山東省史志事業的發展、地方志的編纂、地方志館網建設、充分發揮地情資料的作用以及地方志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等方面的授課。通過參觀學習,開闊了修志人員的眼界,學到了山東省史志工作的經驗。大家認為,山東省史志工作的經驗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全省上下領導體制穩固,黨委領導、政府主持,各級各部門領導對史志工作都十分重視和支持,具體體現在“一納入、五到位”上(一納入:即把修志工作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各級政府的任務之中,五到位:即領導到位,機構到位,經費到位,隊伍到位,條件到位)。全省17個市全部建立了常設史志機構,其中濟南、青島為副廳級,其他15個市為正縣級,140個縣(市、區)絕大多數建有科級專業史志機構。建立起兩千余人的專業史志工作者隊伍。二是在指導思想上、工作思路上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用大方志的理念設計地方志工作,由單一的一項工作變成一項事業,以建設“地方文獻中心、地情資料中心、區域研究與課題咨詢中心”為目標,堅持志、鑒、庫、館、開發服務“五業并舉”。在全力抓好志書、年鑒編纂的同時,編纂出版為現實服務的書籍和其他形式的文化產品。全面加強地情館、網建設,2003年省方志館建成使用,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館藏志書、年鑒及地情資料類書刊5萬余冊。全省已有80個市、縣(市、區)建立了方志館(室)。1998年,以省情資料庫為主體內容的山東省情網開通運行。到2007年10月,全省17個市、140個縣(市、區)完成了地情資料庫、地情網站建設工作,省、市、縣三級地情網站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已成為全省最大的地情資料網站。在為全省領導決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改革開放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幾年,我市第二輪修志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在市政府和辦公廳領導直接關心、關懷下,各方面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工作有了長足進步,已改變了在全省的落后局面。但從目前情況看,我市的地方志工作無論是從基礎建設、工作進度和工作思路及理念上與山東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為了把我市的工作盡快搞上去,縮小與先進地區的差距,根據山東省的經驗和我市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一、強基固本,全面加強機構隊伍建設。目前我市第二輪修志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工作任務繁重,但在工作推動上存在著難點,制約我市地方志工作開展的重要因素是機構隊伍不健全,市地方志辦公室原為副縣級機構,2005年機構改革時降為科級機構,不利于對市直各單位和縣(市、區)的指導,各縣(市、區)只有一個縣是獨立的科級機構,人員參差不齊,有的縣甚至沒有專業修志人員,造成工作落實和推動上存在很大困難。為此,建議由市地方志辦公室向市政府提出專門請示,恢復市地方志辦公室副縣級機構的規格,既有利于指導全市修志工作,又有利于各縣(市、區)機構和隊伍的建設。
二、采取措施,營造有利于修志工作的氛圍。一是于9月中旬召開一次全市地方志工作會議,各縣(市、區),市直各有關部門主管領導參加,以期進一步引起各級領導對修志工作的重視,促進我市修志工作的健康發展,提速、保質;二是加大行政督查力度。由市地方志辦公室配合市政府督查室,對尚未完成《保定市志》稿的單位和未完成縣志稿的縣(市、區)再進行一次普遍的上門督促檢查;三是對于工作不落實的單位和地方,由市政府主管領導調度其主管領導,督促其限期解決問題;四是進一步加強業務培訓輔導,采取集中、分口培訓和個別輔導等多種方式,提高修志人員的業務水平、責任意識和質量觀念。
三、樹立大方志觀念,努力提高地方志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從山東經驗看,開發利用、修用并舉是地方志工作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市在這方面一是在修志、編鑒的同時,繼續做好為現實服務的書籍編纂出版工作,今年后幾個月抓好《保定南下干部紀實》的編纂,在前段資料搜集的基礎上,進一步尋找線索,力爭到年底形成一個資料匯編本;二是加強信息化建設,盡快建立起保定市地情網。由市地方志辦公室在9月底前拿出初步方案報市政府領導審批,盡快付諸實施;三是謀劃方志館的建設,這是一個涉及地方志工作發展、地情資料保管利用的長遠目標。由市地方志辦公室做好規劃選址等基礎性工作,力爭到年底拿出個初步方案報市政府。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